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管理者具有市场能力的委托组合投资管理合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假设管理者具有市场能力,研究委托组合投资管理中线性合同的激励作用.与以前研究结论不同的是,在管理者具有市场能力时,管理者的资产选择影响市场的均衡价格,线性合同能激励管理者去努力搜集信息.风险厌恶的管理者的最优努力水平是其风险分享比例的增函数,说明线性合同不但可以使风险在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进行最优分担,而且可以激励管理者的努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3.
本文考虑在离散投资环境中,基金投资委托人与管理人之间的线性最优契约问题.在指数效用函数和管理人道德风险的前提下,将问题描述为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运用多目标优化条件求出问题的解析最优解,即最优线性契约和最优投资组合.进一步论证表明,基金管理人的最优业绩报酬应包含部分固定费用、管理成本以及超额投资收益,同时证明了管理人的最优投资组合符合经典的两基金分离定理形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代理人市场是非完全竞争的现实条件下,假设委托代理双方基于重视讨价还价过程的激励契约进行谈判.依据讨价还价过程,建立并求解了无限期Rubinstein轮流出价讨价还价博弈,并利用破裂点分析了代理人的机会主义支付,最后根据唯一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和破裂点为委托人和代理人提供了一份非线性均衡契约.在均衡契约中,委托人获得固定的企业净利润,代理人获得剩余部分,通过这种方式把企业绩效、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和代理人的薪酬结合到一起.基于Rubi璐tein讨价还价博弈得到的激励契约,做到了在考虑到代理人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样的激励契约是有效率的,更是均衡的,也为激励契约的设计提供一种更符合现实情况的可供借鉴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杨德明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7(4):62-66
旨在研究会计信息在经理人激励契约设计中的作用.通过一个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分析会计信息与经理人激励契约设计的关系.分析表明,应当允许适度的盈余管理等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这有助于减少所有者的代理成本.分析还表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经理人工作效率,以及经理人风险规避系数等因素均会对会计信息在激励契约中的作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假设在经济体中有四类代表性的代理人,资金可以在指数基金和积极基金之间流动,建立均衡资产价格模型,利用Mills率的性质与数值分析研究合同不对称、资金流动不对称及积极基金投资者比例等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结果发现:资产价格随着合同不对称程度、资金流动量和积极基金投资者比例的增加而升高;随着资金流动不对称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Sharpe比率是积极基金投资者比例的减函数;同时,考虑合同不对称与资金流动不对称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两类不对称之间存在相互制约.通过分析合同与资金流动对积极基金投资组合的影响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8.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组合选择时,通常希望得到的投资组合方案中,被选择资产数量可控,风险水平足够小.模型中通常以基数约束来控制投资组合方案中选择的资产数量.基于一类基数约束投资组合选择模型,该模型以最小化风险函数为目标,在不允许卖空前题下,考虑基数约束和预算约束.该模型应用极其广泛,但目前尚无商用软件可以直接精确求解.提出一... 相似文献
9.
企业投资的激励模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建立了企业项目投资基本模型 ,并通过对模型中委托代理双方 --企业与企业内部承建项目的部门 --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 ,得到了一系列关于努力激励、收益分享、风险分担的深刻结论 .这些结论对于解释当前我国企业的一些经济行为 ,指导我国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委托-代理关系下组合投资与资本结构优化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前提对企业投资组合与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决策时,会偏离使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决策。本文在均值-方差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税收与资本结构对净资产收益率与风险的影响,提出了委托-代理关系下的组合投资与资本结构优化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基金管理人的最优激励合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委托-代理的有关理论,提出了3种激励方案,并从投资者的收益出发,比较了3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为:将基金的年管理费规定为基金资产净值的2.5%,使投资者的福利有所损失;同时,对基金管理人的激励也欠佳。随着我国加入WTO,竞争的加剧,应尽快地下调基金管理费,实现基金管理费的市场化,对于投资者的收益或对于基金管理人的激励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Corporations need to improve business processes in order to enhance velocity and service levels while reducing their processing costs and differentiating themselves in the face of competition. The levitation of importance beyond support roles has raised IT investment decisions to high priority in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 agendas. Corporate planning groups as well as lines of business are increasingly applying techniques of IT applications portfolio management in a more systematic fashion to improve decision-making and resource-allocation processes.
Recent advance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IT service delivery methodologies have achieved the logical separation of business functions from implementation. This separation has made a new breed of innovative IT project possible with a new project risk structure; the adjustment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techniques is appropriate. We present an integrated portfolio management model so that the corporation can focus on organic growth through sources at both the department and top management levels. The research gives clear advice as to how top management can seek economic growth by selecting an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c posture, implying a strong risk-taking propensity. By integrating a risk-return model and risk-tolerance paradigm to cope with today's risk structure, overall capabilities can improve the decision process and the corporation's performance as well.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grated technique to a Japanese manufacturing firm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Recent advance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IT service delivery methodologies have achieved the logical separation of business functions from implementation. This separation has made a new breed of innovative IT project possible with a new project risk structure; the adjustment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techniques is appropriate. We present an integrated portfolio management model so that the corporation can focus on organic growth through sources at both the department and top management levels. The research gives clear advice as to how top management can seek economic growth by selecting an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c posture, implying a strong risk-taking propensity. By integrating a risk-return model and risk-tolerance paradigm to cope with today's risk structure, overall capabilities can improve the decision process and the corporation's performance as well.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grated technique to a Japanese manufacturing firm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3.
可违约债券一旦一个信用违约事件突发后,可导致一系列的可违约债券的相续违约,通过对可违约债券组合风险集成度量进行研究,为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应急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有利于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系统在这方面应急处置机制.针对可违约债券组合中的信用-市场风险相关性和各债务人信用相关性,可从不同风险类型识别出的共同的风险驱动因子出发构建风险整合框架.假设债券的违约强度仿射地依赖于系统市场风险因子、系统信用风险因子、特质信用风险因子等组成的基础状态向量,推导出了基于三因子仿射强度的可违约债券价格,把可违约债券双因子强度定价模型拓展为三因子强度定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违约债券组合风险集成度量的Monte Carlo方法,得出同一个风险计算期下反映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这两类风险的损失分布,进而能求得组合的VaR值,在同一个框架下同时捕捉可违约债券的两类风险.最后运用提出的基于三因子仿射强度的风险集成度量模型对短期融资券组合的风险进行数值计算,并与基于双因子仿射强度的风险集成度量模型得到的VaR值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16.
针对项目组合中的风险分析问题,本文通过构建"项目组合-风险"双层网络模型,提出了基于随机游走算法的项目组合风险定量分析方法,以更准确地预测项目组合风险.首先,本文在研发项目间依赖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项目组合网络,并采用设计结构矩阵(DSM)法建立了基于复杂网络中"邻接节点"的项目间连接强度模型.然后,采用多领域矩阵建立了由风险事件推导风险因素间依赖关系的模型.进一步,通过集成项目组合中项目间依赖关系、项目与风险因素间对应关系、以及风险因素间初始的依赖关系,构建了"项目组合-风险"双层网络模型,采用随机游走算法得到稳定状态下最终的"项目-风险因素"域映射矩阵(DMM)和风险因素DSM.最后,以某研发项目组合为例,采用随机游走算法进行项目组合风险的精准预测,并采用PageRank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验证了本文提出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控制权转移激励是委托代理激励契约的重要元素,但目前对动态学习机制下委托代理激励契约机制设计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考虑到风险项目收益风险与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之间交互作用,融合控制权转移激励和职业经理人风险规避行为,建立了包含资本和风险规避型职业经理人劳动投入的委托代理激励契约的两阶段优化与学习模型,探究风险投资者的学习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挖掘控制权转移激励、风险规避型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行为及项目收益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了风险投资者学习效应下控制权转移激励与项目收益风险正相关关系和规模报酬效应.此外,通过计算实验也发现了在职消费及风险项目战略收益对风险规避型职业经理人劳动效用具有显著的增强效应,而风险项目战略收益仅对风险投资者投资收益具有显著的增强效应.将控制权转移激励、风险规避型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及项目收益风险融合到风险投资委托代理契约设计中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同时对风险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来说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索在市场价格随机条件下,生产成本信息不对称零售商风险厌恶时,采用回购契约协调二级供应链的内在规律.构建新的条件下的回购契约模型并求解,分析信息不对称和风险厌恶对供应链上各决策变量的影响.通过算例仿真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在市场价格随机条件下,不管生产成本信息是否对称,只要零售商存在风险厌恶,供应链上各决策变量都会发生分岔突变的现象;不管零售商是否风险厌恶,生产成本信息不对称都会给供应商带来额外的收益,但会损害零售商与整个供应链的收益;信息越不对称,供应链上的各种决策变量在分岔突变区域的振幅越大.结论是:分岔突变现象是价格随机条件下,参与者风险厌恶时存在的一种特有现象;供应商能够通过隐瞒私人信息带来额外的收益,但损害零售商和供应链的利益;零售商应对生产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最好办法就是以最低的成本使生产成本信息透明;零售商以平稳的心态面对各种外部风险,更有利于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