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技潮》2005,(11):6-10
长期以来,北京市科委一直致力于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研究,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有力地推动了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监控的科学化进程。2002年,北京市科委在充分调研和组织论证的基础上,启动了“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的一体化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实施以来,在组织管理、技术研发、成果推广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尤其是在组织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重大项目解决方案。为了探索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经验,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该项目的牵头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项目负责人段钟平教授。  相似文献   

2.
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进行预测.收集1990-2019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数据,分别构建ARIMA模型、支持向量回归、BP神经网络、ARIMA-SVR、ARIMA-BPANN模型,对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效果最佳,得到测试集的拟合值和真实值的RMSE(平均残差平方和的平方根)和MAPE(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只有0.427 3和0.385 8,远小于其他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北安市1990-1996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提示预防病毒性肝炎,要加强城市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加强医疗单位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老年人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分型、临床特点及预后,对我院1990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的60岁以上的病毒性肝炎(称老年人肝炎)共1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140例年龄在59岁以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比较。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老年人肝炎130例,男92例,女38例,60~69岁80例,70~79岁44例,80岁以上6例。收集同期18~59岁140例肝炎作为对照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诊断标准[1]。 (2)方法:所有观…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准确的预测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趋势,利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我国2000-2016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进行拟合,对2017-2019年发病率数据进行预测,并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比较以检验模型拟合与预测效果.结果表明,2000-2016年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拟合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06%,灰色GM(1,1)模型拟合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96%;2017-2019年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05%,灰色GM(1,1)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47%.灰色马尔科夫模型比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准确,模型精度更优,是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预测效果较为科学、准确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中和”哲学内容博大精深,浸润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一、传统“中和”哲学的意蕴及发展脉络;二、传统“中和”哲学思想的精华;三、传统“中和”哲学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一种正链RNA病毒[1])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毒的流行呈世界性分布。HC曾一度归入NANBH中,到1989年Choo[1]等,从实验感染的黑猩猩血液中成功地分离出丙肝病原体并成功克隆出其全部核苷酸,才确证了HCV为NANBH的主要病原体的证据,同年在日本召开的国际病毒性肝炎会议,正式将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并将相应的病毒命名为HAV、HBV、HCB、HDV、HEV。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病毒性肝炎还存在另外两型即已型肝炎(HF)和唐型肝炎(HG)。HC病原体分离出来后,对HC的…  相似文献   

8.
《世界博览》2009,(10):16-16
2009年4月2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政府联合启动了一个将小额信贷纳入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项目。这个名为“构建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项目为期四年,总投资1440万美元,旨在为农村人口提供价格低廉且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9.
信息荟萃     
《科技潮》2007,(1)
项目追踪病毒性肝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通过验收本刊讯北京市生命科学领域级别最高、力度最大、参加单位最多的科研项目——“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一体化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去年年底通过专家验收。该项目由我国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牵头,在京的解放军、卫生部与北京市属共17家单位近百位专家联合承担,受到各参加单位及专家的高度重视。市科委生物医药与新材料处新闻简报首届“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揭晓本刊讯2006年12月12日,首届“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本届“红…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6年─1995年孙吴县疫情及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并探索其防治措施,旨在指导防病工作,降低肝炎的发病率。1、发病情况孙吴县1986──1995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总的看,1990年以前呈上升趋势,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其发病率如表1。2、流行特点只年来,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共出现一次大高峰;持续三年。1988年至1990年,发病率最高1989年为210.44/十万,以后逐年下降。一年四季均有肝炎病人发生,我县每年发病高峰月份为7—iZ月份,儿童发病占全年病例的38石96-73.5%,平均为54.29oh。我县肝炎发病一般呈…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值得警惕的重要人兽互传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述了人类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状况、动物模型和自然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情况。简述了笔者的研究室在动物病毒性肝炎方面的研究进展。引起人类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复杂多样,病毒性肝炎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作为一种人兽互传病——病毒性肝炎已在动物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畜禽中的分布,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事实。人类病毒性肝炎的蔓延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可能与动物有关,特别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家畜和家禽有关。动物病毒性肝炎的存在已对公共卫生造成显著影响,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建议相关主管部门重视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工作,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组织研究动物,特别是畜禽病毒性肝炎与人的病毒性肝炎之间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其间的传播问题,为防制此类疾病的进一步蔓延、流行,保证动物产品的卫生安全,保障人类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并尽快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段钟平 《科技潮》2005,(11):11-13
由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全球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更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肝脏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并需要优先解决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几十年来,我国政府与各级医疗机构对肝炎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开展了“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程序管理”、“病毒性肝炎科技攻关”等重要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大战略任务。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我校申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简称“973”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经过近两年的精心设计和认真准备,2003年先后通过预审、初评、复评和综合评审等不同专家组的评审和两次答辩,从全国247个有效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日前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于2003年12月起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流行广泛,传染性强,发病率高,而我地区是高发区,解放初期由于卫生条件较差,居住拥挤,因此,甲型肝炎的发病率较高。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甲肝疫苗的广泛应用,使甲肝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及旅游的发展,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多,通过血液及各种分泌物传播的乙型肝炎呈上升趋势。为了解近几年来我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特对我地区1993~1997五年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1材料与方法通过疫情旬报、年报,收集1993~1997年间全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运用流行病学统计…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实践美学范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思维范式;论述了实践美学范式与和谐社会理论的密切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个性化、具体化、民族化理念;指出和分析了实践美学范式克服了传统的“物质生产活动实践观”的抽象性和绝对性,与马克思的实践论范式具有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论证了实践美学范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医学科学迅速发展,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检测标准已经明确,检测方法和手段也已经较成熟。但我院在1995~1997年住院的肝炎患者中有21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虽经努力,仍未能明确其病原类型,文献中有关此类病例报告亦较少见。为探讨这些...  相似文献   

18.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引起了全球人民的关注,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地区,已经成为了一种很严重的传染病,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会有很大的隐患。该文为讨论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的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的现状,进而提出了一些相关问题,最后给出了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从分析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入手,提出了用疏肝解毒法治疗病毒性肝炎,并以实例证明此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及其在治疗病毒性肝炎中有着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分布于世界各地,由于难以根治和危害面广,而与癌症、艾滋病并称“世纪三大顽症”。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就达13亿,其中约有3000万以上的慢性肝炎患者。这些患者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就有可能发生肝纤维化,进而肝硬化。在欧美国家除病毒性肝炎外,尚有大量因长期饮酒而致酒精性肝炎,进而肝纤维化、肝硬化者。这个由“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组成的“三步曲”是各种慢性肝病导致严重后果的共同途径。由于肝硬化是肝脏实质性病变,普遍认为较难逆转,因而在治疗上除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