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 已有报导,在抗药性细胞系与某些肿瘤细胞中,有几种异常的染色体结构。其中包括延长的均匀染色区(HSRs),小的染色体外配对染色质体(双微体DMs)和具有明显异常带型的异常显带区(ABRs)。已证明,这些是基因扩增的互变形式,即HSRs断裂形成双微体或双微体整合至染色体上,形成延长的均匀染色区与异常显带区。最近证实了,某些正常人与白血病人的细胞相比较,代表鸟类成髓细胞瘤病毒(MC_(2θ))(也叫c—Myc基因)癌基因的人类同源染色体DNA序列,在人的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中是扩增的。这个细胞系是于1977年在国立肿瘤研究所中我们一个(R.C.G)的实验室建立起来的,并广泛地应  相似文献   

2.
对22个育性良好并携带有黑麦质量性状的品系进行了Giemsa—C带分析,没有观察到具有黑麦特征即比较大的端带染色体。对83—149—1—Ⅲ和83—156—2—Ⅰ两个品系进行Giemsa—C带的带型分析,证明两者都是6RL/6AL异源易位系。本文并讨论了异源易位系的分析和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BrdU标记DNA,ABC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成年画眉前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产生和分布特点.结果:1)在胸肌注射BrdU存活1~5 d,在前脑室带区(VZ)有大量的新生标记细胞,并形成标记细胞增殖热点区;2)注射BrdU存活15~30 d,在高级发声中枢(HVc)、HVc壳、高位发声运动中枢-古纹状体栎核(RA)、新纹状体尾端(NC)内有一些新生标记细胞,在靠近LVZ的区域有较多的迁移细胞.结论:新生神经细胞起源于前脑VZ,并且每天都有一些新生细胞迁移到HVc、HVc壳、NC和RA内,提示这些核团内不断地产生新生细胞,可能与它们需要学习新的鸣啭语句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22个个体的C带带型。结果表明:无斑雨蛙全部染色体着丝点部位均出现深染C带,中间带和端带则很少。其C带部位的特征体现出雨蛙属(Hyla)与蛙属(Rana)有明显的区别,而与蟾蜍属(Bufo)相似。  相似文献   

5.
东北鼢鼠染色体组型和G带带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只东北鼢鼠(其中3只为雄性,3只为雌性)的100个骨髓细胞的核型研究,确定东北鼢鼠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62。从G—带显示结果看,东北鼢鼠各染色体均有其特有带型。  相似文献   

6.
<正> 利用r—射线照射普通小麦种子(急性照射)和植株(慢性照射),对当代(M_1)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减数分裂行为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在所有的处理中,染色体变异主要是易位和单价染色体及其二者的混合。对其它染色体异常,虽多次观察到缺失、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等臂染色体、微核的形式等,但花粉育性、种子育性的比率未降低。急照射和慢照射的差异很大,后  相似文献   

7.
<正> 白腰文鸟(L.ctrita)属于雀形目,文鸟科文鸟属、分布于东洋界,留据西南区。关于白腰文鸟(L.ctrita)染色体组型尚无报导。 目前我国对于鸟类染色体报导甚少。在全世界8700种鸟类中,作过核型研究的只是有302种。占鸟类总数3.5%。由于鸟类染色数目多,形态小,大染色体也大约相当于家鼠中等大小的染色体。小染色体多而无法测量,淋巴细胞培养甚为困难。给当前用染色体分析方法开展实验分类工作带来障碍。我国(除家禽)鸟类染色体还停留在染色体组型研究。而染色  相似文献   

8.
在获得普通小麦×天蓝偃麦草,圆锥(及硬粒)小麦×天蓝偃麦草,提摩菲维小麦×天蓝偃麦草共计九个组合的F_1,并首次获得提菲维小麦—天蓝偃麦草双二倍体的基础上,从杂交,F_1和亲本减数分裂配对,F_1和亲本N带核型,导入小偃麦的天蓝偃麦草染色体组等角度,综合分析了小麦与天蓝偃麦草的染色体组关系。分析证明二者无共同染色体组。本文对F_1染色体配对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针对F_1的不育机制,估价了小麦—天蓝偃麦草双二倍体的育种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 两名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得到了一项能缩短7—10年培育期的无籽西瓜组织培养法的专利权。这项技术将大大降低西瓜种籽的价格。研究人员相信整个培育过程使每磅瓜种的价格从1000美元降低到10—100美元。研究人员解释说,在培育无籽西瓜过程中,有两个系统是杂交的。一个系统是在每个细胞中,每个染色体都有两个复制样品。而另一个系统是一个有四个复制样品的四倍体。这样在每个细胞中培育出有三个复制样品的后代,这就是无籽的。  相似文献   

10.
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雌雄成年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端脑内的新生细胞,实验鸟注射BrdU后存活2h,通过ABC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法进行染色,观察成年雌雄八哥端脑鸣唱中枢弓状皮层粗核(RA)、端脑高级发声中枢(HVC)、前脑基底神经节中纹状体的X区(Area X)冠状切面室带区(VZ)内的新生细胞增殖差异.结果如下:1)在RA、HVC和X区冠状切面整段VZ内雄鸟新生细胞增殖能力高于雌鸟,具有明显的性双态性;2)HVC和X区冠状切面分段VZ内雄鸟的新生细胞增殖能力高于雌鸟,RA冠状切面雌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成年八哥端脑VZ不断的产生新生细胞,并且雌雄八哥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与雄性更善于鸣啭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 从双丰303(3x=27)与双丰五号(2x=18)相互杂交的正交组合子代中,获得了糖甜菜(Beta vulgarisL)三体植株606株。三体产生机率为33.5%。根据形态特征及有丝分裂前期核型分析,鉴定出9种类型的三体,并且按附加染色体命名如下:Ⅰ、辣根型(即附加的是第1条染色体,以下类推)、Ⅱ、长叶柄型、Ⅲ、萝卜型、Ⅵ莴苣型、Ⅴ、玻璃型、Ⅵ、细长叶型、Ⅶ、花叶型、Ⅶ、葡伏型、Ⅸ、拟正常型。这是首次建成的糖甜菜完整的初级三体系列,是首次按染色体鉴定与命名的糖甜菜三体系列。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60)Coγ射线同一剂量率(131伦/分)、不同剂量(5000伦、7000伦、10000伦)处理蚕豆干种子,观察根尖细胞变异情况,得到如下结果。 1.辐照剂量与细胞分裂指数呈负相关,即随辐照剂量的增加,细胞分裂指数依次递减(r=-0.96); 2.总的畸变频率与辐照剂量有关,且存在着某一闪值。即总的畸变频率随辐照剂量增加而增加,达到某一阈值(7000伦)后,则随辐照剂量增加而递减,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但又随畸变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3.在各辐照剂量中,都普遍看到核畸变和染色体畸变的出现。在核畸变方面,以7000伦的变异频率为最高,达3.32%,占总畸变率的52.28%,在核畸变中,又以微核出现最多,占整个核畸变的85.51%,在染色体畸变方面也以7000伦为最高,达3.03%,占总畸变率的47.72%,在染色体畸变中,又以断片出现较多,占整个染色体畸变的30.66%; 4.采用BSG法进行染色体显带发现有断片大多来自M染色体的长臂末端,以及发生断裂的M染色体常与第6号染色体一起形成染色体环。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微核和断片的测定有可能作为辐射细胞学效应的一个指标;2)利用染色体显带有助于定性地测定断片的来源。至于剂量阈值是否就是最佳诱变剂量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青鱼(♀)与三角鲂(♂)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存在两种性状个体的机理。用青鱼、三角鲂及其子一代的胚胎细胞和肾细胞为材料来研究它们的核型,空气干燥制片,Giemsa染色。确定青鱼和三角鲂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均为48,染色体总臂数(AN)为96,它们的染色体组型,青鱼为16m 26sm 6st,三角鲂为14m 28sm 6st。子一代中具母本青鱼性状的个体,其染色体组型与母本青鱼完全相同,染色体组型为16m 26sm 6st。而子一代中兼有父母双亲性状的中间型个体,其染色体(2N)为48个,染色体组型为15m 27sm 6st。根据其各类染色体出现频率表明,中间型杂种承受1份母本染色体和1份父本染色体。从上述中断定具有中间型特征的鱼是真正的杂种,而与母本青鱼相似的鱼可能是由雌核发育而来的个体,这将在另外两篇论文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小麦-黑麦易位系的诱发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易位可以人工诱发来产生,利用Ph基因突变体、5B缺体、远缘杂交和远缘杂交与辐射相结合的方法都可以获得染色体易位.其发生频率与亲本类型、杂交组合、辐射剂量的大小有关.对小麦与黑麦杂交后代的花粉母细胞进行Giemsa-C带分析,证实在杂种中黑麦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有同祖配对和黑麦染色体的组内配对现象.利用C-带技术对十二个初步稳定的小麦-黑麦易位品系进行鉴定,其中四个品系为6RS/5RL易位;五个品位为1RS/7BL易位;对于无明显黑麦染色体端带的三个品系根据性状表现,推测为5RL易位或含有5RL片段的易位.实验结果表明用C-带技术鉴定小麦-黑麦的染色体易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远缘杂交的方法,可将小麦远缘种、属的染色体片段或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使后者获得远缘种、属的某些优良性状.方法:由八倍体小黑麦Triticale(AABBDDRR)与普通小麦T.aestivum杂交,获得四个具有黑麦性状的普通小麦类型,对其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分析四个品系与亲本回交F1代的减数分裂行为,发现:有的品系染色体配对不正常,单价体频率较高;有的品系存在大量多价体.通过C-分带检测,克丰6号带型正常,2899×91B 569(Salum)、宁农775、01- 140为T1RS.1BS普通小麦1B与黑麦1R的易位系.结论:(1)ABD与R组有部分同源关系,可以进行同源联会.(2)八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杂种后代出现变异,可能出现易位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牛蛙、黑斑蛙和虎纹蛙的染色体组型及其晶体、脑、心脏和肌肉四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蛙的染色数目(2N)均为26,它们的染色体组型是:牛蛙为11m 2sm,黑斑蛙为9m 4sm,虎纹蛙为9m 4sm。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研究结果表明,牛蛙和黑斑蛙的晶体、脑和心脏三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带谱较为相似,但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异,二者肌肉的酶谱相差更大。虎纹蛙与牛蛙和黑斑蛙相应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带谱都显著不同。说明三种蛙存在着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和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甘肃科学学报》充分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功能,选取2014—2016年1 210篇稿件使用AMLC对其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发现,2014—2016年文字复制比25%的文章分别为212篇、365篇、359篇,低复制比所占比率较高;25%≤复制比35%的文章中,2015年所占篇数最多,有50篇,这个范围内的稿件编辑部会退回让作者修改,修改后文章复制比25%再进行送审;35%≤复制比50%和复制比≥50%的文章编辑部会直接退稿。AMLC给学术期刊编辑甄别学术不端别文章提供了参考依据,学报编辑部将充分运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加强学术文献查阅,防范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东北鼢鼠血清蛋白质成分与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东北鼢鼠血清蛋白质 ,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分析东北鼢鼠染色体组型 ,结果表明 :东北鼢鼠血清中含 7种蛋白质 ,分别是清蛋白1 、清蛋白2 、α1 —球蛋白、α2 —球蛋白、β1 —球蛋白 ,β2 —球蛋白、β3—球蛋白 .清、球蛋白比为 :1 44∶1 .东北鼢鼠染色体组型为 2N =62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籽粒进行颜色标记,以便进一步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以蓝粒小麦4D-4E二体异代换系作为标记性状供体,利用中国春小麦Ph突变体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联会,增加同祖染色体间的交换,使4D染色体上的Tal基因与4E染色体上的蓝胚乳基因连锁,在本实验杂交组合[(Taltal×phph)×蓝粒小麦]×phph~2F_3中得到一个蓝粒高不育穗行,经分析与继代观察,初步认为这一穗行为4E带有蓝胚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4D染色体上使蓝胚乳基因与Tal基因发生不完全连锁。同时对Ph突变体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联会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44支豚鼠分成电针组和对照组进行了白细胞分类和计数,同时用分离淋巴细胞进行了环一磷酸腺苷免疫反应性(CAMP—IR)和环一磷酸乌苷免疫反应性(CGMP—IR及ANAE,(酸性非特异性酯酶)组化反应。结果可见电针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电针组淋巴细胞总数降低不明显(P>0.05) ANAE~+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数提高均不显著,(P>0.05)ANAE~+点样型淋巴细胞(T_H)绝对值和百分数均有提高(P>0.05,P<0.05)弥散型淋巴细胞(Ts)绝对值和百分数均有显著降低(P<0.02P<0.05) 淋巴细胞CAMP—1R和CGMP—1R阳性反应呈棕黄色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和细胞质内,电针组比对照组淋巴细胞CAMP—1R和CGMP-1R均有显著增强(P<0.05 P<0.05),两组淋巴细胞CGMP—1R均比CAMP—1R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