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刺槐人工林在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明其乔木层碳密度变化规律,文章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3种刺槐人工林乔木层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其碳密度,结果显示:刺槐+油松林乔木层碳密度最高,年均增加1.849 t·hm-2,其次为刺槐+榆+臭椿林,年均增加0.773 t·hm-2,刺槐纯林碳密度最低,年均增加0.674t·hm2。刺槐人工林乔木层碳密度增加明显,但总体树高增长缓慢。这表明针阔混交模式最佳,阔叶混交林优于阔叶纯林模式,刺槐人工林已由中龄林阶段逐渐进入成熟林阶段。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福建南平西芹教学林场对老龄杉木林不同坡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土壤MBC和土壤DOC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均在植物生长旺季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植物休眠季节维持在较高水平;在0—20cm的土层内,老龄杉木林不同坡位土壤MBC和土壤DOC的变幅分别在210.44—1418.90mg·kg^-1和8.24—38.54mg·kg^-1,两种易变有机碳的含量基本表现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MBC与DOC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土壤MBC和DOC与土壤温度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凋落物生物量和降雨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土壤MBC和土壤DOC的变化与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林木的生长以及根系分泌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植被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作为该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的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其发生、发展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土流失防治的效益与土壤水分的平衡.文章概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刺槐生长模型方面所进行的一些研究,以期了解黄土高原刺槐生长模型的特点、进展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晋西黄土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下植被及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10、15、20a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原生荒草地为对照,采用时空互代法,调查分析坡面刺槐人工林植被恢复过程中林下植被演替和0~400cm土层土壤水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人工刺槐林林龄的增加,林下灌草植被物种丰富度变大,植被结构发育变好;不同林龄刺槐林地与荒草地土壤平均含水量由大到小顺序为荒草地(16.61%)、20a刺槐林地(10.08%)、15a刺槐林地(9.54%)、10a刺槐林地(8.52%);随着刺槐林龄的增加,土壤水分随坡位下降而增大的趋势有所改变,成熟刺槐林对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分配的调节作用明显;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沿垂直剖面变化方式与原生荒草地差异明显,15a以上刺槐林对100cm以下土壤水分的影响已基本稳定;人工刺槐林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林地土壤水分亏空,随着林龄的增长0~200cm土层土壤水分条件有所改善,但深层土壤(200~400cm)没有明显的恢复迹象.研究结果为黄土区植被恢复和刺槐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稳定同位素13C技术,通过设置两种温度的恒温培养实验,研究了外源碳(13C-Glucose)在土壤中的分配规律、以及土壤有机碳(SOC)、轻组有机碳(LFOC)和重组有机碳(HFOC)的分解速率.培养温度分别为15℃和25℃,培养时间为112 d.结果表明:两个温度培养条件下,葡萄糖标记的13C进入SOC、LFOC和HFOC的比例随着培养时间而呈递减趋势,培养结束时标记的13C依然有18.9%~22.0%残留于土壤中.培养时段内,SOC的分解速率常数为4.4×10-4~9.7×10-4d-1,HFOC的分解速率常数为3.4×10-4~7.0×10-4d-1,而LFOC的分解速率常数介于1.1×10-3~4.6×10-3d-1之间.总之,外源碳显著影响了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分解速率.在有外源碳输入的条件下,升温加快了LFOC的分解,但抑制了HFOC的分解.因此,在供试土壤中,LFOC可能会比HFOC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其储碳周期远超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开发海洋碳汇储碳潜力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人为加速橄榄石风化被认为是增加海洋碳汇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详细阐述了橄榄石风化促进海洋增汇的原理,沿海增强橄榄石风化的方法,并详细介绍国际上添加橄榄石增汇的Vesta项目,展望了在福建沿海建设橄榄石应用工程的可能性,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人工刺槐林群落与灌草丛群落的种类组成、生活型谱、垂直结构、生态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人工刺槐林群落垂直结构复杂 ,物种数目增加 ,生活型谱更接近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类型 ,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灌草丛群落的灌木层低 ,生态优势度较高 ;林下草本层与灌木层相比其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均较高.这表明人工刺槐林群落对灌草丛群落有明显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刺槐林生长状况的准确分类制图,是刺槐林生长动态监测和枯梢退化原因分析的基础,这对指导防护林建设、更新以及研究区其它树种的植被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刺槐林为对象,采用2013年6月9日IKONOS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决策树分类器对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定义一组规则提取出刺槐林地分布范围,制作刺槐林地掩膜,创建灰度共生矩阵来区分健康树冠和林下禾草,结合实地样方调查信息,选取感兴趣区进行监督分类。刺槐林的三个健康度由原位的5个树冠条件指标决定。分类结果表明,刺槐林健康状况分类结果与实地样方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混合矩阵进行精度评价,总精度达到84.3159% ,Kappa系数为0.7652 。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经济价值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江苏省第4次(2000年)和第5次(2005年)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数据汇编,建立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 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江苏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动态变化及其碳汇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 表明:2005年全省森林总碳储量约为2 516.56万t,2000—2005年间年均增加约160.0万t,表明其是CO2的“ 汇”,平均碳密度约为21.2 t/hm2,远小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值。从地区分布看,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森 林碳储量分别占全省的18.54 %、8.68 %和72.78 %,在全省13个地级市中,徐州市的森林植被碳储量最大, 占全省总量的20.93 %,其次是宿迁市、淮安市,最低的是南通市,仅占全省的0.92 %;平均碳密度以苏南 较高、苏中次之、苏北较低。从森林类型看,全省大部分碳储量集中在阔叶林中,杨树是优势树种,5年间 杨树造林面积增加值占全省新增林地面积的90.27 %,占全省森林总碳储量的比例由39.51 %增加到66.12 % ;针叶林造林面积和碳储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从龄组看,全省森林碳储量主要集中在幼龄林和中龄林中, 2005年两者之和约占全省总量的72.86 %。5年间全省累计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约96.0亿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地貌部位(峁坡、沟坡、峁顶)和不同坡向(阴坡、阳坡、半阴坡、半阳坡)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以陕北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在考虑不同地貌部位和坡向的基础上,选取样点49个,按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分层采集样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的均值为13.2 g/kg;不同地貌部位土壤有机碳分布主要受降雨径流以及植物根系的影响;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的大小顺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相同地貌部位,阳坡,阴坡、半阴坡、半阳坡均发生向下的淋溶迁移;相同坡向,峁坡和沟坡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综合CaCO3含量、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资料,并结合研究区的区域特征,对兰州红咀寺剖面有机碳同位素气候指示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西缘,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波动反映C3/C4植物比例改变,指示温度变化.δ^13Corg值偏正时,表明C4植物含量较大,反映温度较高.有机碳同位素和CaCO3含量、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共同揭示了兰州地区末次盛冰期气候较全新世明显偏低,在11.5kaBP,13.9kaBP存在两次明显的降温;进人全新世以后,兰州气候开始逐渐变暖,但仍存在8.8kaBP、5.0kaBP和3.2kaBP的三次突然升温以及8.0kaBP、6.8kaBP和5.3kaBP的降温事件,说明了兰州地区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用热扩散式树干径流计(TDP)和环境自动检测系统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混交林、刺槐纯林中刺槐单株的树干液流速率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混交林中的刺槐单株树干液流日变化呈窄峰型曲线,纯林中的呈宽峰型曲线,二者峰值均出现在10:30左右,无明显启动时间,也没有明显的停止界限;混交林中刺槐单株的液流峰值高于纯林;混交林中刺槐单株的日平均液流速率为纯林中的145%。混交林土壤表层(0~60cm)含水量大于纯林,含盐量小于纯林。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混交林刺槐树干液流速率的主要因子是太阳辐射强度、大气相对湿度,影响纯林刺槐液流速率的因子依次为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  相似文献   

13.
对园林树种香花槐试管苗的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中的培养基类型和激素浓度配比以及试管苗移栽的基质和湿度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附加KT1.2mg·L-1和BA0.7mg·L-1的MS培养基上,香花槐试管苗继代培养的丛生苗分化率最高并且生长良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附加IBA0.2mg·L-1、NAA0.3mg·L-1,生根率可达98%~100%.移栽基质为泥炭和珍珠岩2∶1混合,苗木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移栽温室湿度在第一周内保持在90%左右是试管苗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is characterized by a cold and dry climate with low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The relatively arid climate and low CO2 concentration are favorable to the growth of C4 plants, but the low temperature limits the development of th…  相似文献   

15.
淳化县不同立地上刺槐根系的分布参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树种的根系消弱系数 (rootextinctioncoefficient) β是确定树种根系垂直分布特征的主要参数。通过研究渭北黄土高原淳化县境内的主要造林树种———刺槐 (Robiniapseudoacacia)的根系垂直分布特征 ,确定了该树种在不同立地上 β值的大小。结果表明 ,阴坡立地的 β值均在 0 .982以上 ,而阳坡立地上的 β值则一般小于 0 .982 ,说明阴坡立地上的刺槐根系分布深度要大于阳坡立地上的分布深度。其细根 (Φ <1mm)的分布深度大于较粗根系 (Φ <3mm)的分布深度 ,这有利于刺槐对深层土壤中水分、养分的吸收 ,适应干旱环境 ,促进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陕北黄土高原地形复杂,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精确监测植被的时空变化对于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ESTARFM时空分辨率融合模型,利用MODIS和Landsat数据获取2008—2016年6~8月陕北黄土高原的Landsat NDVI时序数据,分析陕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情况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论:①运用ESTARFM融合模型得到的Landsat NDVI数据与真实Landsat NDVI数据在植被信息的表达方面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融合结果可以应用于后续植被覆盖度的估算。②2008—2016年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呈现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特点,植被覆盖等级结构好转;研究区78%的地区植被改善效果良好;各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均呈波动增加趋势。③整体上植被覆盖度与同期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异,其中植被覆盖度对降水因子的响应更为敏感。ESTARFM算法综合了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的空间细节表达力和高时间分辨率数据的快速时序变化能力,为陕北黄土高原高精度的植被动态监测研究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黄土高原中部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年的modis遥感数据,在GIS技术与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定量地分析了泾河流域及其3个子流域的景观格局特征,得到了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盐碱胁迫下刺槐种子萌发主导因素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中性盐NaCl、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20种盐度、碱度各不相同的复杂盐碱逆境条件,并在盐碱混合胁迫处理下进行刺槐发芽试验。测定其发芽率等5项指标,并分析逆境因素与诸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各项发芽指标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对刺槐种子萌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盐浓度、缓冲量和pH。从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标准回归系数来看起主导作用的是盐浓度和pH,据此可以认为盐浓度和pH是影响刺槐种子抗盐碱萌发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
1990—1992年在豫西灵宝县程村乡、寺河乡用毒鼠磷、溴敌隆、敌鼠钠盐和甘氟四种药物进行田间、果园杀灭棕色田鼠试验.结果表明,溴敌隆、毒鼠磷均取得98%以上灭效.由于使用毒鼠磷成衣低、见效快,以毒鼠磷为基料配制成复方毒鼠磷,采用0.5%复方毒鼠磷毒饵进行大面积灭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林城"贵阳,贵阳市行政区域内现有林地面积18.3万hm2,森林覆盖率为31.7%,森林覆盖率较高。树附生苔藓植物因其特殊性是可以作为城市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树附生苔藓在贵阳分布较广泛,其中以作为贵阳市行道树或栽种树的刺槐树(Robinia pseudoacacia L.)最为典型。在贵州师范大学、花溪公园以及黔灵公园3个地点共选取了13棵刺槐树进行野外生态调查。结果发现了树附生苔藓植物8科12属14种。常见种为全缘刺疣藓Trichosteleum lutschianum(Broth.et Par.)Broth.、平锦藓Platygyrium repens(Brid.)B.S.G.、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Hedw.)Broth.、矮锦藓Sematophyllum subhumile(C.Muell.)Fleisch.、真藓Bryum ar-genteumHedw.、异叶红叶藓Bryoerthrophyllum hostile(Herz.)Che和纤枝短月藓Brachymenium exile(Doz.etMolk.)Bosch et Lac.等。优势科为真藓科,其次是灰藓科,分别占总数的50%和37.5%。生活型只有矮丛集型和交织型。本次对贵阳市刺槐树附生苔藓的初步调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贵阳市树附生苔藓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资料。也是对将来监测贵阳市大气污染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