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顺治十二年,巴伊科夫使团来华,从此拉开了沙俄与清皇朝外交接触的序幕。巴伊科夫使团在中俄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两国早期外交关系的发展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次访华除了谋求商业利益外,还负有为俄国罗曼诺夫王朝不断向外无力扩张提供服务的任务。正是在这双重因素的刺激下,才促成了巴伊科夫使团访华。  相似文献   

2.
18世纪,英国刚开始工业革命,处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前夜;而中国正在清王朝乾隆皇帝的统治下达到一个盛世。马嘎尔尼率领的使团,为了建立贸易和外交关系,将两个王朝联系起来。英国和清王朝都基于自己的政治文化和以往的世界观看待这次交往。在使团访华过程中,两国外交文化的差异表现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3.
从外交文化视角看马嘎尔尼使团访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英国刚开始工业革命,处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前夜;而中国正在清王朝乾隆皇帝的统治下达到一个盛世.马嘎尔尼率领的使团,为了建立贸易和外交关系,将两个王朝联系起来.英国和清王朝都基于自己的政治文化和以往的世界观看待这次交往.在使团访华过程中,两国外交文化的差异表现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4.
林凤生 《世界博览》2010,(15):69-71
在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社会不安定但不动荡,民生凋敝但不破败,中国南北各个城市依然井然有序,保持着帝国的体面。  相似文献   

5.
 英国在脱离欧盟以后面临着各项科技政策的调整,转基因是目前农业研发的热点问题,英国希望借鉴他国在农业遗传基因研究方面的政策导向和管理框架以参考。2017年10月,英国皇家学会代表团到中国科技部农村中心、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机构和管理部门进行了交流访问,代表团成员包括英国皇家学会副会长Robin Lovell-Badge博士,JohnInnes Center所长Dale Sanders博士,Austin Burt博士,国际事务主任Rapela Zaman女士,福利政策主管Emma Woods女士一行5人。共同探讨了最新的动植物基因研发技术及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各项问题,包括英国方面在动植物遗传基因研究和利用方面的现状,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布局以及中国农业遗传基因研究技术方面政策导向,双方还就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研究监管、商业化政策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和意见交换。  相似文献   

6.
通过1926年2月苏联派布勃诺夫使团到中国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之间二十多年非同寻常的关系。认为在这期间,共产国际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共产国际给中国带来的伤害也是不可低估的。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共产国际与中国的关系的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再好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文学发展史中,出现了许多中国题材的游记;这些游记作品对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当代形象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巴罗对中国的新的印象反映了19世纪初英国的崛起,并为基督新教传入中国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它表明了英国人的精神和心理构成状况,以及他们集体的偏见,并加速了中国神话在英国甚至整个欧洲的消失。  相似文献   

8.
秦珊  邱一江 《世界知识》2012,(19):56-58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对中国的访问震撼了世界。这一事件不仅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世界传播史上,尼克松的访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尼克松制造的这一轰动世界的新闻,成就了国际新闻电视直播,也成就了  相似文献   

9.
论文作者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原理和方法,如“套语”、“自我”与“他者”等,通过文本材料的考辩与分析,从中国学者的角度,来考察作为形象的制造者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如何认识和看待佛教的以及他与中国佛教关系,探讨“蜕化为国有”的中国佛教与作为“他者”的基督教在流传中国的过程中的异同规律。  相似文献   

10.
大战的过程一九八五年八月四日凌晨,苏联及华约军队在欧洲全线发动进攻,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攻击首先从空间开始,苏联的歼击卫星将美国的侦察卫星和通讯卫星全部摧毁。苏联的空军和导弹对北约总部、飞机场和防空导弹阵地进行猛烈袭击,使用了高爆力炸弹和化学武器。与此同时,隐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五年八月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书,一九七八年夏末在英国出版。主要作者、英国退休将军约翰·哈克特(John Hackett),曾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莱茵兵团和北方集团军司令。该书编写过程中曾得到许多北约现职高级官员的帮助和支持。这本书是假定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两年后的一九八七年复活节出版的。作者采取历史回忆的手法,通过虚构的政府文件、报告、作战计划和参战人员的回忆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想象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情况描写得有声有色。本书出版后,受到西方舆论界和军界的重视,许多著名报刊和军事评论家纷纷发表书评,认为它是“一部要人们从中吸取教训的书”,“提出了一些有力的政治论点”。此书情节虽属虚构,但其中提出的对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世界形势的分析、美苏双方的战略考虑、未来战争曲打法等,反映了西方部分军界人士的看法。这些看法当然掺杂着许多主观臆断。但是,这本书的出版和受到西方舆论界重视这一事实,反映了美国和西欧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现实危险性,认识到欧洲(包括中东、波斯湾和非洲)是苏美争夺的重点,也反映了西欧和美国对苏联军事威胁的担心。由于这本书触到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痛处,使得克里姆林宫十分恼火。苏联宣传机器对它一再评论,大加指摘。这也从反面证明,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现将该书内客综合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①苦力②西服店③逃难④在难民所里挤购大米奥地利画家席夫笔下的旧中国@席夫!奥地利画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英国     
历史的曲折中英两国地处东西,遥隔万水千山,但是早在十五、六世纪,英国曾3次派航海家探索一条从欧洲西北部到达中国的海上通道,其中有一次还携带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致中国明朝皇帝的亲笔御书,要求开展“两国贸易,互通有无”。由于种种原因,英国方面的上述努力均未成功。今天,那封御书副本作为英国历史上曾为建立中英关系作过努力的见证陈列在大英博物馆内。之后,直到1793年,英国特使麦卡特尼勋爵抵达中国,并在承德避暑山庄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见。这是中英两国第一次正式接触,中英贸易随之也发展起来。据统计,1832年英国商船抵华共计70余艘,居各国来华商船的首位。但是,英国商人对华的鸦片贸易也发展起来。1839年,林则徐禁烟。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王朝订立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构成艺术美不可缺少的因素。任何一幅成功的中国画作品,都有其各自的成功的意境体现。从整个绘画过程来讲,中国画的创作中,意境的营造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中国画创作应追求“意境为上”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5.
姜郭霞 《科技信息》2011,(30):291-291
谈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用色,在“画道之中,水墨为上”的观念笼罩下,同笔墨相比一直处于次要的地位。实际上“用色”是中国绘画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画家为用色付出了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用色经验。  相似文献   

16.
翟婉冰  张俊华 《科技信息》2011,(36):I0127-I0127
中国画是世界艺术园圃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不仅是东方绘画艺术的物质形态,而且更集中的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国画笼统的可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型,本文着重探讨工笔画的用笔问题。  相似文献   

17.
空白或布白,是中国画一大特点.它的成因既有人类对白的现象的生理视觉感悟,也有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白对中国人而言,无论从审美角度还是从哲学角度,都有着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中国美学范畴,是作者的情思与景物、生活画面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其中积淀着中国独有的文化心理因素。在中国古典美术领域,意境不仅是艺术创作原则,同时也是艺术品评的标准。主要对意境的特点、绘画意境的特征、中国画的意境美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优秀的中国画传统是由诗 ,书 ,画 ,印等艺术门类有机综合表达来体现的。诗意是中国画的灵魂 ,是中国画的内在生命。中国画向来强调“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取其意气 ,得于象外” ,形成了一套传神写意、抒情言志、诗画互融的理论。中国画以诗文抒发情感 ,以借物抒情言志 ,以笔墨绘写精神 ,使诗与画达到珠联璧合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2004年8月,46岁的福建农民蔡建民在自己位于集美第二农场的田里村的家里,接待了四位英国中学生。维琪、理查德、乔纳森、阿比,是英国中学生厦门汉语夏令营的营员,他们下决心“土到底”,看看中国的农民是如何生活的。这是蔡建民一家第一次接待洋人,但是,在两位上大学的女儿的帮助下,他十分自然大方地为洋学生表演功夫茶,桌上摆放的是蔡家田地里收成的花生和米蕉。不仅如此,蔡建民还为洋学生们安排了一个好节目:到果园摘龙眼。这是田里村惟一颗成熟的龙眼树,它属于蔡建民邻居家的,但是,蔡建民上门和他商量,人家听说是洋学生想要来体验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