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怀北 《海峡科学》2012,(10):41-43
由于人的生物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唯一性,目前最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传统的身份识别手段将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超越和替代.该文从生物特征角度介绍了几种生物特征识别的身份认证技术,由于每一种生物特征识别身份认证技术都有局限性,采用数据融合方法进行身份鉴别,将人的多种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身份识别,以提高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可靠性和识别的精确率,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全手形特征多模态生物识别是结合指纹、手形和掌纹的全手形特征信息,具有信息更全面可靠的独特优势,能有效地提高生物特征识别的准确率。本文简述了全手形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关键技术,对目前流行的各种单模态和多模态生物特征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生物特征识别中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生物识别技术在身份识别领域中的独特优势,近几年来已成为身份认证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深入地探讨了生物识别技术中的热点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标准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近年来开始广泛地应用在网络安全、公共安全、金融服务等领域,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兴产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上进展非常迅速,新确立的正式或非正式标准在数据格式、应用编程接口(AP I)、系统安全、系统特性描述和系统评估方法等方面对生物特征识别的技术细节进行了全面的规范。该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标准化进程,并全面介绍了已确立或即将确立的各类技术标准,以唤起国内业界对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及标准化工作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步态识别逐渐成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重要方法。步态识别技术不同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其具有非接触性、非侵犯性、不易伪装等特点,能在较远距离对目标进行比对识别。简述步态识别的基本原理,从步态分割、特征提取、步态比对以及在公安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步态识别技术的发展,并展望了步态识别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6,(1):1232-1236
对人脸和步态识别技术进行回顾与综述,展示其优点与不足.由于单个特征的生物识别系统只能从局部得到有限的性能提升,需要尝试运用多种特征的融合来提高算法的识别性能.通过阐述当前人脸与步态识别融合技术在人物身份识别领域中的研究概况,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从而展示融合技术带来的性能提升效果.最后展望了生物特征融合技术在人物身份识别与追踪领域的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由于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方式不但简单快速,而且安全可靠,近年来,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典型技术,人脸识别与指纹识别被广泛应用.然而,使用单一特征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其正确率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且容易被作弊手段攻破.因此,侧重于回顾联合人脸与指纹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方法.首先分别回顾了人脸、指纹识别的研究现状;然后对单模态生物特征识别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单模态生物特征识别存在的正确率不够高和稳定性不够强等问题,重点讨论了联合人脸与指纹进行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的方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生物特征识别:通过个体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对个体身份进行识别认识的技术,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静脉识别、声纹识别以及步态识别等。  相似文献   

9.
生物特征识别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几种主要的个人身份认证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单一模式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融合多种生物特征的多模式识别系统可以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率、鲁棒性和普适性,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机器学习领域研究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方面的进步及图像处理器(GPU)等算力的持续提高,利用生物特征大数据的识别技术获得广泛关注,并在人证比对、智能监控以及疫情防控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分析了大数据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态势,总结了生物特征类型以及大数据驱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与应用,探讨了大数据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机器学习领域研究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方面的进步及图像处理器(GPU)等算力的持续提高,利用生物特征大数据的识别技术获得广泛关注,并在人证比对、智能监控以及疫情防控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分析了大数据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态势,总结了生物特征类型以及大数据驱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与应用,探讨了大数据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人脸和步态识别技术进行回顾与综述,展示其优点与不足.由于单个特征的生物识别系统只能从局部得到有限的性能提升,需要尝试运用多种特征的融合来提高算法的识别性能.通过阐述当前人脸与步态识别融合技术在人物身份识别领域中的研究概况,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从而展示融合技术带来的性能提升效果.最后展望了生物特征融合技术在人物身份识别与追踪领域的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到超市购物,却发现钱包忘带了,这时你可能放下商品回家取钱或者在超市里找熟人借钱。在有的地方,人们可以通过"刷指纹"、"刷脸"的方式消费。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是依据生物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而进行识别的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静脉识别的身份认证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首先简要介绍了身份认证技术与生物特征识别,然后指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方法——指纹识别的缺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方法——静脉识别。分析了静脉识别的理论依据,特点和难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阈值分割方法和静脉图像特征匹配方法,进行了特征匹配实验,得出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最为方便和安全的识别技术,它不需要记住复杂的密码,也不需要随身携带钥匙、智能卡等.可用于生物识别的特征有手形、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脉搏、耳廊等,基于这些特征,已经发展了手形识别、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发音识别、虹膜识别、签名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生物识别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识别技术可以用来鉴别身份或证明身份,主要包括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面部识别、指纹识别、DNA识别、气味识别、签字识别和声音识别等,其中指纹识别是最常用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在人类的物理生存空间和虚拟生存空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介绍生物识别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两种类型生物识别技术,一种基于生理特征: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面部识别和指纹识别;另一种基于行为特征:签字识别和声音识别。  相似文献   

17.
王风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3):3134-3138
生物特征识别是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凭借更好的适用性、更高的安全性及更优的性能成为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融合虹膜特征和掌纹特征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方法,该方法分别提取虹膜及掌纹特征,融合时不同于传统的匹配级融合,而是从特征级融合入手,采用并行特征融合策略,将两特征向量以复向量的形式进行融合,构成复向量空间,并利用酉距离进行匹配决策。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比单模生物特征方法在识别性能上有了明显改善,同时与传统匹配级融合策略相比,更有优势,识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单通道生物认证识别技术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它们在用户接受程度、准确率、成本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缺点。在采用多通道生物认证技术后,可以提高生物认证系统识别性能,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环境。介绍了多通道生物认证技术在单通道生物认证系统的基础上,给出多通道生物认证系统模型。最后基于确认人脸和语音等特征的多通道生物认证系统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证明,多通道生物认证技术大大改进了以前单通道认证技术在用户接受和识别性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高了生物认证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KCCA的特征融合方法及人耳人脸多模态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人耳和人脸特殊的生理位置关系,本文从非打扰识别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人耳人脸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首先仅采集侧面人脸图像,然后将核方法引入到典型相关分析(CCA)中,提出基于核CCA的特征融合方法,抽取两组特征矢量的非线性典型相关特征构成有效鉴别特征矢量用于识别,并应用其提取人耳人脸的关联特征进行个体的分类识别。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KCCA特征融合方法的有效性;此外,与单一的人耳或侧面人脸特征体识别比较,基于人耳和人脸融合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性能得到提高,这为非打扰生物特征识别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与个人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个人识别的基本思想,首先介绍用于个人识别的生物特征:形态学特征、功能特征和生化学特征,然后较详细地介绍利用指纹、掌形、脸、眼纹等形态学特征和笔迹(签名)、声纹等功能特征进行个人识别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思想,最后讨论个人识别技术发展的有关动向: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和建立复合的个人识别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