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配合近几年对秦俑一号铜车马的修复工作,对铜车马构件材质、金银器及其锈蚀产物、彩绘、涂层作了系统的 X 射线衍射分析。通过揭示的青铜器从里到外自发锈蚀的实验规律和反应热力学研究,推出了青铜器主要锈蚀途径( Cu2 O 途径)的反应过程方程式,并通过和银器的锈蚀比较, 提出了青铜器文物保护的侧重点在于防潮。对马身白色涂层羟基磷灰石的来源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青铜器锈蚀的主要成分和锈蚀因素出发,阐述了产生锈蚀的机理和过程,并以此提出了修复锈蚀和预防保护青铜器锈蚀的措施,以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Finnigan MAT262质谱仪和ICP—AES测试了不同地区出土的青铜样品的锈蚀产物和基体的铅同位素比值及其化学成分,以研究铅同位素在青铜器腐蚀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因不同产地铅料混用引起的混合不均匀现象.结果初步显示,铅同位素组成不受青铜器锈蚀的影响,可以用锈蚀产物的铅同位素比值代替其基体的;同时,不同产地铅料在青铜器中的混用且又混合不均,可能造成青铜器基体的铅同位素比值和锈蚀产物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青铜器锈蚀标识在青铜器保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青铜器锈蚀标识以人工标识为主,但是,由于该青铜器锈蚀较为混杂,不易识别,也会因个人经验差异出现标注不一致等问题。因此,该文提出了一种青铜器锈蚀智能标识方法,即基于分组LSTM与CNN的标识方法(multi-group LSTM and CNN,MGLC)。该方法对青铜器高光谱图像设计了一种端到端的网络,该网络在CNN网络的基础上引入了多分组策略的LSTM网络,CNN网络可以提取丰富的空间信息,多分组策略的LSTM可以探索光谱的上下文信息,MGLC网络有效地结合了青铜器高光谱图像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实验表明,该方法在青铜器锈蚀类别的智能标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古代青铜器“粉状锈”锈蚀机理新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寻求方便、可靠的青铜器保护方法,本文通过对几个不同时代青铜残片的本体及“粉状锈”的全面分析,重新探讨了“粉状锈”锈蚀机理。通过分析可知“粉状锈”主要成分为碱式氯化铜、氧化铅、二氯化锡;锈蚀内因为青铜合金的不均匀性;锈蚀条件为:潮湿、含氯离子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西周铜壶、西汉五铢钱、隋代铜镜等文物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青铜器受土壤、水、氯化物等的侵蚀而产生锈蚀且容易蔓延的特点,研制出青铜器有害锈转化剂和青铜保护剂,可将有害锈转化为无害锈,然后再进行保护。用此方法对西安碑林傅物馆受粉状锈腐蚀严重的西周铜壶和隋代铜镜进行保护,在普通库房存放4年,保护完好,无锈点;又对49枚受粉状锈腐蚀的西汉五铢钱进行保护,在大气中存放7年,至今保护完好,无锈点。  相似文献   

7.
钢筋锈蚀是混凝土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钢筋锈蚀情况,进而分析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对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钢筋锈蚀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传统的钢筋锈蚀检测法容易受到人为和条件因素的干扰,进而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构建一种钢筋锈蚀预测模型,可以快速地进行钢筋锈蚀程度的预测。通过钢筋锈蚀实验获得了23组实测数据,建立基于钢筋中间距、保护层厚度、裂缝宽度、锈蚀电流和锈蚀直径5个因素的预测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对钢筋锈蚀率进行预测,选用粒子群算法(PSO)寻找出LSSVM中正则化参数和核函数宽度系数的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PSO-LSSVM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为1.88%和1.94%,并同BP神经网络、未优化的LSSVM模型的预测结果做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为复杂环境下的钢筋锈蚀情况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青铜文化中的技术美及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几件典型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分析,揭示了青铜器的形式与技术之美,通过对青铜器的具体形态、色彩及纹饰产生的技术的描述,揭示了青铜文化技术美和形式美的同一。  相似文献   

9.
锈蚀是影响输水工程中水下钢结构能否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由于水下环境复杂,常规方法难以在通水情况下实现对水下钢结构锈蚀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测与评价.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利用水下机器人采集的视频图像,自动检测水下钢结构锈蚀并进行锈蚀等级评价的方法.首先,采用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对预处理后的水下钢结构锈蚀图像进行锈蚀识别;然后,利用颜色直方图对锈蚀区域进行语义分割,通过计算的锈蚀率来评价锈蚀等级.实例结果表明:水下钢结构锈蚀识别的准确率可达95.5%,实现了锈蚀程度评价.本文方法可为通水情况下输水工程水下钢结构的锈蚀快速识别及健康诊断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锈蚀钢筋应力-应变关系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从三种途径获取共267根锈蚀钢筋试件,其中,156根试验室外加电流锈蚀钢筋试件,35根大气环境自然裸露锈蚀钢筋试件,76根实际工程老构件中锈蚀钢筋试件.通过拉伸试验,研究了锈蚀钢筋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指出随着锈蚀的发展,钢筋屈服强度、极限强度、极限应变均发生退化,屈服平台缩短直至消失.同时,收集国内外已有锈蚀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经过统计、分析、比较后,得出了锈蚀钢筋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强度、极限应变等力学性能特征值的回归公式和屈服平台消失时的临界截面锈蚀率.最后建立了不同环境条件下锈蚀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激光去除青铜文物有害锈层的工作原理,介绍了采用脉冲激光去除青铜文物表面有害锈斑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功率密度下,采用红宝石调Q激光可以有效地去除青铜文物有害锈层、形成一细密的钝化合金属,对青铜器的继续锈蚀与感染、有较好的防护作用,且不改变文物的本色。  相似文献   

12.
钢筋在服役结构中的自然锈蚀与试验室人工加速锈蚀存在差异.为研究实际服役工程中钢筋的自然锈蚀特征,从服役50余年的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中获取一批钢筋试件,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得到精确的锈蚀钢筋剩余表面信息,以锈后剩余截面积直观表征钢筋沿纵向的锈损情况,探究锈蚀程度、钢筋长度对锈蚀纵向不均匀性的影响,经统计分析进行钢筋纵向随机锈蚀的概率分布特征研究,提出相应的概率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自然锈蚀钢筋具有多种典型锈蚀形态,锈蚀区域及锈蚀程度沿钢筋纵向随机分布;最大截面积损失率、剩余截面积方差随平均锈蚀率的增大而增大,即平均锈蚀程度越大则锈蚀越不均匀;钢筋长度对纵向锈蚀不均匀性有明显影响,在钢筋来源及平均锈蚀率相同的情况下,随钢筋长度的增大锈蚀不均匀性增大.钢筋的纵向随机锈蚀具有明显的统计规律,多峰正态分布模型可精确描述不同锈蚀程度钢筋的剩余截面积概率分布;Weibull分布及单峰正态分布模型对实测截面积数据拟合优度略低,但其形式简单便于运用,适用于平均锈蚀率低于10%的钢筋.  相似文献   

13.
出土青铜器的锈蚀因素及其防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出土后青铜器的腐蚀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深入考察了青铜粉状锈(即青铜病)的生成条件和影响因素.通过实验验证了存放出土青铜器的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与青铜病产生的关系,并指出存放温度的增加对青铜粉状锈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对于青铜病的防治,阐述了青铜器的除锈方法和保护措施。并介绍了有关清除青铜粉状锈的一些新方法,进而对出土青铜器的保护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对适合于中国青铜器的修复理念进行认识、总结的前提下,完成江苏东海县博物馆破碎青铜甬钟的修复。修复过程中,通过借鉴古代青铜器造型工艺和青铜器传统修复工艺,并使用新的修复材料,对现有修复技术进行改进。进而通过这一修复案例,试对现代修复理念与中国青铜器的传统修复的契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及其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机理,分析了钢筋锈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对钢筋锈蚀造成的截面损失破坏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了钢筋锈蚀可靠性分析的相应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钢筋锈蚀对混凝土梁破坏模式的影响.对4组共21根不同剪跨比、不同锈蚀程度的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纵向配筋率及剪跨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纵筋、箍筋锈蚀程度的变化,梁会产生弯曲、剪压、剪切-粘结3种不同形态的破坏.针对此现象,基于试验研究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的试验结果,根据现行规范中的分析理念建立了考虑剪跨比、箍筋锈蚀率、纵筋锈蚀率及粘结退化等因素影响的锈蚀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据此再考虑弯剪区的平衡条件,分析讨论得出了试验梁产生破坏形态转变的临界条件和锈蚀混凝土梁构件的综合承载能力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了锈蚀混凝土梁破坏模式转变的分析模型.据此模型分别以纵筋锈蚀率和箍筋锈蚀率为横、纵轴,考虑剪跨比等因素得出临界曲线划分的破坏形态区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加速锈蚀方法下钢筋砼结构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人工气候和通电快速锈蚀模拟方法,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试验,以对比研究结构性能退化机理,结果发现锈蚀后钢筋混凝土梁的强度、延性和破坏形态发生了急剧变化,而且人工气候环境下的混凝土内钢筋锈蚀比通电条件能更好的贴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混凝土内钢筋的锈蚀过程及其内在机理,通过对不同锈蚀阶段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的细观观测,描述了锈蚀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给出了钢筋锈胀力的分布形态,揭示了混凝土锈胀开裂过程和钢筋锈蚀速率的时变过程.结果表明:钢筋锈蚀产物的膨胀性以及钢筋-混凝土界面区的多孔性,为铁锈物向界面区孔隙内的扩散提供了条件,随着锈蚀的进行,原有的界面区逐渐演变为混凝土与铁锈物混合的锈蚀层.锈蚀层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会导致钢筋表面界面区逐渐密实,阻碍混凝土保护层中氧气和水分向锈蚀界面的输送,使混凝土内钢筋锈蚀速率下降,而且会使锈蚀物在钢筋表面产生对混凝土的膨胀力,最后导致混凝土开裂.  相似文献   

19.
通电锈蚀钢筋砼梁结构性能退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外加恒电流快速锈蚀模拟方法,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试验,研究了结构性能退化机理。由试验结果看出,随着顺筋裂缝宽度和锈蚀率的增大,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逐渐退化,梁的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和延性都有所降低,而锈蚀钢筋的力学性能退化以及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退化,是导致钢筋混凝土锈蚀梁的结构性能退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26根锈蚀钢筋进行拉伸试验,研究了蚀坑特征及其锈蚀后力学性能。研究发现,锈蚀钢筋最大名义屈服强度较标准试件提高了7.65%,伸长率下降最大可达52.94%;锈蚀钢筋拉伸试验后断口形态为锯齿式断口和劈裂式断口;蚀坑最大深度、宽度、长度分别不超过8,15,16mm,并且三者的对数值与质量锈蚀率呈线性关系,深宽比与质量锈蚀率呈指数关系。还建立了与深宽比均值相关的名义屈服强度的退化模型和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