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A6/EPDM共混体系界面与韧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马来酸酐对EPDM进行溶融接枝改性,然后对PA6/EPDM与PA6EPDM-g-MAH两类共混物的界面与韧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6/EPDM-g-MAH的冲击强度较PA6的冲击强度提高5 ̄6倍,较PA6/EPDM提高3 ̄4倍,扫描电镜下的冲击及拉伸断口形貌、偏光显微镜下的结果形态、界面张力γ12变化,证明了两类共混物的相容性及相界面的差异,为此也论证了EPDM-g-MAH 相似文献
2.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增容剂,研究了共混工艺对ABS/PA6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力学性能最好的是通过ABS和SMA挤出,再与PA6挤出,注塑得到的ABS/PA6共混物;其次PA6/SMA挤出,再与ABS挤出,注塑得到的ABS/PA6共混物;力学性能最差的是PA6/SMA/ABS一起挤出,注塑得到的ABS/PA6共混物。 相似文献
3.
PA6/EHDPET共混纤维的相形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系列易水解聚酯(EHDPET),并对其[η],t_(g),t_(cc),t_(mc)及 t_m 等热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了表征.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 PA6/EHDPET 共混纤维的相形态结构,其结果表明:(1)当共混组分的熔体粘度比(η_m(PA6)/η_m(EHDPET))不变时,改变共混体积组成比(V(PA6)/V(EHDPET)),所得共混纤维可具有 PA6为岛相或为海相的形态结构;而当共混组成比不变时,改变共混组分的熔体粘度比,也可得到 PA6为岛相或为海相的共混纤维.(2)当共混两组分的熔体粘度比大于9.25时,即便体积组成比高达70/30,PA6亦可构成岛相.所得共混纤维可用于制备超极细纤维或多孔中空纤维. 相似文献
4.
尼龙6与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混物是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制备的,用马来酸酐聚合物和固体环氧树脂(双酚A型)作为这些共混物的相容剂。通过研究它们拉伸、扭矩、冲击性质和形态描述添加相容剂后的效果,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和马来酸酐聚合物的加入增强了尼龙6与ABS之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潘利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3):105-108
结合最新的实验结果论述了在聚合物反应性共混过程中的相形态结构控制方法,通过选择官能团在组分聚合物分子上的位置和调节反应性共混物两相的相对组成,可在两相界面上原位生成不同构造的共聚物分子,分析了分子构造与界面拔出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熔融共混剪切速率或共混物的熔体粘度,评述了外界流场的作用强度对共聚物分子的界面拔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塑料,但是自身存在加工性差和冲击强度低等缺陷,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VC的以上缺陷,针对这个问题,通过设计6种PVC/ABS合金材料试样,对PVC/ABS共混体系的不同共混组分进行研究,初步探索加工条件和混合物配比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高性能化PVC/ABS共混材料的开发提供一定依据,由结果来看,按照合适的配比和合理的加工方法制备的PVC/ABS共混体系的抗冲击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使体系保持较高的弯曲和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针对国内外有关尼龙合金的发展及研究讨论了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过程中研究接枝物对PA6/UHMWPE合金的增容作用PA6/UHMWPE的配比为90:8、增容剂UHMWPE-g-MAH用量为15份时,PA6/UHMWPE合金的冲击韧性及综合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辐射增强界面PP/PE共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改善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界面粘接的一种崭新方法,应用SEM技术以动态热力学进行研究。探讨辐射增强界面反应时PP/PE不相容共混物体系相界面粘接的影响。并结合溶解度参数的方法评估多官能团单体TMPTM在PP/PE共混物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辐射增强界面反应方法是改善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界面粘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种测定多相体系中各相间界面的方法,并以 TiO_2担体上载 Rh 的体系为例,作了测定的尝试。所用方法是从转靶 X 射线衍射仪上收集样品的小角散射强度,计算相关函数及电子密度起伏值,最后计算各相间的比界面。此法可用于多相体系作为一种物理表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聚丙烯酸酯类涂层胶(AR 502)的低温手感和拒水性,本文采用了 AR 502与硅橡胶(106)共混方法。着重以 SEM 法和溶解度参数法研究了二者的相容性,共混体形态结构及共混比对共混体拒水性、手感等性能的影响。在10/90~15/85(106/AR 502)共混比范围内制得了具有优良拒水性和低温柔软手感的涂层织物,其拒水性由10%提高到90%,刚度由44mm 降低到33mm。 相似文献
12.
用小角X光散射(SAXS)对聚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VC/LLDPE)共混体系的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体系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氢化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HPBD—b—PMMA)共聚物是PVC/LLDPE共混体系有效的增容剂,其分子量在很大的范围内都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其增容本质是增加了相界面间的热力学相容性,而相间分子缠结对体系的宏观性能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吸水性对尼龙1010/6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尼龙1010/6共聚物湿法单轴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该系列共聚物在达到最大吸水率时的力学性能与组成的关系。发现两种共聚组分重量比接近60:40时,杨氏模量,弯曲模量及屈服应力较小,而相应的屈服应变、断裂应变较大;重量比接近80:20时,断裂能最大。与干法测试结果相比,弹性模量及屈服应力,屈服应变均下降,断裂应变增大,断裂强度,断裂能有不同程度改变。 相似文献
14.
应用沟槽式界面粘度计和改进的测定方法,测得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表面粘度和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粘度,结果表明,聚表二元体系表面层的流变性不同于它与油相之间界面层的流变性;提出了能够更好地描述界面流变性的无因次界面粘度,它排除了体相粘度的干扰;聚合物浓度显著影响界面流变性,当聚合物浓度位于其临界聚集浓度两侧时,聚表体系的无因次表面粘度和无因次界面粘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加入各种增容剂(Compatibilizer)和采用粉末丁苯橡胶(PSBR)及经接枝、交联改性的粉末丁苯橡胶(PMSBR),研究了提高聚氯乙烯/丁苯橡胶(PVC/SBR)共混相容性的途径。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五种增容剂对软质PVC/SBR共混物的改性效果以粉末丁腈P83和丁腈-26(NBR-26)最佳;粉末橡胶对PVC的改性效果优于块状橡胶,PMSBR对软质PVC的改性效果优于以NBR-26作增容剂的块状SBR和PSBR;用不同改性方法制得的四种PMSBR中,以多层乳液接枝改性的PMSBR-4对PVC的改性效果最佳,用它改性硬质PVC的缺口抗冲击强度和软质PVC的耐寒性,效果皆超过粉末丁腈P83。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动态力学谱分析表明:PVC/PMSBR-4共混材料呈良好的韧性断裂,橡胶粒子分散较均匀,相界面模糊,低温Tg升高,说明PVC/SBR的相容性获得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DSC对PVC/LLDPE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对聚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氢化后的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在共混体系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增容作用。共聚物增容剂使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区域加宽,同时降低了LLDPE组分的熔融热。共混体系中LLDPE结晶动力学的测定结果表明,增容剂阻碍了LLDPE相的结晶,使其结晶速度下降。动力学结果还表明,LLDPE中不同结构的晶型分别按不同的Avrami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的测试,以及IR、SEM研究了PES/PA合金在相容剂存在下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环氧型相容剂与PES/PA合金体系中的PA发生了反应,并且相容剂的加入利于改善PES/PA合金的相容性,流变性和力学性能,尤其是抗冲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