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中华稻蝗为研究对象,以狗尾草、小麦、晋稻8号、晋稻9号、旱稻297号为寄主植物,测定了饲喂不同寄主植物后中华稻蝗1-5龄若虫的酯酶活性.结果表明,饲喂不同寄主植物后,中华稻蝗各龄期若虫酯酶比活性均是狗尾草组最低,晋稻9号组最高,且两者差异显著,晋稻9号组的活性是狗尾草组的1.65-2.22倍,推测晋稻9号可能有某种特殊的物质,对中华稻蝗若虫酯酶的诱导作用较强.研究结果还显示,无论饲喂何种寄主植物,中华稻蝗若虫酯酶比活性均表现为随着龄期的增长,活性逐渐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中华稻蝗若干种群进行了基于形态分类学重要特征、染色体C带核型和RAPD分子标记的种群遗传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华稻蝗从形态上来看东部沿海种群体型较大,前翅较长,尾须较钝,而内陆及东北种群则体型较小,前翅较短,尾须较尖;但从外生殖器基本结构来看,不同种群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其次,不同种群在染色体数目、着丝粒位置以及C带带型等方面具有明显恒定的结构特点.从RAPD分子标记研究结果来看,不同种群拥有明显一致的分子标记数据.由此可见,我国中华稻蝗是稻蝗属中一个广布物种,其外部形态结构的差异可能与其分布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然而其外生殖器结构能够反映物种的基本特征.从种群遗传学角度来看,染色体带型结构和分子标记结果的稳定性更能体现物种遗传结构的本质,因此,文章支持Ho llis将无齿稻蝗等合并入中华稻蝗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中华大蟾蜍对中华稻蝗的捕食功能反应的初步研究魏朝明廉振民(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西安710062;第一作者,男,26岁,助教)中华大蟾蜍是中华稻蝗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之一.以往关于中华大蟾蜍控制中华稻蝗的研究仅处于定性描述阶段.作者于1994年在陕西长... 相似文献
4.
卟啉杀虫剂对稻蝗的毒杀作用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太原晋源区的中华稻蝗为材料,用以5-氨基乙酰丙酸(ALA)为主要成份的卟啉杀虫剂作用蝗虫,7d内处理组雄虫全部死亡,而对照组雄虫死亡数约为一半,雌虫死亡数在低浓度下无明显差异.用荧光检测法和考马斯亮蓝蛋白测定法对试虫作进一步的毒性分析,发现卟啉杀虫荆作用于蝗虫后,导致雄虫体内每克组织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A分析组平均降低73.049mg/g,B分析组降低106.271mg/g.雌虫体内每克组织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不显著,A分析组平均降低22.741mg/g,B分析组为6.640mg/g.由此得知,卟啉杀虫剂对试虫的作用效果与试虫体内每克组织蛋白含量呈相关关系.此外,分析表明,卟啉杀虫荆作用于试虫后,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试虫体内每毫克蛋白原卟啉Ⅸ(PpⅨ)的含量普遍提高,这一点与Constantin A.Rebeiz的部分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同时还发现,A分析组中雄虫平均每毫克蛋白PpⅨ含量处理组比对照组高0.351gg/mg,雌虫的高0.277pg/mg,前者比后者多0.074pg/mg.B分析组中雄虫平均每毫克蛋白PpⅨ含量处理组比对照组高0.171μg/mg,雌虫的高0.103μg/mg,前者比后者高0.068μg/mg.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卟啉杀虫剂对试虫的作用效果与试虫体内每毫克蛋白中PpⅨ含量呈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卟啉杀虫剂对试虫的作用效果是由PpⅨ的光敏毒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黄精属植物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K-K-J-G电泳光密度扫描法分析了黄精属三种不同植物——长梗黄精、多花黄精和玉竹的叶片,根状茎和根的酯酶同工酶谱。结果表明,无论是叶片、根状茎或根内的酶谱带,三种植物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别。在叶片中,虽然三种植物的酶带总数量相同(10条),但酶带的位置和活性明显不同。长梗在C区中谱带最多,玉竹在B区中最多,多花在A区中最多。在根中,三者的酶带总数量和位置也有差异。在C区内,只有多花有一条酶带,而长梗和玉竹均无酶带,特别是D区的出现为根所特有,表明器官之间酶带的不同。作为主要药用部分的根状茎,三种植物的酶带,在B区和C区均存在显著差别,这些差别反映了各种之间遗传基质的差别,可以作为鉴别物种的生化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 K-K-J-G 电泳光密度扫描法分析了黄精属三种不同植物——长梗黄精、多花黄精和玉竹的叶片,根状茎和根的酯酶同工酶谱。结果表明,无论是叶片、根状茎或根内的酶谱带,三种植物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别。在叶片中,虽然三种植物的酶带总数量相同(10条),但酶带的位置和活性明显不同。长梗在 C 区中谱带最多,玉竹在 B 区中最多,多花在 A 区中最多。在根中,三者的酶带总数量和位置也有差异。在 C 区内,只有多花有一条酶带,而长梗和玉竹均无酶带,特别是 D 区的出现为根所特有,表明器官之间酶带的不同。作为主要药用部分的根状茎,三种植物的酶带,在 B 区和 C 区均存在显著差别,这些差别反映了各种之间遗传基质的差别,可以作为鉴别物种的生化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稻田的中华稻蝗成虫采用紫外照射、超声波、室内饲养、带菌针刺等方法处理,于处理后不同时间收集中华稻蝗成虫体内的耐热蛋白,并用抑菌圈法检测抑菌活性.此外,还对中华稻蝗成虫的血淋巴、前肠及去头、腿和翅的身体其余部分分别进行了耐热蛋白的提取.结果表明,紫外照射和超声波处理未能诱导中华稻蝗产生抗菌物质,另外2种方法均可诱导其产生抗菌物质.中华稻蝗血淋巴原液、身体剩余部分的提取液对指示菌没有抑菌活性,而其前肠的提取液对指示菌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中华稻蝗山西晋源种群乙酰胆碱酯酶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稻蝗山西晋源种群五龄若虫和成虫进行了马拉硫磷敏感性的生物测定,同时对若虫和成虫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晋源种群若虫的LD50值(4.94μg/g虫重)是成虫(2.44μg/g虫重)的2.02倍;有机磷抑制剂对该种群若虫和成虫的AChE的体外抑制研究表明,晋源成虫AChE对氧化毒死蜱、对氧磷、甲基内吸磷的敏感性比晋源若虫分别高1.39、1.34和1.24倍.乙酰胆碱酯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若虫动力学参数Km值和Vmax值均较成虫为高;用乙酰硫代胆碱(ATC)做底物测定AChE活性,若虫AChE活性是成虫的1.22倍.中华稻蝗晋源种群若虫对有机磷抑制剂敏感性下降可能与其AChE活性的增高有关,而成虫与若虫之间AChE活性的差异可能与不同阶段虫体对马拉硫磷选择压力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9.
任竹梅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2):178-182
采用喷雾法和注射法分别测定了速灭杀丁对中华稻蝗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胃毒LC50为2.68μg/ml,LC90为16.11μg/ml,毒力回归方程为y=4.2982+1.6416x,相关系数r=0.9686;注射毒性LC50为0.13μg/ml,LC90为0.86μg/ml,毒力回归方程为y=3.2447+1.5677x,相关系数r=0.9806。同时观察了注射药剂及蒸馏水对照24h,48h后细胞分裂各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结果未发现有明显的染色体畸变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不同宿主植物对丹参根围土著AM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盆栽实验在灭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Zea mays)、葱(Allium fistulosum)、黑麦草(Loliumperenne)和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等4种宿主植物对丹参(Salviamiltiorrhiza)根围土著AM真菌生长和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供试植物都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但不同宿主植物形成的菌根特性和程度有明显差异.以三叶草为宿主植物对AM真菌生长最为有利,其根内菌丝SDH活性、孢子数均高于其他3种植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