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乳状液膜法萃取氨基酸的平衡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氨基酸在液膜体系里的传输机理为基础,把液膜提取过程中的萃取和反萃两个连续过程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推导出了在整个液膜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液膜萃取平衡等式.并以D2EHPA为载体提取L—苯丙氨酸为例.研究了影响液膜萃取平衡的控制因素,实现了氨基酸的提取浓缩。  相似文献   

2.
流动流射在线液—液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痕量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装的FIA分光光度系统建立测定水体中苯酚的FIA在线液-液萃取4-AAP分光光度分析法。自行设计并研制相分隔器、相分离器和置换瓶。方法的检出限为5.0μg/L,对40.0μg/L和100.0μg/L的苯酚标准溶液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0%和2.7%。  相似文献   

3.
α——乙基己酸萃取稀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α-乙基己酸作为萃取剂对稀土元素进行了分离研究,当(M^1+)=~5×1^-4mol/L,I=1,(R2H2)=0.31mol/L时,以logD对原子序数(Z)作图呈四分组效应,配位比(n)为2.5~3.0,平均分离因数(β)1.45,实验结果表明,用α-乙基己酸作为萃取剂,可以分离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冷冻熔炼萃取过程中萃取剂、萃取时间和两相比对N-二乙基亚硝胺富集效率的影响.获得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剂为二氯甲烷,萃取剂和样品的体积比为1∶9,冷冻时间为18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中的N-二乙基亚硝胺,在确定的萃取条件和色谱条件下,该方法的回收率为85%~90%,与液-液萃取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富集效率高,溶剂消耗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在pH5.3的HAc-NaAc介质中,铬酸根与邻氨基苯酚反应生产黄色氧化产物。建立了萃取光度法测定铬酸根的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2.0μg/ml,摩尔吸光系数为2.3×10^4L·mol^-1·cm^-1,用于污水中铬酸根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模拟的工业废水,即二甲基甲酰胺(DMF)与水混合液(DMF质量分数为0.1),以自制5级箱式混合澄清槽为萃取装置,以氯仿(CHCl3)萃取剂萃取工业废水中DMF.研究了流比R(萃取剂与水相料液的流量之比)、萃取剂流量、搅拌强度和料液组成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由实验可知,较佳的操作条件是流比拧为2,萃取剂流量为3.6L·h^-1,搅拌器转速为100r.min^-1.在此条件下,萃取率可达91%.  相似文献   

7.
在环己烷空气氧化生产环己酮的工艺中,由于存在氧化过度问题,在氧化液中存在一部分以己二酸为主的酸性物质.为了降低后续工艺的能耗和负荷,在低过氧化物消耗的同时对氧化液中的己二酸进行了回收.采用了萃取和反萃取实验方法,对萃取和反萃取条件进行优化.首先进行单级萃取和反萃取实验,采用工艺水为萃取剂,环己烷为反萃取剂,对水油质量比、温度、萃取时间和辅助溶剂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萃取中酸萃取率达到51.2%,过氧化物损失率13.4%;反萃取中过氧化物回收率10.6%,酸反萃取率6.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多级错流平衡萃取和反萃取实验,结果表明,当萃取级数为7时,酸萃取率为87.1%,过氧化物损失率19%;当反萃取级数为8时,过氧化物损失率12.2%,酸反萃取率8.5%.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柠檬酸对土壤砷污染物的适宜萃取修复条件,通过萃取试验,研究不同的萃取剂浓度、土液比、萃取时间对土壤砷污染物的萃取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当萃取剂浓度为0.5~1.5mol·L-1,随着萃取剂浓度的升高,对单位质量的土壤砷萃取量增加,超过这一范围,萃取量变化不显著,柠檬酸萃取剂的最佳浓度为1.5mol·L-1;土液比(g∶mL)为1∶10、1∶15条件下,1.5mol·L-1的柠檬酸对土壤砷的萃取量显著高于土液比(g∶mL)为1∶3和1∶5;萃取时间4h时,柠檬酸对土壤中砷的萃取量显著高于萃取时间为1h时,当萃取时间高于4h时,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萃取剂对土壤砷的萃取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自然水体中生物膜组分的化学萃取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化学萃取技术进行自然水体中培养的生物膜上各组分的分离,从而为探讨水体中生物膜各组分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准备条件。经过对多种萃取剂和萃取条件的选择实验,以选定的萃取剂和萃取条件对目的组分的萃取率分别达到91%-97%,同时对非的组分的影响较小(损失率为4.8%-7.3%),其中上满对锰、铁氧化物和有机质化学分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了螯合萃取剂1-苯基-3-甲基-4-苯氧乙酰基-5-吡唑啉酮,并对UO2^2 、Th^4 、La^3 、Cu^2 、TiO^2 、Cr^3 6种金属离子的萃取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紫番薯为原料,分别研究索氏提取法、热回流法、超声波提取法的原花青素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讨提取剂、提取次数、提取剂浓度、温度、时间、料液比、pH值等因素对紫番薯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并以吸光度作为提取率的评价指标,分析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率最高,热回流法次之,索氏提取法最低,超声波...  相似文献   

12.
用溶剂萃取法从碱浸液中回收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从碱浸液中回收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先将碱浸液除杂,然后利用溶剂萃取方法回收钼的工艺.介绍了除杂和溶剂萃取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了相比、时间、pH、温度等对溶剂萃取的影响.实验表明,萃取的最佳条件:相比1.0,时间3 min,pH值2.0~3.5,温度常温(25℃);反萃最佳条件:相比1.0,反萃时间10 min,静置时间30 min.在最佳条件下,萃取率达到了100%,反萃率为99.5%.  相似文献   

13.
探索超声波提取山西红枣中芦丁的最佳提取工艺.以芦丁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实验证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提取3次,温度65℃,每次40 min,超声功率175 W.本工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用萃取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探讨氧化钙量、焙烧温度及升华温度对咖啡因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氧化钙量4 g,焙炒电压100 V,升华电压为150 V,最佳条件下,咖啡因产率可达1.83%.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产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教学实验中从茶叶提取咖啡因的方法,阐述升华法、微波提取法、微型实验法的优化实验条件及特点,提出了在该实验中引入咖啡因的鉴定和含量分析的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6.
神秘果种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萃取神秘果种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成分,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鉴定出26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油酸、3α-烷基-12-齐墩果烯乙酸酯和14-基十五烷酸甲酯等。  相似文献   

17.
以模型验证为目标,提出一种Web应用FSM(finite state machines)模型的抽取方法. 该方法将模型抽取划分为链接提取、模型构造和结果显示. 通过建立标签库和对标签的定位,并结合正则表达式的方法,对Web应用进行逆向分析,从源代码开始进行链接及相关信息的提取、规整和存储. 对Web应用中的页面、链接等建模元素进行分析,应用映射与聚合等抽象技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重构,得到适用于验证的Web 应用的FSM模型.  相似文献   

18.
阻碍菱锰矿浸取完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生产工艺条件下,研究了菱锰矿不能被硫酸完全浸取出来的机理,认为可能是混杂在碳酸锰晶体中的高价态锰的氧化物或复合物阻碍了外部的硫酸进入锰矿晶体内部反应而使侵取不完全。用还原高价态锰以破坏其混晶结构和合成模拟混晶等系列实验验证了该机理。该机理可望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可使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9.
比较桔梗多糖的三种提取方法,确定最优条件,为其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别采用热水浸提法、超声波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进行提取,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质量分数,以多糖提取率为衡量指标,比较三种方法的优劣.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水提取法的提取率分别为34.16%,31.30%和25.57%.超声波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优于传统的水提取方法,其中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率最高,为34.16%,微波提取法提取时间最短,为4 min.  相似文献   

20.
特征提取的本质就是变换.针对传统核主成分分析(KPCA)在分类问题中所提取出的特征组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度量改进的KPCA算法.数据集使用广泛应用的KDDCUP99安全审计数据集,用训练样本各特征向量的类内聚集程度和类间离散程度所组成的信息度量来代替传统KPCA中的累积贡献率,选取有利于分类的特征组合.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KPCA方法在较低的维数下就具有较明显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