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宪佐 《科学通报》1982,27(17):1088-1088
马尾松毛虫(Dendra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中国南方马尾松林的一种毁灭性害虫。通过Wittig缩合反应合成了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的三个活性组分:顺,反-5,7-十二碳双烯-1-醇(Ⅰ),顺,反-5,7-十二碳双烯-1-基乙酸酯(Ⅱ)和顺,反-5,7-十二碳双烯-1-基丙酸酯(Ⅲ)。Wittig反应是在六甲基磷酰三胺溶剂中,以正丁基锂作碱完成的。经气相色谱分析,主要产物是颇,反异构体和反,反异构体的混合物,两者的比例约为91:9。用二甲基亚砜代替六甲基磷酰三胺作溶剂时,产物中顺,反与反,反异构体的比例约75:25。  相似文献   

2.
杨得云 《科学通报》1965,10(8):724-724
在本工作中我们要证明,当离子O~(-2)与正离子如S~(+6),Cl~(+5),…作双联时,它的抗磁化率将为X_(O_1~(-2))。=-75.3,该数值不同于Angus的数值X_(O~(-2))=-112.5。利用该数值以及在本研究工作的部分Ⅰ中所曾求得的X_(NO_2)~(+1)=-65.7,我们导出正离子N~(+5)的顺磁化率X_(N+5)=+84.9,而在证实该值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肯定了θ离子的存在。 1.离子O_1~(-2)的抗磁化率的导出在部分1中,我们仅在氧离子O~(-2)单联于两个正离子的情况下证实Angus的数值X_(O~(-2))=-112.5。此外,我们并求得如下的结果: X_(NO_2)~(+1)=-65.7和X_(CO)~(+2)=-3.7我们假定:离子O~(-2)的抗磁化率可以因它所处的情  相似文献   

3.
我国玉米螟曾被鉴定为Ostrinia nubilalisH(?)bner,但Mutuura等认为是O.furnacalisGuen(?)e,O.furnacalis的性信息素未见载于文献,而O.nubilalis的早有大量报道,其主要成份为顺或反-11-十四烯醇乙酸酯(Z或E11-14:Ac).此外另一同属异种为害玉米的O.obumbratalis (Lederer)在田间也能为1:1的Z及E11-14:Ac混合物所引诱.但我们及兄弟单位均曾进行过田间试验,不论Z或E11-  相似文献   

4.
吴才宏 《科学通报》1989,34(8):611-611
在鳞翅目昆虫中,毛形感器已被公认为性信息素接收器。多音天蚕和柞蚕的雄蛾触角至少存在两种长短不同的毛形感器,分别称为长毛感器和短毛感器。Kochansky等鉴定了多音天蚕性信息素的两个组分为反-6,顺-11-十六碳二烯醇醋酸酯(E-6,Z-11-16:Ac)及反-6,顺-11-十六碳二烯醛(E-6,Z-11-16:A);Bestmann等鉴定了上述两种化合物及反-4,  相似文献   

5.
改性锆钛酸铅反铁电陶瓷的热致伸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军  徐卓  姚熹 《科学通报》2002,47(8):575-579
研究了Pb_0.99Nb_0.02[(Zr_1-xSn_x)_1-yTi_y]_0.98O_3体系反铁电/铁电准同型相界附近典型化合物的热致伸缩性质.实验结果显示热致伸缩是由于温度诱导相变引起的,伸缩量的大小和方向与相变类型有以下关系:在反铁电正交相向四方相转变、铁电低温菱方相向高温菱方相转变和反铁电相向铁电或顺电相转变时晶体体积膨胀,铁电向反铁电或顺电转变时体积收缩.其中反铁电与铁电之间转变引起的应变伸缩量最大,高温铁电向低温反铁电相转变时线应变量dL/L_0和应变速率(dL/L_0)/dT分别可以达到2.8×10~(-3)和7.5×10~(-4)K~(-1).  相似文献   

6.
以生长抑制率为指标, 采用改良的MTT法检测新合成的(顺)-3-(氯代亚甲基)-6-甲基-硫色满-4-酮(CMMT)对12株人源肿瘤细胞系(A549, SGC-7901, BGC-823, U937, K562, Hela, MCF-7, HEPG-2, A375, LS174T, HT1080, C4-2B )增殖的影响. CMMT对12种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0.41~6.05 ?g•mL−1之间. 与同浓度的顺铂(CDDP)相比, 其抗肿瘤活性明显占优. CMMT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具有极高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该类药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唐睿  苏茂文  张钟宁 《科学通报》2012,(25):2380-2389
在室内分别对美国白蛾雌虫和雄虫进行了55种寄主化合物的触角电位活性实验.结果显示,雄蛾反应较强的化合物分别是(强度从大到小排列,下同):反-2-己烯乙酸酯、壬醛、己醛、反-2-己烯醛、己醇、乙酸异戊酯、顺-3-己烯乙酸酯、乙酰乙酸乙酯和香茅醛及(+)-香茅醛;雌蛾反应较强的化合物分别是:己醇、己醛、苯乙酮、乙酸异戊酯、壬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乙酸酯、香茅醛、顺-3-己烯-1-醇及反-2-己烯醇.从55种化合物中筛选出了7种活性较高的化合物进行了剂量反应实验,结果显示,美国白蛾雄蛾对7种化合物的反应都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而且雄蛾对每种化合物最高剂量1000g的相对反应值都与同种化合物其他剂量的相对反应值反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张丽  何德志  张慧君  林建斌 《科学通报》2021,66(10):1257-1261
以邻-湾位π体系扩大的手性苝酰亚胺(PDI)分子1a、1b为研究对象,在此类手性分子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加入F-会生成稳定的手性苝酰亚胺类阴离子自由基(手性PDI·-),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可至1300 nm的近红外区.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实验也进一步证...  相似文献   

9.
徐德祥 《科学通报》1981,26(19):1205-1205
苄氯菊酯(Permethrin)是近代最重要的拟除虫菊酯之一,由于高效、低毒、几无残毒,它较目前常用的各种杀虫剂具有显著的优点。 DV-菊酸——(±)顺、反-2,2-二甲基-3-(2′,2′-二氯乙烯基)环丙基甲酸IX是苄氯菊酯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可以由异戊二烯I出发制得,合成方法如下式所示:  相似文献   

10.
赵晓江 《科学通报》1982,27(12):731-731
普遍认为,以d-轨道过渡金属化合物为催化剂的双烯定向聚合中,活性链端具η~3-烯丙基结构,而聚合物中顺-1,4及反-1,4链节的相对含量,则取决于烯丙基络合物的对式(anti)和同式(syn)异构体的含量及其异构化作用。本文作者之一曾提出,在以稀土化合物为催化剂的己二烯-2,4的定向聚合中,活性链端也应具有η~3-烯丙基结构,否则无法解释生成反-1,4-苏式-双全同立构(trans-1,4-threo-dilsolactic)聚合物。诚然,如果稀土催化双烯聚合过程也与d-轨道过渡金属的情况类似,那么,从上述概念出发,丁二烯在稀土催化剂作用下生成顺-1,4聚合物的过程,可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剑  饶凯锋  马梅  王子健 《科学通报》2008,53(17):2028-2033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重组维甲酸X受体(RXR)基因酵母, 用以筛选具有类/抗维甲酸活性的化合物. 构建含有RXR基因的酵母表达质粒pGBT9-RXRβ, 称为诱饵质粒; 构建含有RXR协同激活因子GRIP1基因的酵母表达质粒, 形成靶质粒pGAD424-GRIP1; 诱饵质粒和靶质粒同时转染酵母细胞Y187, 于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Trp/-Leu)上筛选阳性菌落, 构建RXR-GRIP1双杂交酵母. 考察RXRβ-GRIP1酵母与典型的RXR配体化合物天然激素-9-顺维甲酸的结合情况. 结果表明, 9-顺维甲酸能够诱导RXRβ-GRIP1酵母酶活性, 并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EC50值为1.5×10-7 mol·L-1. 构建的 RXRβ-GRIP1 酵母与报道的RXRβ- TIF2酵母相比, 对9-顺维甲酸的EC50值接近, 但诱导活性较高. 进一步建立了检测环境污染物诱导/抑制RXRβ-GRIP1酵母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实验方法, 用于检测三丁基锡乙酸盐化合物、Aroclor1254以及水厂进水和出水样品. 证明三丁基锡乙酸盐能够较强地诱导RXRβ-GRIP1酵母酶活性; 而Aroclor1254能够显著抑制9-顺维甲酸诱导的RXR酶活性, 是RXR拮抗剂; 水厂进水样品能够抑制9-顺维甲酸诱导的酶活性, 而现行工艺对RXR拮抗剂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证实了该重组基因酵母用于环境污染物类/抗维甲酸干扰效应的筛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初步研究了新合成的(顺)-3-(氯代亚甲基)-5-甲基-硫色满-4-酮(3-chloromethylene-5-fluoro-thiochroman-4-one,CMTK)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CMTK对细胞进行干预,采用改良的MTT法测定CMTK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台盼蓝染色法计数活细胞数,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及TUNEL染色法(terminal de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ling)检测CMTK诱导凋亡,活性检测法测定细胞中人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和人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活性,ELISA法测人死亡受体3(deathreceptor3,DR3)、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1,TNFR1)、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人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MTK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与顺铂(cisplatin,CDDP)相比,其抗肿瘤活性更明显,IC50为14.24±0.12molL1;生长曲线进一步说明CMTK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显示,加药12和24h后可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P<0.05);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CMTK可诱导凋亡的结果基本一致;与药物作用后,caspase-8和caspase-9的活性增高,并呈浓度剂量依赖性;ELISA法检测DR3蛋白量和TNF-细胞因子的量无变化,TNFR1和caspase-3的蛋白量显著增高,CMTK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不仅可以通过死亡受体TNFR1介导凋亡途径,激活caspase-8;还可以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激活caspase-9;最终激活caspase-3凋亡通路.本研究为深入研究CMTK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津如 《科学通报》1993,38(4):326-326
长久以来人们企图使用人工合成视紫红质,例如11-顺视黄醛与视蛋白结合以形成视紫红质,但由于很难得到11-顺视黄醛,因而未能成功。Hubbard等报道,利用9-顺视黄醛与胺类可形成类似于视紫红质的异视紫红质。“isorhodopsin”虽然对其光色互变有报道,但这种仿生光敏染料的光电响应性质未见有报道。利用化学物质9-顺视黄醛(视紫红质中的发色功能物质)和成膜物质毛地黄皂苷结合形成具有光电响应的仿视觉功能LB薄膜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唐雯霞 《科学通报》1985,30(23):1793-1793
用~(13)C NMR研究顺式二氯二氨合铂(简称顺铂)与鸟苷在中性介质中作用时,发现除生成N_7与铂配位的[Pt(NH_3)_2(N_7—Guo)_2]~(2 )外,尚生成鸟苷的N_7·N_1均与铂配位的[Pt(NH_3)_2(N_7·N_1—GuoH_(-1))]_n~(n [1])。最近我们又成功地分离和析出了该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及~(13)C NMR谱表征为[{NH_3)_2Pt}_8(N_7·N_1—GuoH_(-1))_7(OH)_2](NO_3)_7~([2])。这些结果表明,顺铂不仅可能与癌细胞DNA形成N_7·N_7链内交联,亦可能形成N_7·N_1链内交联,从而抑制癌细胞中DNA的复制而具有抗癌活性。二种交联模型的CNDO/2研究又指出,N_7·N_7交联模型只能使G—C对(鸟嘌呤、胞嘧啶碱基对)间的氢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但不能使其全部  相似文献   

15.
现已实用化的一般家庭用的太阳能利用技术,无非都是用日光加热黑色板盘中流动的液体以达目的,这是单纯的热的方法。奈生(R.A.Nathan)等提出了利用太阳能使化合物进行顺-反异构化,以贮藏和再生能量的光化学方法。这一系统包括以下三个过程:(1)日光照射能够发生光异构化的反式体的溶液,使之异构成热力学上不稳定的顺式体,(2)使顺式体  相似文献   

16.
利用Y型嗅觉仪和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黑蝗(Melanoplus sanguinipes)初孵蝗蝻对植物气味和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反应. 在单选择实验中, 蝗蝻对完整叶片(stem cut plant)及切叶(chopped plant)的黑麦草和小麦气味反应高于其他植物. 切叶的高粱气味也有吸引作用, 但对完整的高粱叶片无反应. 初孵蝗蝻对受试植物气味的定向反应与末龄蝗蝻及成虫的反应一致. 在双选择实验中, 以切叶黑麦草气味为对照, 发现初孵蝗蝻对完整的苜蓿叶气味反应强, 对切叶的高粱、苜蓿、小麦和黑麦草气味的定向反应无明显差异, 但对对照切叶黑麦草气味的选择高于切叶的路易斯安纳蒿. 初孵蝗蝻对受试植物气味的EAG反应发现, 路易斯安纳蒿气味引起的反应最强. 用不同的挥发性化合物测定其嗅觉反应发现, 蝗蝻对反-3-己醇(Z-3-hexenol)、顺-3-己醇(E-3-hexenol)、反-3-己烯基乙酸酯(Z-hex-3-enyl acetate)、顺-2-己醛(E-2-hexenal)和己醛(hexenal)引起的反应高于牻牛儿醇(geraniol)和1-辛烯-3-醇(1-octen-3-ol). 此结果与成虫的反应相似. 尽管初孵蝗蝻对受试植物气味和化合物的EAG反应值低于成虫, 但其嗅觉反应趋势与成虫相似, 初孵蝗蝻可区分植物气味与空气对照, 甚而可以区分寄主植物与非寄主植物气味.  相似文献   

17.
程志青 《科学通报》1980,25(14):658-658
玉米螟在我国南北各地广为分布,它是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的极危险的害虫.我国分布的玉米螟,曾被记载为Ostrinia nubilalis Hübner(Lepidoptera:Pyralidae),即广布于欧洲与北美的一个种,俗称欧洲玉米螟.Mutuura等认为在我国分布的玉米螟应为Ostrinia,urnacalis Guenée.O.furnacalis的性信息素化学结构未见载于文献,但O.nubilalis的却早有大量报道,主要成份为顺-或反-11-十四烯醇乙酸酯(Z或E11-14:Ac).另一种为害玉米的同属异种昆虫O.obumbratalis Lederer在田间也能为1:1的Z11—14:Ac和E11-14:Ac混合物所  相似文献   

18.
北京平原地区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乃文 《科学通报》1982,27(13):805-805
(一) 1979年我们在文献[1]中,介绍了北京平原地区第四纪海相层及有孔中的重要发现,并结合古地磁学讨论了第四系下限问题。此后的1980—1981年中,我们在本区顺1孔、顺2孔、顺3孔、顺4孔、顺5孔、顺6孔、通7孔和夏2孔的广海窄盐有孔虫层位又发现了个体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群。这一新发现为进一步讨论本区第四纪早期地层,古地理与古气候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赵成华 《科学通报》1989,34(14):1110-1110
很多鳞翅目雌虫性外激素是由长链的饱和脂肪酸经11位去饱和化(△11 desaturation)、碳链缩短(chain shortening)、还原和乙酰化生物合成的。用这些生物合成步骤可解释5,7,9,11位双键外激素成分的形成。单个双键位于偶数碳原子上的性外激素生物合成仅在一种新西兰卷叶蛾(Planortrix excessana)中得到了证实。这种蛾子的△10去饱和化酶参与了外激素成分顺8-十四碳烯乙酸酯和顺10-十四碳烯乙酸酯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顺铂(Cisplatin)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化学抗癌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它有明显的副反应:对肾脏有显著的毒性,恶心呕吐,对神经系统亦有损害。现在人们正在合成第二代药物——卡波铂(Carboplatin),异丙铂(Iproplatin)和螺环铂(Spiroplatin)。这些药物的抗癌活性与顺铂类似,但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