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航空航天局日前称,太空轨道上的X光天文台XMM牛顿望远镜在银河系发现一颖正在爆炸的恒星。当欧洲太空中心XMM牛顿望远镜转移观测目标时,意外发现一个明亮的X光源。通过对这个X光源发出的光谱进行分析显示,这颗恒星应该是一颢新星。这颗新星是在2007年6月5日形成的,现在已被正式命名为“V598船尾星”,它是近10年来发现的亮度最高的恒星之一: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我们的近邻星系大麦哲仑云中爆炸的超新星似乎已经经过了它的最佳时期——在达到其预言的亮度仅仅十分之一以后。但是它已经为粒子物理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天文学家在今年2月24日发现了超新星。详细的测量指出,它在2月27日达到了高峰,现在正在慢慢地衰退。超新星气体也正在比通常更迅速得多地冷却  相似文献   

3.
运用日本X射线探测卫星的天文学家发现,一类星体的亮度在3分钟内增加了67%,这是迄今在类星体看到的最快变化。天文学家们相信,类星体是位于新生星系中心、巨大发光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4.
建一 《科学之友》2002,(7):13-14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发现了一些光谱很特别的有强烈射电辐射的射电源对应体,却弄不清是一种什么天体。1963年时,美籍荷兰天文学家施密特拍摄了编号3C273的光学对应体光谱,经过反复琢磨推敲,发现这些光谱线的相对排列顺序与氢原子的光谱颇为相似,不同的只是巨大的红移量,于是他大胆判断这些奇特的谱线就是氢元素的发射线。3C273光谱的0.158红移值意味着它距地球大约20亿光年,如此之远的天体,其亮度比任  相似文献   

5.
天文学家最近公布,他们发现了从银河系中心喷发出来的一个“毁灭源”。这些天文学家说,这个毁灭源是由物质和反物质相遇并互相摧毁时产生的热气体组成的。它也许是说明存在着一个恒星爆炸地区和黑洞周围有风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杨先碧 《科学之友》2006,(12):19-19
国产影片《疯狂的石头》还余热未尽,大洋彼岸的美国科学家也在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疯狂的石头”。据美国“发现”电视频道报道,这种石头在打捞的过程中会突然变得“疯狂”起来,它先是“嘶嘶”怪叫,就在研究人员感到疑惑的时候,它居然“嘭”地一声爆炸了。  相似文献   

7.
新星的发现     
新星的发现朱孝愚编译公元前190~120年希腊天文学家希波丘斯看到一颗新星,他第一次做了记录,今天还保存在罗马大百科全书中.普列尼在希波丘斯之后的两个世纪叙述了希波丘斯确定一颗新星的位置鼓舞他描绘了天空的星图.后来的天文学家可以对比那张星图并能立刻显...  相似文献   

8.
有天文学家建议,使用新型太空探测器来寻找外星人建造的飞船。这种观点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 美国宇航局最迟将于2008年6月发射一艘太空探测飞船——“开普勒号”飞船, 一旦升空它将用4年的时间,对大约10万颗恒星进行连续不断的监测。“开普勒号”飞船的目的是寻找围绕这些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开普勒号”的工作原理说起来很简单:当行星从正面经过其所环绕的母恒星时,恒星的亮度会出现暂时性的轻微下降。通过观测这种亮度变化,也许就能找到地外行星。(要知道,  相似文献   

9.
2月23日,智利的拉斯·坎帕那斯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希尔顿在观察星空照片时,感到异常激动。几小时前由天文台的小型望远镜拍摄的底片上,在已知的大星云模糊的光迹中有一个从未出现过的亮点。希尔顿说:“我花了三个多小时试图解释这现象,最终我认为这只能是颗超新星。”超新星一般指一颗巨大恒星灭亡前的猛烈爆炸,致使其亮度在数周内超过太阳几亿倍。这次发现的超新星,位于大麦哲伦星系,是我们银河系的边缘,离地球约有17万光年。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08,(6):12
日本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一个300年前突然苏醒的黑洞,而且它已经开始“狼吞虎咽”。黑洞位于银河系中央,原来一直处于沉睡状态。距地球约26000光年的它就是“人马座A星”,是一个质量为太阳的400万倍的“怪物”。日本天文学家利用欧洲航天局的“XMM-牛顿轨道望远镜”和美、日两国的X射线卫星发现,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09,(9):9-9
在这幅艺术想象图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团块”实际上是“巨无霸星系”。天文学家宣布,最近他们发现了这样的巨无霸星系簇。在这些星系中,恒星的诞生速度是银河系中的1000倍。  相似文献   

12.
临近绿洲的荒漠表层土壤水分"呼吸"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 《自然杂志》2002,24(4):227-231
本文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 -气相互作用试验”项目在甘肃敦煌取得的野外观测资料 ,分析了临近绿洲的荒漠戈壁大气和土壤湿度特征以及水分的输送特征 .发现由于绿洲效应影响 ,临近绿洲的荒漠戈壁不仅近地层大气多为逆湿 ,而且这种大气逆湿在夜间较强时可以继续向土壤活动层延伸 ,并且可以通过凝结被土壤吸收 .夜间土壤对水分的吸收与白天土壤水分的蒸发共同构成土壤对大气水分的“呼吸”过程 .  相似文献   

13.
夏日晴夜,皓月高悬,银河荡漾,星光绽放。当你仰望这深邃迷人的夜空,欣赏着晶莹如珠玉般闪烁的繁星时,你可曾知道,在那令人神往一碧无际的天宇中,不仅蕴含着无限玄秘,也四藏“杀机”。对此,天文学家永远不会高枕无忧。撞出一个新世界 无数蜜蜂挤在一个狭小的蜂箱里,养蜂人突然把蜂箱拿掉,群蜂便  相似文献   

14.
全世界天文学家正在把他们能够调整的每一个望远镜和卫星调整来瞄准在近四百年间都可以看见的第一个邻近的超新星。这颗超新星是比太阳重三十倍的星的爆炸。爆炸使得超新星比太阳亮一亿倍。即使它在邻近的星系中位于十七万光年远的地方,南半球的人们用肉眼也能容易地看见它。  相似文献   

15.
1655年的一个晴朗之夜,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用自制的折射望远镜发现了土星卫星中最大的一颗——土卫六,西方人叫它“泰坦”。从那时起,天文学家饶有兴趣地关注了它300多年。泰坦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有一层厚厚的橙红色大气,那是氮和甲烷的混合气体,有地球大气层的7倍那么厚,也是迄今所知太阳系中惟一拥有浓密大气的卫星。1980年;当“旅行者1号”飞船飞过泰坦时,这层大气成为飞船观测泰坦的一道屏障。据最新的红外成像显示,泰坦地面形态比较复杂,表面明暗不均,一些暗区可能是液态烃(液态碳氢化合物)海,一些较亮的区域则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9,(1):5-5
2008年10月7日凌晨2时45分,一颗小行星在非洲上空爆炸并产生了一个火球。尽管类似的天地碰撞大约每一个月就会发生一次,但这次却是天文学家首次成功预测。这颗名为“2008TC3”的小行星的直径只有几米,它在撞击的前一天被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附近的勒蒙山天文台发现,天文学家立即计算出它正处于同地球相撞的轨道上,同时预测了它撞击地球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席泽宗  薄树人 《科学通报》1965,10(5):387-387
一古代的新星纪录仰观夜空,繁星万点,以地球上的时间尺度来看,除了几个行星以外,其余的都仿佛是永恒的天体,所以历来把它们叫做恒星。然而怛星之中有变星,变星又可分为爆发式的和非爆发式的两大类。新星就是爆发式变星的一种。当新星爆发时,它的亮度在几天以内可以增加几千到几万倍,然后又慢慢暗下去,过了几年以后,又恢复到爆发以前原来的亮度。爆发规模较大的新星叫做超新星。超新星爆发时,亮度在几天以内可以增加几千万到几亿倍。可惜这种现象很少见,  相似文献   

18.
<正>土星的卫星——土卫六(又名泰坦),是太阳系中一个离奇的世界。它很像我们的地球,有浓密的大气、流动的液体和形态各异的地表。它的发现者是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655年3月25日,惠更斯用他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在土星旁边的土卫六。此后,人们便开始对这颗星球倍加关注,因为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拥有浓密大气的卫星。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6,(3):6-7
在发现“太阳系第十大行星”——西娜星不到三个月之后,天文学家又宣布西娜星有月亮(卫星),并将这颗卫星命名为“加布里埃尔”。加布里埃尔的直径和亮度分别只有西娜星的1/10和 1/60,每14天左右就环绕西娜星运行一圈。西娜星的“太阳系第十大行星”交椅本来就没有坐稳, 现在又发现了加布里埃尔,那么西娜星的名分是  相似文献   

20.
宇宙始末     
《大自然探索》2005,(4):32-33
大爆炸阶段 在大爆炸发生10^-32秒后,宇宙诞生了。可以说,正是这次大爆炸产生了空间和时间,也造就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和能量。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次十分突然的大爆炸,至今是一个谜。天文学家相信,这场大爆炸与一种被称为“膨胀”的过程有关.在此过程中,存在于太空真空中的一种特殊的能量突然间发生了运动。直到这种能量转变成我们更熟悉的物质和能量形式之后.这一膨胀过程才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