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心作为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的第一性资料。油田勘探开发四十年来,积累了丰富资料。本文征对胜利油田岩心资料的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案,提高了岩心的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发展,特殊岩心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特殊岩心样品的制备是其分析的基础及充要条件,正确地加工岩心样品,准确地分析测试岩心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构特征,对油田的勘探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岩心分析的瓶颈问题。本文对特殊岩心样品的制备加工方法及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延153井在石千峰组~马家沟组马五段(上部)进行了连续取心,对约50m的岩心及其近百块样品分析结果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对该井的储层微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气田的下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大庆油田杏十三区太103井区为例,通过岩心及测井资料分析,得出研究区PI油层组在河流-三角洲沉积背景下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溢岸薄层砂和分流河道间等微相.通过沉积时间单元精细划分、对比、测井微相模式的建立以及沉积微相研究,揭示了单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为高含水油田剩余油预测、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特低渗透储层的岩心分析困难,尤其是饱和度的获得十分困难、测井解释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具体做法是:(1)利用常规岩心分析方法获得孔隙度、渗透率资料;(2)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获得岩心含油饱和度资料;(3)利用改进了的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高精度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的测井解释模型。将这套方法用于大庆油田F48区块扶余油层的储层参数解释,处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岩心作为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的第一性资料,放在岩心库内保存不仅要遭到各种因素的破坏,而且使用不便,不能发挥岩心资源的最大利用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建立网络数字化岩心库,实现岩心及其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应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在低渗油藏的开发过程中,渗吸作用对于产量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传统的岩心渗流实验难以从微观的角度较为清晰地描述岩石物性、孔喉分布、岩石组分构成等特征.利用数字岩心技术建立孔隙网络模型,对真实岩心孔隙结构进行渗吸模拟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对松辽盆地某区域岩心样品通过综合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数字岩心分析技术,实现低渗储层数字岩心渗吸过程的模拟,与实验室岩心自发渗吸实验对照,结果表明,利用数字岩心技术模拟得到的孔隙度、渗透率参数与实验室测量结果相差较小,提取的孔隙网络模型与真实岩心误差较小,从而可以保证数字岩心得到的两相渗流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油藏渗吸作用的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指导实际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油田勘探开发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将众多岩心分析资料有效保存和高效分享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基础保障工作。要探明地下储层的油气情况,对其所采集的岩石进行物理分析是研究工作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功能构建数据库对所有的岩心分析资料进行管理,实现了数字资源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9.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岩石物性参数在储层评价及油气资源评估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常规岩心分析方法因周期长,且对检测样品要求严格,滞后于勘探开发生产的需要。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实现了对岩心、岩屑及井壁取心的简单快速、无损检测,在评价储层性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将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岩石物理研究中,结合拉普拉斯核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T1和横向弛豫时间T2)与核磁共振成像两种方法,获取岩心样品的局部区域孔隙结构、流体分布等信息.同时,对岩心样品的非均质性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将岩心整体及局部区域的T1和T2分布进行对比,定性表征岩心样品的非均质性;利用地质统计学相关理论,得到...  相似文献   

11.
元坝须二气藏是元坝气藏重要研究层段之一,属于致密裂缝型砂岩气藏。通过对岩心、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的观察,结合样品测试分析资料结果,对元坝须二段物性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须二段储层岩石主要以中粒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微孔隙,裂缝对渗流及孔隙相关性有较大影响,石英、长石、胶结物与方解石是影响物性的主要因素。其中,孔渗相对高值区集中的须二下亚段,是接下来的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2.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油藏描述中的突出重点,其最佳研究方法是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及测井资料探讨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进而指导油田开发生产。本文以B断块为研究对象,选择测井多井评价中所获得的各项参数,尤其是渗透率参数,结合岩心分析统计参数综合评价各项非均质特征,并以生产动态资料描述储层的非均质性与水淹状况的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13.
担对渗透率曲线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储层评价、动态计算中,是油田开发必备的基础数据之一.在用稳定法测定岩心相对渗一透率曲线时,如何确定岩心中各相流体的饱和度,是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作者的实践,探讨了利用示踪剂浓度资料,确定流体饱和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利用测井等定量资料进行流动单元自动分层的方法.根据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基于流动单元内部均质的思想,利用流动带指数、储层品质因子等参数,提出了一种新的对储层自动细分的切片合并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石油地质意义.利用该方法可同时得到流动单元划分和识别结果,在大庆油田的应用结果证明了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孙猛  刘峰  陆川  岳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5):10144-10150
地温监测孔长期地温监测资料显示,承德市地区恒温带深度是20m,恒温带温度是9.9℃。结合承德上板城镇CD-01地热地质勘探孔测温资料,本文利用恒温带温度、井底温度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方法,获取了钻孔真实地温分布信息。采集CD-01钻孔90块岩心样品,测试了岩石热物性参数。CD-01钻孔大地热流计算结果是46.4 mW/m2,高于早期承德地区大地热流研究成果(44.8 mW/m2和30.1 mW/m2),但都低于我国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60.4±12.3 mW/m2)和全球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65.0±1.6 mW/m2),为低热流值,反映了承德地区的低热流背景。  相似文献   

16.
东营凹陷盐家油田砂砾岩体为快速堆积而成的近岸水下扇沉积,内部结构复杂,岩性多样复杂,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岩性困难,岩性识别为制约该地区勘探开发的难题之一。从岩心观察描述入手、在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岩心、成像资料精确标定常规测井资料,建立了一整套识别砂砾岩储集层岩性的方法和标准。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岩性,在胜利盐家油田首次引进并使用该方法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岩心对比吻合率达90%。该方法对类似油气藏研究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种流动单元自动分层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利用测井等定量资料进行流动单元自动分层的方法。根据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基于流动单元内部均质的思想,利用流动带指数、储层品质因子等参数,提出了一种新的对储层自动细分的切片合并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石油地质意义?利用该方法叮同时得到流动单元划分和识别结果,在大庆油田的应用结果证明了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生界长8是进行油气开发的重点层位,针对长8储层砂泥岩交互,低孔低渗的特点,对其岩心样品开展了模拟地层下的岩石力学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三轴条件下,岩心样品均随着围压的增大,破坏强度变大,即弹性极限显著增加;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的抗压强度显著增加;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的变形显著增大。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出了动态岩石力学参数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了动静态参数拟合,结果表明在进行GR加权的情况下拟合情况较好,因此构建了较可靠的岩石力学参数剖面。在岩石力学参数剖面的基础上,对岩石力学参数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影响泊松比、杨氏模量和抗压强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岩性、泥质含量和深度。研究成果对鄂南地区长8储层的压裂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多套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勘探实践表明页岩气勘探前景良好。裂缝研究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对页岩气勘探选区、压力造缝等具有指导作用。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裂缝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裂缝控制因素。分析了研究区三种不同尺度的裂缝:露头节理(裂缝)、岩心裂缝、微裂缝。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丰度、矿物成分、岩性是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根据岩心观察结果,并综合利用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成果、粒度分析、铸体薄片、电镜分析等资料,对孤岛油田中二中区馆陶组上段第三砂层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该油田研究层段属曲流河沉积,又可将其细分为4种亚相(河道亚相、河道边缘亚相、泛滥平原亚相及废弃河道亚相)和7种微相(河道砂坝微相、河道充填微相、天然堤微相、决口扇微相、河漫滩地微相、河漫洼地微相和废弃河道微相)。根据砂层划分结果,对其中4个砂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全面地进行了分析,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