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日益激烈的体育人才争夺加剧了人才的流动,而人才非正常流失问题正成为我国竞技体育改革和发展的一块心病,也日渐成为制约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背景下,对我国体育人才非正常流动的弊端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遏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顺  何金龙 《科技资讯》2010,(6):199-199
北京奥运会我国"举国体制"取得的优异成绩,但我国"举国体制"也在体育资源配制、体育人才流动、运动员教育和再就业方面暴露出较大的弊端。它直接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因而进行竞技体育体制改革,丰富与完善"举国体制"将是实现我国竞技体育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高校要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使人才队伍科学、有序地流动起来。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人才流动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人才流动处于封闭静态。对此,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建立健全合理的高校人才流动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的研究、试点和论证以及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高校办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条件已日渐成熟,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根据新形势的变化,探讨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工作在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前的同时,还要应对很多的挑战,得出高校优秀竞技体育工作后备人才的培养,要有利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支撑基础,而近年来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很多因素阻碍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主要有:青少年的总量减少是目前后备人才资源减少的根本问题;项目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后备人才的均衡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质量是制约其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竞技体育的负面影响也极大地阻碍了后备人才的贮备;竞技体育运动员的目前退役安置措施也较大地影响了后备人才的贮备;整个竞技体育的培养体系的不畅也极大地影响了后备人才的发展;管理体制的不畅也较大地影响了后备人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竞技体育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撑。竞技体育结合高校是培养我国体育人才的一种新的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问题,实际上涉及探索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与教育体制如何改革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技与经济》1994,(4):12-14
南京市人才市场的状况分析课题组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迫切需要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而要促进人才流动就必须使人才和生产资料一样,形成流动的机制和场所,也就是说人才流动的根本出路在于开放和发展人才市场。人才市场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在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旨在辩证的分析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文章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1)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可持续发展;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包括:①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能力和竞技潜力的可持续发展;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如下:1)明确我国目前竞技体育体制的管理主体,对症下药,责权明确;2)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竞技体育发展问题,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合理、健康的开发竞技体育资源;3)辩证的看待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市场化以及体教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利伟 《科技信息》2011,(12):24-24,2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我河南省高校竞技体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认为当前影响高校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有:教练员因素、运动员学习和训练因素、管理因素、后备人才选拔和培训因素等。针对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为我省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在金字塔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近几年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旨在推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学校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实现奥运会夺金战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体育知识的不断加深,社会需要兼具竞技水平和文化综合素质高的新型体育人才。但我国各个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不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导致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出现萎缩。针对这一问题,虽然国家和学校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受举国体制、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文化的缺失,问题没有得到本质的解决。并逐渐成为了体育界的难题。因此,了解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对竞技体育人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汪乐飞 《科技信息》2011,(6):258-258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普通高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困境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提高普通高校竞技体育人才质量,推动竞技体育发展,提出一些基本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队伍流动问题探讨唐燕玉一个时期以来,高校人才流动负增长给高校教学、科研带来了严重挑战,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中稳定和吸引人才,使教师队伍得到正常发展,是高校值得思考的一个新问题.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人才流动...  相似文献   

14.
吕梅 《科技信息》2013,(4):340-340
现代竞技体育已成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等综合实力的"橱窗"。我国培养的大批竞技体育优秀人才参加世界大赛,为国争光,提升了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为竞技体育事业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全面发展的智能型竞技后备人才是教育和体育部门共同的责任。学校体育在竞技人才培养上有义务也有巨大的优势,应该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将竞技人才的培养融入到教育大环境当中。在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女子院校中,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推动学校乃至地区的竞技体育发展,值得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竞技体育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撑.竞技体育结合高校是培养我国体育人才的一种新的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问题,实际上涉及探索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与教育体制如何改革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法、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江苏省区域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在江苏省区域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对于竞技体育强势区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1)发挥区域竞技体育的优势;2)加速体育人才流动;3)提高体育资源分配及利用效率;4)"荣誉追加"和"荣誉终身"的激励与刺激效应。同时它也具备一些消极影响,主要包括:1)导致区域间竞技体育发展失衡;2)马太效应易于压制"后起之秀";3)破坏竞技体育的公平竞争机制。要发挥马太效应的正面影响,降低马太效应的负面效应,实现江苏省区域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整合区域优势体育资源,协同发展区域竞技体育;2)加强区域竞技体育交流,提高竞技体育训练质量;3)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促进区域竞技体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强海东 《科技信息》2010,(24):262-264,26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法和internet,以奥运金牌为研究对象,对竞技体育地域发展不均衡现象进行地理学分析。研究表明,地理条件、经济基础、人力资源差异、国民体质特征等是造成我国竞技体育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市场机制的培育、人才的合理流动以及改变现有不合理人力资源结构是当前我国各省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的战略问题,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我国的竞技体育才能持续发展.目前,由于我国后备力量培养体制不完善而造成了篮球后备人才的匮乏.CUBA的建立为我国篮球人才的培养方式提供了新思路,为扩大中国的篮球后备人才数量起到了推动作用.高校篮球运动将会因CUBA的开展而日益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竞技体育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联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拓宽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渠道,对推进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上海田径队与复旦大学中长跑队联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近几年复旦大学中长跑队在联合培养模式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因双方战略思想不协调、政策制度不完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联合培养模式的功能和优势在实践中并没有完全得到发挥.因此本人在回顾与总结复旦大学中长跑队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旨在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体育的竞技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为了进一步促进体育强国长久之计的顺利实现,应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以保持我国的体育大国的地位。采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探索,并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获得内在规律,期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