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语言迁移现象在语言学习中屡见不鲜,特别在状语从句使用过程中,迁移现象涉及更是广泛。本研究基于三语习得与语言迁移理论,对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第三语言(法语或日语)状语从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汉、英、法三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语言负迁移现象,且英语对法语的影响十分显著;汉、英、日三种语言之间也存在着语言负迁移现象,且汉语对日语的负迁移现象显著,这表明相近的语系间状语从句负迁移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2.
早在十六世纪末,英国哲人培根便指出:“谚语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在近代,语言学家则把谚语喻为“民族之明镜”,“语言活化石”。随着世界各国语言文化的发展,谚语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愈来愈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美国著名学者何夫曼(R.R.Hoffman)曾于1984年评述说,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英谚“业已成为语言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乃至其它众多学科的共有论题”。我们似乎可以预见,英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英谚学(English proverbology)的时代即将来临。在我国(当然包括台湾省),英谚研究尽管还处于幼年时期,但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即对英谚的定义与特点,  相似文献   

3.
凡历史悠久的语言,都有极丰富的习语。从某种意义上说,习语作为某一社会集团文化历史观念的反映,最集中、最深刻地体现出不同语言文化特性的全貌,也直接反映使用该语言民族的文化特点。英、汉习语的表现形式虽偶有“等值”现象,即两种语言在内容、形式及色彩上“完全等值”,如: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Strike while it is hot.(趁热打铁);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混水摸鱼);to 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加油)等。然而绝大多数习语在不同的语言中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这种空缺对应正反映了英、汉两个民族在发展中所走过的不同道路和生活在绝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差异。因此,对于习语,了解既不易,翻译则更难。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中都有以动物作喻体的比喻,英汉两种语言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喻体的比较来探讨英汉两种文化的异同。全文分为四个部分:(1)喻体相同,喻义也相同;(2)喻体相同,喻义不同;(3)喻体不同,喻义相同;(4)英、汉两种语言都具有自己民族文化个性特色的“动物”喻体。  相似文献   

5.
采用SCI期刊引用报告JCR (2 0 0 1年 )为依据 ,对其收录的 1 2 8种兽医学期刊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以上期刊由 2 5个国家、用 9种语言出版 ,主要出版国为美、英、德、法和荷兰 ,主要语言是英语 ,其次是德语和法语 .2 0 0 1年 1 2 8种兽医学期刊 ,平均刊登论文 78篇 ,引文 798条 ,平均每篇论文引文数为 1 0 .2条 .影响因子 (IF)和及时指数(II)平均为 0 .53和 0 .1 1 ,被引半衰期为 7.8年 .根据“二八律”和影响因子并结合及时因子 ,筛选出兽医学核心期刊 2 6种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熟练水平中-英双语者的抑制控制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文和英文Stroop测验,检查了不同熟练水平大学生中英双语者在语言内(中中和英英)干扰和语言间(中英和英中)干扰条件下的抑制控制加工.结果发现:(1)熟练双语者在2种语言内条件下的干扰效应均明显小于不熟练双语者,提示双语学习可以明显提高双语者的语言抑制控制能力;(2)在中英语言间条件下没有出现不同熟练水平双语者的干扰效应差异,但在英中语言间条件下熟练双语者的干扰效应明显强于不熟练双语者,提示双语者在用目标语言表达时会受到来自非目标语言的竞争性抑制.本研究结果为双语词汇产生的抑制控制(IC)模型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大使     
大使(Ambassador)全称为“特命全权大使”,是最高一级的外交使节。由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享有比其他两个等级(公使、代办)的外交使节更高的礼遇,有权请求驻在国元首接见,与驻在国高级官员谈判。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外交代表机关职能的实施和遵照本国政府指令全权处理外交代表机关的事务。二战前,由于大小国家地位不平等,仅在英、法、美等几个大国之间互派大使。大多数国家只能派遣公使。在当代外交关系实践中,各国之间通常互派大使。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翻译是两种语言在信息量相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换。但是只将原文的内容正确地翻译过来还不够,因为译文是要给人看的,尤其是给说本族语的人看的,而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上大不一样,所以译文不仅要内容译得正确,还应用自己的本族语将它进行重新组装,这样人们才能接受。所以在做翻译前,应充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种语言在构词、词法和句法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虽有不少共同点,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汉语可以说是一种“层进式”的语言,汉语中没有连词的复句较多,可把几个逻辑上有关系的独立句子拉到一起,用逗号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二(口恶)英毒性logTEP及QSAR.方法 应用分子疏水常数logkow和分子前沿轨道能EHOMO逐步回归,建立简单的量化毒性方程.结果 量化毒性方程为:logTEF=-1.207 3 logkow- 0.071 6 EHOMO.应用该模型计算了40种典型二口恶英毒性logTEF,同已报道的实验值吻合,结论 该数学模型对二(口恶)英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邵世翠 《科技信息》2009,(8):119-119
本文从分析英语长难句的结构入手,对比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在忠实两种语言文化原则的基础上,采用顺序法、逆序法、分译法和重组法,对句子做到准确理解,并巧妙翻译长句。  相似文献   

11.
唐燕 《科技信息》2013,(12):170-170
什么是翻译?简单地说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其本质是将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进行等值互换。翻译涉及两种语言:源头语言(Original或Source language)和目的语言(译成的语言Target language)。翻译有直译、意译和音译。由于语言在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把源头语言机械地逐字逐句地转化成目的语言是不可能的,所以翻译又是再创作。而翻译又必须忠实于原文,讲究信达雅,将二者充分地结合起来就需要探讨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2.
卢森堡大公国(简称卢森堡)是个面积只有二千五百八十六平方公里,人口三十五万多的西欧小国,但是使用的语言却有三种:法语、德语和卢森堡语。法语和德语是官方语言,卢森堡语是卢森堡人日常交谈的口语。绝大多数卢森堡人都能使用这三种语言,所以有人说,卢森堡人都是“语言学家”。法语除了用做官方语言外,通常也用于商店招牌、广告和饭店食谱。图书有法文的,也有德文的。报纸通常同时使用德、法两种  相似文献   

13.
语言能力一般可分为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人类的语言能力首先是从听,说发展起来的,而后有了文字,才有了读、写两种语言技能.现实生活中听力的能力(即听力)在有效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研究:成年人在交际活动中所消耗的时间比例为:听占45%,说占30%,阅读占16%,而写仅占9%.这些数据表明“听”对于学习一种语言的重要性。听力教学多年来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感觉难学、教师感到难教.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两个民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以及美学观念都有所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反映在分属两种不同文化的听、说、读、写和译等语言交际活动中。就英汉语言文化中的称呼表达、词汇意义、语言功能、句式应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了解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语言能力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Carrol & Sapon(1959)及Pimsleur(1966)都提出过有关语言能力的概念并设计出相应的测试方法,而对语言能力的较新研究成果来自Peter Ske-han(1989)。他提出,语言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是:(1)音位编码能力(phonemic coding ability);(2)语言分析能力(Language analytic ability);(3)记忆力(memory)。但是不同的语言学习者可能是上述部分的不同组合。因此,从理论上说,至少有8种不同的语言学习能力。从Skehan本人1986年的研究来看,他粗略地把学习者分为三类:(1)各种能力平均的学习者(evently profiled learner);(2)分析型学习  相似文献   

16.
鉴于中国绝大多数德语学习者都有着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学习经历以及德英两种语言之间源远流长的亲近关系,采用德英翻译软件辅助学习这种方式,以英语为中介语言,借助语言形式、强化学习、语法翻译以及窄式阅读等理论的支撑,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新型的、行之有效的德语网络学习模式,并可望在德语作为二外的习得中取得更为令人满意的成果。德英翻译软件作为机器翻译(MT)的形式之一,实际上对德语和英语的教学学习及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唐诗英译与语言逻辑张庆路诗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形式。我们一般很难笼统地下结论说诗歌必须符合语言逻辑或诗歌不必符合语言逻辑。有些诗歌允许出现不符合一般语言逻辑的现象,但就中国的大部分唐诗来说,由于它们大多以质朴无华的写景、叙事、抒情、言志为主,其本身...  相似文献   

18.
英汉夸张修辞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夸张(hyperbole)是英汉两种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积极的修辞作用。从概念、语用类型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英汉语中该修辞格进行比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选取西北少数民族聚集地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和民花学校的120名学生,从汉、英、民三种语言的整体语言观、情感评价、有用度和社会影响力四维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被试对民、汉、英三语持肯定态度,学好三语的愿望积极。其中,汉语认同程度最高,该民族语次之,英语最低;(2)被试对该民族语情感评价较高,认为民族语亲切好听;(3)对三语的实用性评价,有较强的工具型动机且认为汉、英两种语言实用性强于民族语;(4)被试对三语的社会影响力认同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什么?Dr Johnson,给翻译定义为:“To translate is to change into omother language.netaingng as much of the sense as one can”.(翻译就是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尽量保存其原意。)他又说:“A translatoc must te a master of two hanguages, ldis mactery must not te of the some sovt in toth tongues.tos his kwovolledge of the hoiaign tanguage must te cictiral while that of this ovon must he practical.”(翻译者必须通晓两种语言,对两种语言的通晓法不同,他对外语的知识必须是批评的,而对本族语的知识就必须是实用的。)Dr Iohneson所说的对外语知识要带批评性(critical),对本族语的知识,要能实际运用(practical),这就是翻译的原则,灵魂和指南,也是从事翻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