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公正作为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束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的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发明都要大得多。教育公正是社套公正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套公正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突破我国转型期教育的不公正现象从而推进教育公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正问题被视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现代社会要有经济公正,社会公正和法律意义上的公正。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公正尤为重要,从而引发社会公正和法律公正。本文着重论述经济公正,公正与效率,经济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关系,探讨了市场经济下经济公正的特征,以及如何做到真正的社会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理论变成了现实,社会主义公有制不仅是社会公正的集中体现,而且使社会主义公正的内容极大地丰富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又给社会主义社会公正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改革开放的总体性价值目标。中国的社会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必须改变“效率优先论”,实行“公平优先论”,把社会公正作为社会改革发展的基本价值尺度和评判标准,从而促进社会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诉求。在当代中国,实现社会公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诉求,各种不和谐因素,归根到底,就是利益分配的不平等。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社会公平就是实现资源或利益的平等分配,尤其是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同时,社会公正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公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正,反映了和谐社会中构建公正思想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地理解社会个体的和谐。和谐社会个体的含义为个体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个体的标准表现为富足协调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高度完善的文化素养、健康的人格结构。和谐社会个体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培育公平的价值实现环境。  相似文献   

7.
刘敏 《科技信息》2007,(14):23-23
社会公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中国的改革进入到一个依靠社会公正的规则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新阶段,社会公正状况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对于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开始构成明显的威胁。从国家财力的角度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建立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实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正不仅是和谐社会存在的前提,更是判断社会和谐与否的标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不仅是一个国家公民和睦相处的政治底线,也是我们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自然和谐、社会公正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众多国家的一种战略选择。然而,由于各种利益冲突,导致其实施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实践证明,要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和谐原则,解决好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遵循社会公正原则,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罗方 《科技信息》2012,(15):196-196,169
针对目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贫富分化加剧、区域发展失衡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构建无疑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它也是执政党成熟执政的重要标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虽然千头万绪,但分配公正显然是这一系统工程的起点,因为它直接表征了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共同富裕”,同时也是通往“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公正的内涵和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入手,指出教育公正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深刻分析了实现教育公正必须解决的四大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大、重点与非重点学校分化、学生等级划分等,提出制定保障教育公正的法律制度,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协调好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当前我国利益多元化的现实以及在利益多元化基础上形成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使得新时期人民内部利益关系更加复杂,这要求充分发挥利益集团对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提高党和政府的社会整合能力,努力做好构建和谐社会中利益关系的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执法公正与社会稳定、执法过错行为的惩治等方面,阐述了执法公正是执政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揭示了只有执法公正,才能使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得到解决,有效的维护社会安定和国家的法制秩序。  相似文献   

15.
论贫富分化与公正失衡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屡屡出现贫富问题的争论,贫富差距、社会公正问题作为2006年两会的聚集点而备受关注。探究贫富分化与公正失衡两种现象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贫富分化与公正失衡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同时又会对社会冲突产生不同影响,其中贫富悬殊是前提,公正失衡是关键。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双管齐下,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征地移民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人们对征地移民还缺乏一种社会公正的理念和认识,致使在处理有关征地移民的问题上有失公允。社会公正的问题倍受西方理论家关注,我们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亦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实现对征地移民的丰_卜会公正,应建立公正的利益均衡机制、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及完善的法律援助机制。  相似文献   

17.
罗默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正”理论中的“剥削”“阶级”等理论进行重新剖析,得出社会不公正的根源是生产资料初始分配不公正的结论。他运用合作博弈论的核心思想,抽象出“社会公正思想的新理念”,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公正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由于历史与现实、体制与制度等原因造成的长期无法解决的农民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而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产生恶性循环,使得农村、农业、农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差距,最终使作为共产党执政基础的主要社会群体日益弱势化,这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会不公正。而这种主要社会群体的弱势化趋势和社会公正的严重失衡导致了作为我国主要社会群体的农民日益被排斥出正常的社会政治系统和主流社会生活系统之外。因此,三农问题隐含的实质是社会公正失衡与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凸现,在社会结构变迁、收入及贫富差距扩大、贫困现象等社会公正问题中,政府要履行自身职责,树立公正的发展理念、实现政府转型、构建完善公共政策体系及公正的社会制度机制,协调公平与效率、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社会成员共享改革的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健康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正与中国改革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已进行了20年了,但中外改革成败的比较研究严格地说还是在90年代苏东剧变后才真正开始的。因为在那以前所有前计划经济国家的改革无论微观上有何不同,宏观上都属于所谓的体制内改革。而90年代,前苏联东欧国家走上了另一条改革之路,这就与我国形成了比较。这些年来,无论政治、文化方面的比较怎么样,从经济上讲中国虽遇到不少问题,但总的来说一直处于增长期;而苏东诸国则都出现了“U”型曲折,有些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文尼亚等)在短暂阵痛后即进入了持续增长,另一些国家(如俄罗斯)则危机延长而且回升乏力,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