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自觉是在全球化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人文反思,是主体对文化对象所做的理性分析和展望.主体立足于既有的文化资源,以世界化、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整体性的文化面貌.在多元化文化交融、碰撞的今天,文化自觉在走向了大众化的发展方向的同时,其审美教育意义也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针对文化自觉的普及,围绕文化自觉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意义、经典范式、情感品质及文化环境四个维度构成了对文化自觉审美教育的整体观照.  相似文献   

2.
端砚文化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决定了端砚特色文化对肇庆市经济、社会、文化与民间信仰、民俗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针对端砚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需要,从文化建设的维度提出了端砚特色文化资源平台建设的举措,并提出了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模式,突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与地方发展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的"江河"包含着"长时段"、多层次的人类生产活动与文化创造,也是观照中国地方社会与文化传统的尚佳范式。文章在珠江水系—百越古道的整体性背景上,以"水""域""人""家"为文化结构维度,对右江流域的历史文化进行考察,分析探讨了右江流域文化的地方性、走廊性、交融性和共生性。右江的江河水系联通了"水"—"域"—"人"—"家"的文化生发脉络,生动诠释了"江河文化"作为"家园遗产"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晋中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着晋中社会发展历史,有着多重社会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正渐趋消亡。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着不足,需要地方民众及地方政府、地方学者、精英人士共同参与,把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周庄古镇旅游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周庄古镇居民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文化保护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文化保护态度由文化保护相关知识认知、文化保护认可、保护行为倾向三个维度构成,古镇居民对于古镇文化保护认可度较高,并表现出积极的保护行为倾向,但对于古镇历史文...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有效转化。融入过程中,以价值体系、思想文化体系、话语体系为维度,从课程目标定位、教材体系的整体性布局、深挖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教学方法变革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五个方面着力,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资政育人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百色作为桂西名城,除了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之外,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百色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百色起义有关的革命历史遗迹也经历了剧烈的变迁。在文献考证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文章首先对百色起义前夕的百色城厢整体面貌进行初步复原,继而对与百色起义相关的主要遗迹的变迁脉络作一历史与现状的考察。基于所得认识,作者认为,对百色市区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应该遵循四项原则:一是须保持革命历史遗迹的整体性和内在的关联性;二是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应该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三是须重视文物本身的保护工作;四是须同时重视对其他人文、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8.
地方文化保育运动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具有民众自发性的历史文化保护行为,该现象当前在广州地区愈发显著,并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众多地方文化保育团体择取不同行动策略开展保育实践,其产生效果与影响不一。W协会是广州比较知名的地方文化保育团体,其"进屋探访""跨地联动保护"和"协会-媒体-政府"对话体系等行动策略产生了较好的实践成效,但亦存在一系列有待改善之处。  相似文献   

9.
地方文化保育运动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具有民众自发性的历史文化保护行为,该现象当前在广州地区愈发显著,并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众多地方文化保育团体择取不同行动策略开展保育实践,其产生效果与影响不一。 W协会是广州比较知名的地方文化保育团体,其“进屋探访”“跨地联动保护”和“协会-媒体-政府”对话体系等行动策略产生了较好的实践成效,但亦存在一系列有待改善之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青藏铁路建设沿线地方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研究基础,提出了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工程师的重要伦理责任,论述了相应的行为指引,指出了加强工程职业自治、展开工程伦理规范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我国工程伦理学规范建设的内容应包括工程决策要兼顾地方群体利益,工程行为要遵循最高伦理标准,加快工程伦理规范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生命运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和整体性,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强烈影响,在发展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使民族文化健康稳步发展,立足文化生态保护,从关系的处理、水资源的保护、山林资源的保护、宗教文化的保护、生活方式的选择、文化心态的调适、生态旅游的开发等角度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寻找思路,探寻方法。强化民族文化的生态意识,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构建科学持续的文化生态,增强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延续力,发挥民族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生命运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和整体性,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强烈影响,在发展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使民族文化健康稳步发展,立足文化生态保护,从关系的处理、水资源的保护、山林资源的保护、宗教文化的保护、生活方式的选择、文化心态的调适、生态旅游的开发等角度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寻找思路,探寻方法。强化民族文化的生态意识,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构建科学持续的文化生态,增强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延续力,发挥民族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化,就是行为取向不断科学化的人们在克服从动物身上脱胎而来的蒙昧野蛮特征而生产幸福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活动中体现的创造精神的总和。人的行为取向把文化的各个要素联结为有机的整体,规范了各类文化的面貌。功利取向和道义取向的矛盾运动是文化发展的内部动力,其良性运作导致文化的延续,其畸形运作导致文化的断裂。人类的最佳选择是保持两种行为取向的均衡制约,"以利带义"和"以义克利"、"以义促利",都是可以选择的均衡制约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了彰显刊物特色,打造学术期刊品牌,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刊从2010年起重点推出“中华德文化研究”和“环洞庭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两个特色栏目。“中华德文化研究”是一个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有包容性、学理性和现实性的栏目。“德文化”一方面是指融合了常德地方性文化、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厚重的底蕴和广阔的视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考察了汉语表人词缀的基本面貌,并在分析共性特点和内部差异的基础上,对其演变的认知基础及社会文化内涵作了探讨,指出表人词缀的虚化过程多与人类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有关,各项语义特征或多或少地透露出一些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6.
文化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是全面实现人权价值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章从国家立法、国家部门立法和地方立法方面,分析了我国多层面、全方位构建和完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体系,提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立法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理念、拓展内容、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丰富。在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高校图书馆除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外,还应开拓思维,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来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信息采集、地方文化的整理和归类、储藏及传播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法兴起的角度考察,2015年修订的《立法法》授予设区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地方立法权,是我国文化立法制度的一次重大创新。设区市立法机关行使这一文化立法权,应当注意充分利用和保护历史文化的地方性,通过文化的地方性来构建立法的"地方性",避免重蹈地方立法的"同质性"的覆巢,并在立法程序上得到体现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对"文化软实力"作出合理界定,关键在于要对它进行多维度的全面透视:第一,把握行为层面,要把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资源或文化产品区分开来。文化软实力体现为行为层面的一种能力,是主体对对象的行为施加影响以实现自己利益的能力。第二,把握资源层面,要理解并非所有的文化资源或文化产品都具备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只是文化生产力中价值观层面的、具有内驱力的、"软"的方面。第三,把握构建层面,要懂得价值观层面的文化本身并不是软实力,价值观成为软实力是需要条件和环境的。根据对把握文化软实力概念的几个维度的分析,从行为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对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分别作出了界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彰显刊物特色,打造学术期刊品牌,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刊从2010年起重点推出"中华德文化研究"和"环洞庭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两个特色栏目。"中华德文化研究"是一个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有包容性、学理性和现实性的栏目。"德文化"一方面是指融合了常德地方性文化、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厚重的底蕴和广阔的视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