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伴随着多元价值观的生成,社会大众对民族英雄、爱国主义精神的探讨方兴未艾,但一股反传统的"翻案"思潮也正日益蔓延进高校校园,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不良影响。这股思潮之所以盛行,是因为未能分清爱国主义的内涵界定,这种忽视历史语境的简单做法是犯了主观唯心的错误。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论视角对当前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与外延作辨析与观照,以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正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应成为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大学生党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代表着一定的先进性,在学生中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此,高校应首先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培养大学生党员具有扎实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以此为突破口实现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应成为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大学生党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代表着一定的先进性,在学生中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此,高校应首先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培养大学生党员具有扎实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以此为突破口实现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较高素质修养的群体,是未来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国防教育课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就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对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难题和挑战。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充斥着校园内外,面对复杂的形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要积极与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国内外重大事件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大学生理性的爱国。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培养,历来是高校对于学生德育教育比较关心的问题,高校通过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旨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了目前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我国社会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议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重视提高全民精神素质的必然 ,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创新 ,是推动高校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做好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必须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发扬高校校训、校风相结合 ,弘扬民族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培养大学生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模范。  相似文献   

8.
叶锐 《科技信息》2011,(25):119-119
高校国防教育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主要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国防教育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所以抓好国防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增强大学生居安思危的优患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读书思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书思潮一直是大学校园不衰的兴奋点。作为一种群体价值倾向的反映,大学生读书思潮的兴盛衰变,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它犹如一滴水珠折射着校园文化嬗变以及社会变革的历程。我们应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读书思潮与读书选择心理动因,建立相应的对策以改善大学生的读书思潮。  相似文献   

10.
市场资本的推动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具有多元性、隐蔽性、浅薄性特征的网络泛娱乐化思潮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不断蔓延,使部分大学生迷失了自我价值、动摇了理想信念、弱化了责任担当、降低了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感,对其精神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高校要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开展第二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娱乐休闲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1.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分析了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涵,讨论了中华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的塑造作用问题。认为可以用中华武术文化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坚韧吃苦精神和仁信友爱精神,使全社会逐渐形成明礼诚信、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良好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2.
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出发,阐述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这一,并进一步说明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精神,不仅使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而且赋予了中华民族及其所代表的文明最为顽强的生命力,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了新的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13.
当代工匠精神强调的爱国主义情怀、敬业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一致,这一精神努力实现的富强文明、公正平等、敬业守信,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目标与愿景,当代工匠精神既是对自身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又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分析当代工匠精神面临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剖析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进而就当代工匠精神的践行与创新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提出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14.
舞龙运动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舞龙运动传统文化内涵的研究,揭示了舞龙运动有益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有益于增进民族向心力,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热情,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追溯了新民公学堂建立的历史背景,介绍了其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过程,指出新民公学堂创立本身就具有爱国主义的文化基因。随着历史的演进,爱国主义思想越显浓烈。爱国情怀不仅深深地印在教师思想之中,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新民公学堂虽数易其名,但爱国主义思想一直在传承。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是以"夷夏之辨"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从王夫之关于夷夏问题的基本观点看,王夫之夷夏论的核心仍然是维持"道统"与"治统"的一致性,并未突破中国传统夷夏观的基本格局。王夫之作为一个传统的儒家士大夫,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实践,始终都与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他在夷夏之辨中所流露出来的民族爱国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家国同构"的历史局限,但其中所传达出来的爱国如家、忠于祖国的道义精神仍然具有超越时代的积极意义,是中华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八一起义,由此孕育产生的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党和军队的宝贵财富。八一精神具有丰富内涵,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时代价值。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践行八一精神,发挥其教育功能,对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特性;分析得出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演进的基本规律;说明了吸吮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体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融入全球一体化,由此而引出的民族精神问题成为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民族精神决不能被“西方文明”所异化,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要抓住爱国主义这个核心,并积极建设校园文化,把民族精神的培养同校园的建设具体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独特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育大学生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为什么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