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道经是中国古代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道经中存在大量的俗讹字,是文本校理和阅读中的一大障碍。比照不同的道经版本,经过详细的考证和分析,指出道经中存在的俗字及文字讹误现象,以期对道经文本的校理和解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太上感应篇》是一部影响巨大、流传广泛的道教典籍。多用俗字是道经文本用字的一大特点。由于时代久远,字迹漫漶,在辗转传抄过程中难免出现鲁鱼豕亥,这给相关整理研究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将在阅读文本中发现的俗讹字加以分类列举并讨论,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经是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保存了大量的口语词汇,在语言学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道经中疑难白话语词颇多,是文献解读的一大障碍。文章选取了若干疑难白话词语进行考释,以期对道经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金寨县地处三省八县的结合部,文化习俗呈现多样化特征,方言也不统一。莲花山位于金寨县境的中部偏东,较好地保存了当地古老而又独特的方言俗语。莲花山方言与金寨各话区方言乃至整个江淮官话在语音和词汇等方面既有一致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可以作为典型个案进行调查、记录、研究和考释,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方言特色,也有助于皖西乡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雙”字的俗变有六条线索,其中记号字“双”是“雙”之会意异体“雙”构件省减的结果,出现于北魏时期。研究该字的俗变可为汉字史、汉语史的研究和辞书编纂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蔡世保 《科技资讯》2012,(28):169+171-169,171
年是一个农耕文明的时节单位,过年对于农耕之民来说是值得喜庆之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对年的解读,从年的文化现象,可以看到民族的文化心理。本文主要展现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中村乡万板村彝族的年俗。  相似文献   

7.
雅俗之辨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价值标准,而在魏晋南朝时代,雅俗对举更是成为品评人物整个人格乃至一切精神产物的尺度。《世说新语》在对魏晋名士风度的描绘中,不仅刻画了魏晋士人高蹈脱俗的“雅”的一面,同时也充分表现了魏晋士人“俗”的一面,主要体现为俗情、俗趣、俗语。  相似文献   

8.
普洱市是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亦是世界茶源和普洱茶文化的发源地。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各民族,培育出了闻名天下的普洱茶,开拓了人文底蕴深厚的“茶马古道”,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普洱茶文化,对世界茶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上博简《武王践阼》篇,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武王践阼》的最早传本。通过释读、字形分析后,就简中几处字形隶定或注释提出了商榷意浮。  相似文献   

10.
商代的巫包括为下层民众服务的俗巫(民间之巫)和为商王室宫廷服务的官巫两种,商代民间之巫主要从事占卜、祠社、医治和祈雨等活动。  相似文献   

11.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与道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道家是一个哲学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流派;二者之间的理论旨趣区别很大.但道家理论又为道教所利用,成为道教的理论基础.人们经常忽视道家哲学与道教理论的区别,夸大二者的联系;或者把这两个概念混合使用.这都是错误的理论判断,应该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西方对《圣经》翻译和佛经汉译的翻译历程,可以发现对经典的翻译一直是中西方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圣经》翻译和佛经汉译分别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探索其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据此总结出中西方的翻译传统或规律,旨在为后世翻译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流派,道家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相对密切,但道性哲学的消极作用导致了"李约瑟之谜"的产生.道性哲学观所主张的不行而知、安分知足、炼丹求仙、贵阴尚柔、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等思想,或被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所利用,或被其代表人物曲意逢迎,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诞生.  相似文献   

14.
苯教祭祀者“莱坞”经书的流传年代久远,内容纷繁复杂,几乎涉及苯教文化的方方面面,对研究苯教文化意义重大.莱坞的经文种类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祭神、解秽、招魂、卦书、伏魔降鬼、禳解、招福类等七个部分,几乎所有的经文都与禳解有关.经文出现的年代不详,从经文表现的内容看明显具有原始宗教的特性.经文的规范率低,错别字出现频繁,且夹杂着方言,但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是我国境内由于地域和文化特征不同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两种佛教文化,而佛经翻译乃是贯穿于我国佛教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途径和文化再生的重要表现和标志。通过汉藏佛教传入的源头、传入方式、佛经翻译年代、翻译理论的探讨和比较,即显示了汉藏佛经翻译的异同,又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相似文献   

16.
阐释了佛经这种特殊语料的价值,它的出现促进了古白话书面语的产生,为本土文学提供了营养,促进了汉地其他文体的衍生和发展,其确切的成书年代有助于断代研究。译经语言是语言接触的重要体现,因而也对汉语自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指出佛经文献对汉语的贡献主要包括对词汇、词义系统的充实,对词类中成员的扩充、影响以及对语法结构的丰富和扩展。  相似文献   

17.
壮族及其同源的布依、侗、水、仫佬、毛南等民族是华南珠江流域的原始居民。《麽经布洛陀》是壮族麽教经文,其内容涉及稻谷种子的来源、野生稻驯化成为栽培稻、骆田与骆人、野牛驯养、石犁的使用与牛耕的出现、采集农业向稻作农业过渡、水稻种植时令及耕作制度的形成、早期的稻作农业祭祀等远古时代华南珠江流域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的有关问题。文章认为,从神话学的意义说,黄帝是黄河流域以粟作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神,炎帝是长江流域以稻作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神,而布洛陀则是华南珠江流域以稻作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神,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巨流,主要是由这三大农业文明汇集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晚清、民国江右史话派新倡“朱耷即青云圃道人朱道朗”伪说,道俗两界,哄传百年,亦纠葛百年,已成八大山人研究界亟待突破之学术瓶颈。本文首揭“清初南昌青云圃道院为南明弘光朝亡命权贵隐身窟”、“朱道朗旧友马道人为弘光权相马士英”等透镜式微观考据。为证伪“朱耷即朱道朗”提供全景式宏观视界。  相似文献   

19.
道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道法自然”,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道家“行不言之教”的原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道家“以不救救人”的思想要求不以扭曲人的本性去教育发展人;道家“无用之用”的教育理念要求博专结合;道家“正言若反”的观点揭示出教育自身的根本局限性和深刻悖论;道家“得意忘言”的主张启示人们教育的目的在于能力的培养;道家“谋于未发”和“图难于易”体现了教育的预防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道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