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经》与禅宗皆以"无为"为核心,两者的意蕴在究竟理地并无不同,且两者之"无为"皆有顿、不全圆顿、圆顿之微妙次第。本文就是以此为主旨,去探研《道德经》与禅宗之各次第境界,以及在这些境界里其所展现的不同慧德,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认老子之"无边"亦即并无局限之真正圣者气质。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认为,性灵是文学创作者个性的表达。性灵决定了林语堂作为译者的惯习。“性灵说”对于林语堂的翻译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就翻译思想而言,林语堂认为译者应该尽量还原原文的“风格个性”;从翻译对象的选择来看,林语堂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性情相通”的作家的作品;从翻译方法的层面来看,林语堂以直译/异化为主,以期英语读者能够了解汉语言和文化的特点,也是林语堂的语言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表现。林语堂译《道德经》就是“性灵说”影响林语堂翻译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3.
在对《长恨歌》主题的研判中,持“讽谕说”者在认识、理解乃至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偏颇。本文着从陈鸿对《长恨歌》主题的妄猜、历代评论家常犯的美刺原则扩大化错误以及他们对《长恨歌》主题倾向枉解三方面,对“讽谕说”提出了质疑,从而指出,推崇“讽谕说”者,是在怒视文本、背离作者本意的情况下,以比附、推演的方式不适地为《长恨歌》确定了“讽谕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简要解析《说文》中"又"及与"又"有关的部分汉字的含义,通过汉字的形体,探求每个字的本义,并结合经典文献中的用例,可以清楚分析汉字的构造,从而为从其本义找寻其引申义、比喻义提供一定的线索,为更好地梳理词义从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工作,另外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充分利用文字作为载体的功用。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仁义思想是以“道”为基础。凡是人类所有阴阳两仪的良性互动,皆是“仁”的表现。凡是所有人类价值判断均收敛至“社会福利及伦理共识”的适宜性,皆是“义”的表现。老子认为,“仁义”是在人类社会的大道不受重视之后,才被突现出来的人为道德规范,因而,从“道”来立论,才能论述道德仁义礼的等级与其间之差异。  相似文献   

6.
赵淑莉 《科技信息》2010,(33):156-156
“人生艺术化”是丰子恺艺术观与审美观的精髓,本文通过分析丰氏“绝缘说”“同情说”来探讨丰子恺以‘绝缘’为径、以‘同情’为要的“人生艺术化”美学建构  相似文献   

7.
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里把假借定义为“本无其意,依声托字”。他认为假借必有本字,假借包括同声通写字、话名标识字等内容。其假借虽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对于我们理解音近义通、探求词和词之间的语源关系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说课是探究教学规律、提高备课能力和讲课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乳剂是中药药剂学液体剂型中应用广泛的剂型之一,为提高该章节的授课效果,笔者分别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说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设计,以达到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调动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功能·语用维度解析中国禅说思想中的"不说而说,说而不说"。采用西方分析法,把禅说"不说而说,说而不说"进行切分。从功能语言学维度,认为"不说而说"中的"不说"是已知信息、指的是静默。静默具有特殊功能。而"说"是新信息,具有归依性和情态意义,并呈梯度变化。并借用语言的评价系统进一步解析静默。同样,"说而不说"中"说"是已知信息,而"不说"是新信息,并从语用学角度解析了"说而不说"中的"说"指的是字面意义,"不说"指的是简单隐喻表述、开放式隐喻表述、反语的表述、亡隐喻及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0.
刘遵春  苗卫东 《科技信息》2010,(35):I0136-I0136
本文以《果树栽培学》为例,结合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对象的研究、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几个方面,围绕着说课的类型内容、目的意义、方法、技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所谓老子的社会管理模式,是指以其道论哲学为指导,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的管理思想体系。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管理方法,希望通过返朴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任何的翻译作品都是译者翻译目的指导下的结果,根据翻译目的论,不同的译者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来进行翻译,如归化和异化,这些策略和方法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本文主要从介绍目的论和翻译策略出发,结合《道德经》中"道"的翻译来论证以上的观点,并说明目的论对于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柳毅传》作为唐传奇中的名篇,深受儒家"温柔敦厚"说的影响。从伦理教化的主题、尚和谐的美学精神、含蓄蕴藉的语言风格及"谲谏"艺术方式等方面对《柳毅传》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14.
后人一般把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当作一部字典来认读,不过,这部书里面融入了较多的天文地理人事知识,并涉及到人的精神层面,反映出中国古人对当时天地人的理解,这种精神层面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其"示"部字里,从字义本身和字序两方面来看,"示"部字有着浓厚的宗教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间词话》是一本采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体制而又注入了新观念血液的诃论名著与美学论著,作者王国维是我国美学史上与文学批评史上首先引用西方美学与文艺理论来评论我国古代诗诃的美学家与文艺理论家。其“境界”说又是《人间词话》的核心,向为学术界所乐道。但仔细分析,觉得王氏所举的一些诗例词例.似与其理论不甚相符。现略抒管见,请大家批评。  相似文献   

16.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李贽在肯定人的生活意义和存在价值基础之上,极力主张人的个性发展。他顺势历史条件的发展,建立起平等思想基础上的人道主义个性说,肯定人私欲的合理性,提出"物情不齐"的个性说。李贽主张"尊德性"、"任物情"、"各获其所愿有"的个性自由,强调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存在来理解生命的意义,启迪当代的中国文艺创作以一种新的人文精神作为价值取向,将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切二者相结合,实现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有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体现着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山鼻祖老子堪称其中的典范,他的"自然之道"思想涉及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这些社会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们没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而造成的。道家老子"自然之道"的内涵是什么?这种思想在当下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这些都是值得考察的问题。通过分析老子的"自然之道"理论,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当下社会发展仍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黎士弘提出"用世读书"的治学观以批判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这种观点来源于他自己的经验总结,也来源于李世熊和魏礼等人的影响.这种观点不仅倡导了向唐宋古文学习的传统,而且对汀州文学的健康发展起到"正"文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资料缺乏,人们对宋代"二徐"以前《说文》的情况不甚清楚。《经典释文》引《说文》(许慎)反切达94次,这些反切不同于现今流传的唐宋注音,反映了魏晋南北朝人们为《说文》创制反切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虚静说是《文心雕龙·神思》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艺术观念,主要指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状态与创作前必要的心理状态准备。本文旨在对虚静说的哲学渊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刘勰的《神思》篇中的虚静说来源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