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文艺思想,涵盖以下五方面的内容:首先,如果没有文艺工作者“提供精神食粮”,那么“人们就不能生活”;其次,“同搞创作的人打交道,行政措施总是最有害和最落后的”;第三,提倡文艺创作写真写实,但是反对一味地揭露社会阴暗面;第四,个人的“心情”、“口味“和艺术素养,决定其文艺鉴赏水平;最后,限制文艺家出国交流或者旅行,弊远大于利。可见,赫鲁晓夫文艺思想中不泛闪光且富有启迪意义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鲁晓夫鉴于“冷战”方酣的国际形势,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把和平共处的原则定为苏联对政策的总路线。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同时对缓和冷战时期紧张的国际局势和改善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基本上奠定了苏联后来奉行的“缓和战略”的理论和策略,为解决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当然,我们在看到它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赫鲁晓夫在苏联执政时期 ,对苏联原有体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指出这一改革在国际共运史上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这场改革是不彻底、不成功的改革。究其原因与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在思想上、理论上、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及赫鲁晓夫本人的政治素养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点认为,苏联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主要盟国,曾给予中国以舆论支持和物质上的援助,甚至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如果对苏联抗日战争时期的所作所为加以考察即可发现:苏联的对华政策完全是出于自身狭隘的民族利益,无丝毫帮助中国革命的意图,仅仅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露骨表现。"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上海抗战、苏联政府对之非常重视,苏《真理报》从1937年8月1日至9月初,几乎每天都报道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的消息。之所以如此,关键因素在于:苏联政府把这一事变看作同希特勒德国从西方威胁苏联一样,是日本…  相似文献   

5.
《奇闻怪事》2013,(3):19
1956年4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对英国进行了首次访问。两位领导人是乘坐当时苏联海军最现代化的舰艇奥尔忠尼启则号巡洋舰抵达英国的。笔者作为随行记者目睹了后来所发生的一切。4月18日,奥尔忠尼启则号巡洋舰顺利抵达英国朴次茅斯港,英国首相安东  相似文献   

6.
7.
战后初期,为了维护通过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所取得的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苏联采取了人国合作政策。但是为了把东北变成符合自己安全利益的特殊地区,防止美蒋势力在东北占优势,苏联开始暗中支持中共力量在东北的发展壮大,以牵制国民政府。这一矛盾的双重政策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中共取得胜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9.
这是一本写赫鲁晓夫在苏联掌权10年左右的历史的书。关于赫鲁晓夫这个人,年纪稍长一点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修正主义者,是一个打着红旗反对红旗的马列主义的敌人。毛泽东他老人家曾对他痛加批判过,并且拿他比喻过我们党内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施了包括耕者有其田的农地政策、合理负担的农税政策、合理过渡的农业租佃政策等在内的一系列农业政策,调动了农民阶级生产的积极性和拥护革命战争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苏联在集体化过程中采取了强制性的剥夺和没收财产的手段消灭了富农阶级。采取这样的措施,与斯大林和党对富农的估计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它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美国在金融领域的强权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在当今表现尤为突出,在金融领域也是如此。美国通过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制定所谓的“游戏规则”等各种手段,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肆扩张,其金属能量渗透到全球各个角落。美国的金属扩张作为其对外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实质在于向全世界推销它的政治价值观,扩展垄断利益,从而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秩序。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建筑思潮发展的复杂背景,战后台湾建筑呈现出民族主义与现代主义间复杂且不易整合的矛盾。通过诠释王大闳先生在国父纪念馆设计中展现的国际样式与民族形式、东方韵味与西潮风情、现代性与纪念性的整合共生手法,探究战后台湾建筑演进过程中民族性与现代化的整合共生机理,并探寻其对中国大陆建筑传统与现代整合共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战后美国单方面对日本进行了军事占领,出于报复心态和消除日本对美国安全利益的威胁,美占领当局完全操纵日本政府实行了有限的民主改革,改革主体具有极大的被动性。由于中国解放战争的进程和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政府对日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美占邻当局操纵的民主改革也基本中止,甚至出现反复。因此,其改革时效具有短暂的突出特点。改革的这两大局限性对战后日本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在法西斯势力高涨并给世界局势带来动荡不安时,苏联提出了维护世界安宁的正确路线——集体安全政策,但最终却以苏德条约的签订而宣告破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的绥靖政策及祸水东引的不良居心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该政策失败的关键。本文将转换视角,从苏联方面对待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法西斯国家的真实心理来破析苏联对集体安全计划失败应付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农业是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应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推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Ansell GB 《Nature》1970,228(5273):789
  相似文献   

19.
ASHBY E 《Nature》1948,162(4128):912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美科技关系基本上是沿着由侧重合作到侧重竞争再到竞争与合作相互协调这样一条演进轨迹来运行的.造成这一变化的动因虽然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日美两国的科技发展模式、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国际形势以及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四个因素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了战后日美科技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