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层流管内受迫流动热入口段内流体与管壁间耦合传热进行了计算 ,研究了试件几何尺寸、试件与流体物性参数及流体流动状态对内管壁处流体热边界条件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即使在管外壁均匀加热 (或冷却 )的情况下 ,管壁导热也使得内管壁处流体的热边界条件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性。影响这种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是Peclet数、管壁材料的相对导热系数、实验段相对加热长度及管壁相对厚度等无量纲参数。为了改善管内壁处流体的热边界条件以提高对流换热实验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保证管外壁加热 (或冷却 )均匀性的前提下 ,一定要尽可能采用足够长的薄壁管做对流换热实验的加热段。此外 ,试件的材料与拟采用的加热方式有关。恒壁温加热时要选用导热系数大的材料 ,而恒热流加热时 (如外绕加热丝加热或管壁直接通电加热 )则应选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于丽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9):7701-7704
为了求解热力管路双保温层经济厚度,综合考虑了各种约束条件,用Visual Basic 6.0语言设计了求解程序,因为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而变化,采用迭代法求解了每层材料的平均温度,并给出了计算程序。通过ANSYS12.0软件模拟了管路横截面温度场,绘制了管路径向温度变化曲线,分析得出,在内外层保温材料厚度相同且均满足工程实际耐热性与抗压性等条件下,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放在内层相比于放在外层来说,单位管长散热量较少。  相似文献   

3.
导热系数是多种材料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实际应用中 ,正确地测定和估算某些多层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 ,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中从单一材料的导热系数测定公式着手 ,得出了带附着层的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由此又引出了某些不定形材料 (如粉状 )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和公式 ,最后得出了多层不同的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估算公式 ,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4.
钢坯连铸过程中,钢水经过结晶器冷却后,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凝固坯壳,坯壳厚度取决于结晶器材料、厚度、长度,冷却水流量以及拉坯速度。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铸坯在结晶器内的形成过程建立模型,结晶器界面使用等效导热系数,用等效导热系数处理钢液与结晶器内壁的边界传热,并对连铸钢坯与结晶器温度场建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参考模拟结果可以对设备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摩擦材料中引入导热层,在保证制动效果的前提下,既降低了材料的摩擦热,又提高了材料的性能。采用MPX-2000型磨损试验机和有限元模拟考察双层摩擦材料不同导热层厚度(1.5、3.0、4.5、6.0和7.5 mm)与不同导热系数(2、4、6、8和10 W/(m·K))对表面最高温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摩擦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导热层后,摩擦表面最高温度(18℃)和磨损率(29.6%)均降低。同时研究发现,增加导热层厚度摩擦材料的接触面温度降低,导热层厚度越大,导热系数影响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质量普遍较差,采暖能耗高,而相变材料具有优异的热工特性。探索研究在外墙中加入石蜡基相变材料改善草原民居冬季室内热舒适性和降低采暖能耗的可行性,分析在临河地区冬季典型气象条件下,墙体材质、相变材料层厚度、对流换热系数和相变潜热对内壁面温度响应和节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墙体材质的导热系数影响墙体热性能,随着导热系数减小,温度衰减倍数增加,内壁面热稳定性提升;随着相变层厚度的增加,墙体保温性能不断增强;墙体内壁面温度波幅随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大而增加;随着相变潜热的增大,对提升冬季室内热环境和减少采暖能耗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其效果有限。研究结果为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非透明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均匀设计法,选取烟囱基础的24组不同几何参数及物性参数,建立了烟囱基础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烟囱基础温度场的分布情况.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表明模拟结果是正确的.并对基础内壁最高温度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了基础内壁最高温在烟气温度、由内壁内表面计算的基础内径、基础内衬内表面计算的基础环壁埋深、隔热层厚度、隔热层导热系数、土层导热系数等6个因素影响下的拟合特性,为烟囱基础温度场的计算提供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层流管内受迫流动热入口段内流体与管壁间耦合传热进行了计算,研究了试件几何尺寸、试件与流体物性参数及流体流动状态对内管壁处流体热边界条件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管外壁均匀加热(或冷却)的情况下,管壁导热也使得内管壁处流体的热边界条件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性。影响这种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是Peclet数、管壁材料的相对导热系数、实验段相对热长度及管壁相对厚度等无量纲参数。为了改善管内壁处流体的热边界条  相似文献   

9.
陈伯璇  朱万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4):15330-15338
桥梁拉索易在火灾情况下因高温而发生破坏,因此有必要对桥梁拉索的防火隔热开展研究设计。本文采用集中热质法建立了钢绞线拉索瞬态热流模型,求得拉索各层钢绞线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值解。参考美国后张法协会规范,根据限制拉索最外层钢绞线表面温度的防火要求,对计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绞线拉索受火时间30 min时,满足防火要求的防火层最小厚度与拉索等效模型最外层钢绞线的截面形状系数的数值基本呈线性相关,且函数斜率约等于防火层的导热系数。以此为根据提出了计算桥梁钢绞线拉索防火隔热系统的最小防火层厚度的简便方法,并用37孔12.7 mm和单孔15.2 mm的钢绞线拉索进行了验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受火时间为30 min时,前者最外层钢绞线的表面温度为261.3 ℃,后者为272.1 ℃,均满足防火要求。该计算方法简单可靠,为桥梁拉索防火隔热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影响高炉炉墙热负荷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传热学原理建立了高炉炉墙温度场数学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冷却水管直径和间距、冷却水管至冷却壁热面的距离,镶砖导热系数、镶砖厚度和面积,炉衬厚度,渣铁凝固层厚度及对流换热系数对炉墙热负荷的影响. 结果认为, 降低炉墙热阻是增大炉墙热负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煤粉炉可调卫燃带的技术关键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和总结现有煤粉燃烧技术对煤种和负荷适应性之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可调卫燃带来解决锅炉对煤种和负荷适应性的新思想,介绍了可调卫燃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用试验与传热计算的结果论证了可调卫燃带应用于大型煤粉炉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采取了必要的冷却保护和防渣,除渣措施后,可调卫燃带的工程应用是完全可行的,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新型保温混凝土多孔砖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混凝土多孔砖与EPS板的一次成型。通过EPS板与混凝土燕尾连接及内部设置钢丝连接,使承重区、保温区、保护层三者牢固结合在一起。对采用带有灰缝阻热条的保温混凝土多孔砖砌筑的墙体与不带灰缝阻热条的保温混凝土多孔砖砌筑的墙体进行传热系数对比试验,前者比后者低45%,可满足当前国家房屋建筑节能65%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避免火焰穿透防火舱密封造成额外安全风险,对防火实验用油燃烧器火焰的射流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传热分析和实测温度探索了防火墙导热的温度变化规律。在分析波纹套密封防火实验失败原因后,通过选择合适硅橡胶材料,进行特殊纤维铺层布置,增设了轻质隔热垫,实验验证了隔热垫厚度(层数)和面积对隔热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无隔热防火墙过余温度在初始非定常阶段呈指数增长,高温导致波纹套根部自燃。芳纶1313纤维可促进硅胶形成致密强韧的绝热壳,织物界面可造成耗能的湍流,能有效隔热,同时通过覆盖足够面积花瓣式内孔的多层隔热垫,增加热阻,可明显降低背温实现柔性密封防火。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种新型屋面复合隔热砖的生产技术,它以轻骨料混凝土为面层和底层,中间复合一定厚度的聚苯乙烯(EPS)板,表层采用彩色防水水泥砂浆装饰.通过试验系统测试和分析了芯层EPS板厚度、轻骨料混凝土种类、层间联接方式对复合隔热砖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压缩比、表现密度、导热系数、24 h吸水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EPS板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电子束非穿透辐照的LLDPE/LDPE/EVA塑料管性能,包括管壁表层至内层凝胶含量的深度分布和熔融特性等.结果表明,塑料管外层凝胶含量超过60%时,距外表大于电子射程的深层凝胶含量小于0.4%;电子辐照增加了共混物材料之间的相容性;LLDPE/LDPE/EVA塑料管经电子束非穿透辐照后可以用来制造整体具有良好热缩性,而内壁具有良好热熔性的热缩热熔套.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矩形微通道进出口压降大、温度分布不均匀,以及分形微通道受到分形维数和分支数限制适用范围较窄的问题,结合矩形微通道和分形微通道的优势设计一种分-合式微通道散热器。使用Fluent软件对散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微通道内分支倾斜角度变化对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W/cm2的热流密度下,Re为970、分支倾斜角度为90°时,分-合式微通道平均温度降低了11.9 K,最高温度降低了14.2 K,Nu增加了85.7%,整体传热性能(PEC)也最佳,达到1.44。分支的引入可以增加微通道内部换热面积,同时形成新的边界层,在分支内侧产生漩涡,有效提高了微通道散热器的传热性能,为微通道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二维双层球壳红外CAT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部分几何形状未知的热传导反问题。通过引入辅助问题并利用积分变换方法,推导出二维、双层球壳红外CAT通用算法,并对内表面为第三类边界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数值实验对推导的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内螺纹重力热管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了一种实验研究用内螺纹重力热管的基本结构及参数.根据由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了内螺纹重力热管内侧冷凝段放热系数与温差的关系,内螺纹重力热管内侧加热段放热系数与温差的关系,理论换热量与实际换热量的关系,热管换热系数与流量的关系,及热管换热系数与热流密度的关系.在流量为0.006kg/s处,加热段换热系数是冷凝段换热系数的1.69倍.  相似文献   

19.
热处理对涤纶长丝热收缩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遇热收缩是化学纤维的一项重要的性能,对于新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里主要研究了牵伸机热盘、热板温度对涤纶长丝热收缩率的影响,最后,得出其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以单位质量材耗的换热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 ,分析研究了不同雷诺数Re的操作条件下肋棒长度、直径及板厚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当雷诺数较小时肋棒才可有效地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 ,且随着肋棒直径的减小强化传热作用增强 ;当板厚为 3mm、雷诺数在 10 3~ 5× 10 3之间时 ,最佳肋棒长径比为 2~ 3.以上结果可作为板棒式换热器结构优化设计的参考依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