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技术壁垒是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文章分析了贸易技术壁垒兴起的原因、特点及种类,简要阐述了我国面对贸易技术壁垒应采取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战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其成因。文章着重指出,当代国际贸易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创新,贸易领域不断扩展,贸易结构日趋优化,贸易发展严重地不平衡。突出地表现在:技术贸易和新型服务的迅速崛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不平衡和以结构性障碍为主要原因的愈演愈烈的美、日、欧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日趋严重;随着国际贸易趋势不平衡的加避,新贸易保护主义和区域贸易集团化趋势强化了。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明,技术贸易的迅速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强化和区域贸易集团化代表着今后国际贸易发展中的结构、政策和体制方面的发明特征。  相似文献   

3.
茶马贸易的追本溯源,不能只着眼于官方贸易,民间的贸易因缺乏史料而不得其详。茶马贸易在宋、明、清各代都采取官营为主的经营方式,唐代的汉藏官宫茶及贸易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一是民族统治政策,二是重视马政,三是藏族饮茶尚未成风。  相似文献   

4.
纵横家和西汉前期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前期(汉高祖-汉武帝)由于战国“士”关心政治的遗风的复苏,汉初中央政府和地方藩国的斗争,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宽容思想和经济发展而导致趋利风尚等原因,西汉前期纵横家的活动仍甚为活跃,纵横家与西汉前期的社会思想化发生了直接的联系。在这一前提下,主要记录纵横家的言辞的《战国策》影响到西汉前期的学(主要是散(政论)和大赋)的创作。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散和大赋的语言描写、修辞的运用和结构安排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西汉前期,商品经济在战国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积累大量货币财富的所有,把大量资金投资于土地,形成了土地买卖、兼并的高潮,从而加剧了国有土地的私人化。但到中期,汉武帝的抑商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当时经济的发展,与之相适应,西汉国有土地私有化进程也得到了减缓,从而揭示了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时的国有土地私有化成正比例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西汉元鼎六年,司马迁奉使巴、蜀以南,亲履今四川西昌、汉源一带,以后根据见闻在《史记》中记载了西南夷。《汉书》大量抄录《史记》相关记载并有所补充。综合汉代及稍后史籍相关零散记雋,对武帝时期雋、昆明的迁徙活动,雋、昆明被西汉、滇国打败,以及武帝开通博南山道路及经营哀牢地区的史实做了细致考证,可知《史记》遗漏了发生在元鼎六年之后西南夷的若干史实,原因是事件发展过程尚未结束,司马迁对情况了解有限;而《汉书》则失栽武帝中后期西南夷的若干史实,主要原因是沿袭《史记》的说法,对相关史实疏于考证。  相似文献   

7.
凌濛初创作的短篇小说《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成功地塑造了通过海外贸易发家的富商形象,不仅丰富了文学史人物画廊,也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观念。作者塑造这一与时俱进的文学人物形象时传递出的不少私人海外贸易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史料的缺失。通过细细研读文本,总结了小说中反映的明代私人海外贸易活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以期进一步形象地认识明代私人海外贸易发展概况,为中国当代海外贸易活动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8.
汉长陵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之陵墓。在长陵陵园内并置吕后的陵冢,这在西汉帝陵布局中是唯一的。从中可以窥见吕后在西汉初年为稳定和巩固西汉政权所做的重大贡献。吕后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助刘邦诛杀异姓诸侯王,稳定了汉初的政局;刘邦死后,吕后继续执行刘邦在位时期的政策,保持了汉初政策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9.
西汉在礼乐文化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乐郊祀体系。《汉书·礼乐志》和《乐府诗集》中保存下来的郊祀歌和宗庙乐即是汉代礼乐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在对汉代郊庙歌辞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汉郊庙歌辞虽然是以儒家面目出现在西汉礼乐体系中的,但却带有“非雅什”的特点,并对其原因作了论述。最后对其文学特色进行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0.
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海外贸易政策3方面探讨了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徐州汉代墓葬制度是在汉代徐州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与整个汉代丧葬制度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共性。但由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沿革、社会风俗、传统文化、思想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讲,西汉时自身特点较为明显,东汉时则与其它地区较为统一。  相似文献   

12.
西汉时期,政治史观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刘邦的政治史观是模糊而功利的,在汉初政治、经济衰敝的形势下,不得不沿袭了秦的水德之制。汉武帝时,其政治野心及对升仙的喜好,使之选择了土德之制。汉武帝晚期的"尧母门"及汉昭帝时期眭弘的"汉家尧后",使西汉中后期政治史观产生了巨大变化,五行相克被五行相生原理取代,汉为火德的政治史观逐渐确立。王莽巧妙地利用西汉后期政治史观的这一变化,建立了土德之制。西汉时期政治史观的每次变化,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并对西汉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西汉至清代的广西著述——包括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及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宋元以前,广西著述的数量极少,并且,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少于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明代,广西著述明显增多,且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已超过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清代,是广西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著述蔚为大观,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超越了以前任何历史时期。自西汉至清代的广西著述大部分已散佚不存。历代广西著述文献,特别是流传至今的广西著述文献,是研究广西文明史、文化史、学术史等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经过对史料的分析认为,北地郡自秦到西汉一直是边地重镇。西汉末年,北地郡受到羌胡内侵,自此辖地萎缩,郡治内迁。东汉,北地郡复置。其郡治虽沿用旧名,但实际地点却已不在西汉故地,而是随着羌乱多次变动。到东汉永初六年(141年)前,北地郡治已内迁关中。  相似文献   

15.
屯田制是西汉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它是由秦时更戍制、汉初的募民实边和北方的假田制演化、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制度。居延汉简中反映出其时是军屯、民屯共存,军官、田官共管的管理形态。这种形态既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民众。  相似文献   

16.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是西汉初年的法律辑录,较系统地反应了汉初适用刑法的若干原则,其中规定对触犯皇权、群盗犯罪、背反人伦以及官吏违法等犯罪行为予以从重或加重惩处。  相似文献   

17.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是西汉初年的法律辑录,较系统地反应了汉初适用刑法的若干原则,其中规定对触犯皇权、群盗犯罪、背反人伦以及官吏违法等犯罪行为予以从重或加重惩处.  相似文献   

18.
成书于西汉成帝时期的《别录》一书,是由学者刘向在校书工作之余编制而成的,在中国目录学史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别录》一书中叙录文的创作体例对后世目录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也为后世目录学著作中各大类、小类序的写作体例提供了创作启迪。  相似文献   

19.
今文经学自东汉迄清曾长期迁延不彰,却忽从乾嘉朴学中一飞冲天、一呜惊人,形成常州学派,僭越考据学主导地位,影响后世政治思想、文化学术和社会意识形态。何以如此?从学术自身看,这是乾嘉汉学的固有缺陷与今文经学之公羊学说长期摩挲的结果,而庄存与正是此时今文经学复兴的揭橥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