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高校工科人才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在简要分析了目前高校工科学生学科竞赛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赛、产"互动的工科人才培养理念,重点探讨了基于"学、赛、产"互动工科人才培养的对策:一是将学科竞赛与工科人才培养计划融合,通过"学、赛、产"互动的学科竞赛内涵体系构建,使学科竞赛对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二是通过"产教"深度融合,使学科竞赛与行业(企业)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实现"赛产"互动;三是以学科竞赛为主线,改革专业理论课程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提高现行教学环节及内容的工程实践性;四是按照"学赛融合","赛产结合","学、赛、产"互动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新理念,从组织、制度和经费三方面形成科学的学科竞赛组织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学科竞赛能够有效地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分析了提高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性;阐述了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活动、梳理整合教学内容、将工程实际引入课堂教学,构建并实践"课堂教学-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的互动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科竞赛对于整合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现行学科竞赛游离于实践教学体系及社会需求之外的问题,提出了"学、赛、产"联动的工科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式,阐明了"学、赛、产"联动的重要意义及内涵,并结合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制造类专业的实践探索,重点从整合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和建立企业实践教学平台等3个方面,研究构建了"学、赛、产"联动的学科竞赛内涵体系,为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实际出发,以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提出了构建"三纵三横"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突破传统、改革创新,以竞赛为载体、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建设持续提供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普遍存在不足的问题,提出以加强大学生学科竞赛来弥补人才培养不足的解决思路。以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科竞赛体系。通过强化学科竞赛的"五个结合"、"五个互动"和"三大保障"增强学科竞赛的实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该模式下开展工科研究生教育不仅仅是增加一些实践环节,而应与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紧密结合。本文阐述了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工科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学科结构,教学过程和方式,实践和动手能力,导师队伍建设,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依托学科竞赛,从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搭建实践平台,构建并实践了基于学科竞赛的外语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外语实践创新能力,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邱显焱 《科技信息》2012,(25):154-154
本文分析了学科竞赛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指出学科竞赛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以学科竞赛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更好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9.
该文针对工科一些专业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等问题,融合"互联网+"时代和大学生的特征,提出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工科专业上机实验设计方案,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以水文统计学课程为例,结合学科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上机综合实验的形式、内容、考核方式进行设计。教学实践表明,上机综合实验的设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成绩的分布更为合理,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科竞赛是培养在校大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创新教育功能。而对于大多数地方高校,能够参加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介绍了沈阳工业大学"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大赛"的组织、实施过程。通过构建学科竞赛的长效机制,扩大学生参与面,引导学生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效果表明,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心、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系统概念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竞赛的开展也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财经类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打通了数学与财经学科间的壁垒,突出了数学与财经学科间的融合,将数学建模和数学竞赛等学科竞赛贯穿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根据多年来人才培养方案的独特设计,以学科竞赛之"火种"点燃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活力和理念,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管理的改革,总结了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验班人才培养践中的举措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自动化专业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仿真教学、学科竞赛等多方面介绍了培养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学科竞赛在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优化改革教学体系,建立层次化教学平台,构建学科竞赛运行保障制度、管理机构及激励机制,组建多元化竞赛指导团队,培育优秀的学生参赛队伍等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具有较高的借鉴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学建模竞赛是目前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全国性学科竞赛,我校一直非常重视此项赛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实践,在数学建模活动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形成了"数学素质培养六要素、创新能力培养五环节、教学研究改革四层次"的教学与实践模式,成效显著,得到了学生、同行和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相似文献   

15.
构建师范院校"赛-学-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可实现学科竞赛与培养方案融合,学科竞赛与教学改革互联.教学成果表明,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管理机制,再造了竞赛交流平台,提高了数学师范综合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不足,阐述卓越计划与学科竞赛相结合的优势,提出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工程教育为核心、专题训练为补充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层次型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基于卓越目标的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竞四位一体的创新教育改革,打造"三师型"师资队伍,对年轻教师执行AB轮岗制,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卓越计划与学科竞赛紧密结合的工程教育新道路。  相似文献   

17.
学科竞赛在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充分发挥实验教师作用的基础上,依托学科竞赛,结合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一些实例,从学科竞赛安全管理、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实验室资源共享、学科交叉融合、实验教学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不仅提高了竞赛质量,也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地方本科高校理工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开展现状,提出了"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即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竞赛锻炼为补充,以项目培育为抓手,以创业扶持为目标。实践证明,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建设引导高校学科交叉融合,深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传热学》双语教学是高校加强新工科建设、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从教材选取、教学模式、方法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传热学》双语课程教学改进的实践方法以及如何获得良好授课效果,对于进一步开展新工科建设国际化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和国际竞争力强的"新工科"人才迫在眉睫,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传统的工科,在我国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背景下,急需优化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升级培养目标、深化课程结构和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将学生培养成强大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具备解决能源相关领域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