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扫描电镜对富含Sn、As、Ti、Pb等微量元素生铁制取蠕墨铸铁的蠕虫状石墨形貌进行观察,分析了这些石墨的形态及变异石墨的具体形貌,从中比较不同微量元素含量对变异石墨形貌的影响.试验选取REMgCaA l合金作蠕化剂处理该蠕墨铸铁.结果表明,合适的蠕化剂加入能有效改善微量元素对石墨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电磁场对铸铁石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交替换向的行波磁场,研究在铸铁凝固过程中,施加换向行波电磁场产生的脉冲作用对铸铁石墨生长及其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脉冲电磁场的作用下,灰铸铁凝固组织中奥氏体枝晶数量明显减少,石墨粗化;球化处理后,凝固组织中球状石墨数量减少,蠕虫状石墨增多,蠕化率显著提高,为稳定蠕墨铸铁的蠕化率提出一个新途径·讨论了电磁场对石墨生长影响的机理,认为脉冲磁场的电磁搅拌作用和感生电流的热效应破坏了石墨核心周围奥氏体壳的稳定性,促进石墨的分枝生长,形成蠕虫状石墨·只有在残留镁量和残留稀土量足够或残留量较高时,脉冲磁场的干扰能够稳定蠕化率;蠕化剂加入量不足时,磁场干扰只能促进形成片状石墨,不能形成蠕虫状石墨...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微分热分析液淬法研究了不同蠕化率蠕铁的一次结晶过程。结果表明:不同蠕化率的蠕铁中,蠕虫状石墨均主要起源于球状石墨颗粒,而其共晶凝固模式存在差别,随着蠕化率的降低,蠕铁的共晶模式由接近共生生长转变为接近分离生长。  相似文献   

4.
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合金元素(磷、硼)和蠕化剂(稀土硅铁合金)对蠕虫状石墨铸铁机械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选定了最佳化学成分。对共晶团的大小、壁厚敏感性和蠕化衰退进行了检验。试验表明磷硼稀土蠕铁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是制作糖机压榨辊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了款元素在蠕墨铸铁中的存在状态及分布规律,并探讨了钛对石墨形态的影响机理。通过试验研究发现,铁元素主要以析出相和块状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蠕墨铸铁中,改变了球化元素(主要是镁质点)在蠕墨铸铁中的分布,促使石墨成蠕虫状,扩大了蠕化范围  相似文献   

6.
用LMC定向凝固技术研究铸铁石墨形态的控制,探讨了凝固速度、变质、衰退对石墨形态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获得了反映过共晶铸铁凝固速度和变质剂加入量与石墨形态关系的定量数据。对石墨形态连续衰变过程的观察研究,发现了蠕虫状石墨向过冷石墨转变的分界线。这表明石墨生长机制在分界线处发生了突变,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索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石墨生长模型,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形态可以相互转变。在经历球状石墨(?)蠕虫状石墨(?)过冷石墨(?)A 型片状石墨的变迁中,石墨生长机制发生了渐变(?)突变(?)再渐变的过程。其中球状石墨(?)蠕虫状石墨的转变是渐变,蠕虫状石墨(?)过冷石墨的转变是突变,过冷石墨(?)A 型片状石墨的转变是再一次渐变。  相似文献   

7.
超薄壁蠕墨铸铁排气管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捷达轿车排气管需采用蠕墨铸铁制造,对用不同蠕化剂获得铸件的组织与性能对比,找出了合理的处理工艺。采用蠕化剂成分为RE10.7%,Mg3.5%,Si41.2%时,对于壁厚为3mm的薄铸件可以稳定地获得蠕化率大于50%的铁素体蠕墨铸铁。  相似文献   

8.
采用金相显微镜、力学性能测试、加工性能测试等手段,观测和测试了不同合金化处理与不同蠕化效果的两种蠕墨铸铁的显微组织、拉伸强度、布氏硬度、基体显微硬度以及切削抗力。分析了两种蠕墨铸铁的切削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蠕墨铸铁的石墨含量相同的条件下,蠕化率低的蠕墨铸铁中珠光体组织多,抗拉强度和硬度较高;蠕化率高的蠕墨铸铁显微组织更趋于均匀,切削抗力小,切削加工性能好。  相似文献   

9.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来观察各种成分的铸铁三角试样。扫描电镜的试样经过 深腐蚀,因此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三角试样因冷却速度不同而获得的各种石墨形态。 研究表明从一种石墨形态到另一种石墨形态是逐渐转变的,而不是由于每一种石墨形态 有独特的结晶核心而引起突然地转变。作者观察到了各种石墨形态之间的转变,其中有从A 型片状到D型过冷石墨的转变、过冷石墨到珊瑚状(Coral)石墨,珊瑚状石墨到紧密石墨, 紧密石墨到变态球状石墨,以及变态球状石墨(包括碎块状石墨)到球状石墨的转变。 紧密石墨如同片状石墨那样是互相联系的,但是它的结晶特点却与球状石墨相近(沿石 墨晶体的C轴生长)。作者还观察到球状石墨与碎块状石墨之间的联系,碎块状石墨的碎块 也是互相联系的,并且沿C轴生长。因此碎块状石墨被认为是一种变态的球状石墨。  相似文献   

10.
稀土蠕墨铸铁生产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蠕墨铸铁的生产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用包钢1号稀土硅铁合金配合微量锑处理渡口钒钛铁铁水制取蠕墨铸铁时,允许原铁水含硫量波动幅度宽达0.025%以上,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文内还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提高和稳定蠕化剂吸收率的蠕化处理方法——双旋涡冲熔法的试验情况。研究结果认为,采用上述蠕化剂及蠕化处理工艺后,即有可能有效地组织优质蠕铁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1.
龙岩特钢蠕铁石墨形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岩特钢生铁富含锡、砷、铅等于挠元素,致使生产蠕铁时出现许多异常石墨形态,本文主 要是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揭示蠕虫状石墨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2.
蠕墨铸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制取蠕墨铸铁用的蠕化剂,处理方法以及它的组织和性能,并着重介绍蠕墨铸铁的用途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用等温液淬方法,研究了稀土蠕墨铸铁中初晶石墨的生长及其对共晶凝固的影响,并将其与同材料熔制的它种铸铁液淬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初晶石墨多呈球状,它们随生长环境变化,可作为蠕虫状石墨(CG)、球墨(SG)的核心,共晶期间,CG 具有不同形式的结晶前和结构,似乎不受初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定向凝固液淬方法,并借助于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铈含量的变化对铸铁中各种石墨间连续转变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界面推进速度不变的条件下,随铈含量的增加,可以从片状石墨依次向过冷石墨、蠕墨、枝晶间石墨、球缺状石墨连续转变,而且这种转变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冲天炉铁水稳定地制取蠕墨铸铁的新蠕化剂及其试验研究结果。讨论了原铁水含硫量波动幅度与新蠕化剂加入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铁水处理温度、处理后仃留时间、断面尺寸、炉前控制等因素对蠕化效果的影响。提供了在刹车鼓、大马力汽车发动机缸盖和排汽管上试生产的金相组织、机械性能和其它有关性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相同基体不同石墨形态的铸铁 ,在天然静海全浸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及其机理 ,静海中片状、球团状石墨的铸铁以较为均匀的全面腐蚀为主。球团状石墨铸铁的点蚀、坑蚀倾向大于片状石墨铸铁 ,具有最大的腐蚀深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定向凝固试样中各种石墨形态的转化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残留稀土元素含量的下降,石墨形态会出现球墨→蠕墨→片墨的序列转化,并且,这些转变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无需重新形核。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在蠕虫状石墨的生长前沿有稀土元素Ce的富集。此外,还对冷却速度和稀土元素含量对石墨形态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出现白口的条件下,提高冷却速度(即凝固速度)与增加稀土元素含量有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定向凝固方法,并借助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铈含量的变化对铸铁中各形态石墨间相互转变的影响。发现:在控制界面推进速度不变的条件下,随铈含量的增加,可从片状石墨依次向过冷石墨、蠕墨、枝晶间石墨、球缺状石墨连续转变,这种转变是逐渐进行的。与文献[1]的结论相结合,可以得出:球墨、蠕墨、片墨之间的转变是可逆的。此外,还发现在铈含量高的情况下,石墨与奥氏体仍可进行密合共晶生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采用等温—液淬的方法,研究稀土铸铁中蠕虫状石墨(CG)的结晶过程,并将其与片状石墨(FG)和球状石墨(SG)进行了比较,指出它们的结构、形貌有相同之处。文中还分析这些石墨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20.
铸铁变质的冶金物化条件是当前铸铁理论和生产实际问题的交点。本文在发展了检 测铁水中活性氧、硫含量方法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氧和硫的反球化作用、铸铁球化和 孕育的冶金物化条件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球化元素和反球化元素对球化和蠕化条件的 影响规律,由此找到了一种研制变质剂的高效判据,并用来具体考察稀土镁铝蠕化剂的 特性,最后根据实验得到的活性氧量与铁水球化程度的对应规律发展了一种新的炉前快 速检测球化率或蠕化率的方法——氧电势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