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贩子米夏埃尔·科尔哈斯》是德国作家克莱斯特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科尔哈斯命运的描写揭示了小资产阶级同当时封建统治者的冲突。科尔哈斯性格矛盾,既具有平民的反抗意识,又甘受封建制度的约束。时代与社会造成了他这种彷徨的性格,这种性格又最终导致了他自我毁灭的悲剧人生。克莱斯特在写作中影射了自己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小说主人公科尔哈斯的一生也就是作者自身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无名的裘德》是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在序言中作者指出这是一部"壮志不遂的悲剧"。本书主人公裘德是个无名小人物,却空怀崇高的理想。他努力了一生却又回到原点,最终孤独凄惨地死去。他的悲剧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当时各种社会条件如阶级划分、婚姻制度和教育体制等无一不阻止着裘德对理想的追求。但是根本原因却要归结到裘德的悲剧性性格缺陷,他性格中致命的缺陷就是摇摆不定和耽于幻想。  相似文献   

3.
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这个词,首先出现于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里。小说的主人公巴扎罗夫,体现了十九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俄国社会上出现的新人物一革命的平民知识分子的某些典型特征:正直、热情、鄙视反动统治阶级、否定一切旧事物。屠格涅夫赞美这样的性格,但他还不完全理解当时的新人物,因此描写中带有片面性。他把巴扎罗夫叫作“虚无主义者”,这个名字对于当时的革命知识分子是并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4.
将《简·爱》的创作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个人经历及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显然,我们可以看出,小说中主人公的一言一行正是作者本人生活经历的映射,其追求独立平等的思想性格也是作者思想观点的写照;小说客观地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更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大师之一。他在《红与黑》中通过主人公于连的命运揭示了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和平民知识分子的追求与反抗。于连是个性格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具有平民的反抗意识,另一方面他又具有极强的个人野心,他的这种性格是由那个时代与社会造成的,他的悲剧又是由他的复杂矛盾的性格决定的。本文着重分析了于连性格中的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叶丽玲 《孝感学院学报》2005,25(2):49-51,66
《妇女乐园》是《卢贡一玛卡尔家族》中的一部:描写了19世纪商业大潮下巴黎一位商业巨子慕雷与一位贫穷少女黛妮丝的爱情散事。一般.人们较多关注和讨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黛妮丝.笔者认为左拉在这部小说里所刻画的男主人公不同于在其他作品中所刻画的男性形象.本文侧重论述男主人公慕雷——他作为商场“英雄”和作为“凡人”的性格的统一,这种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左拉“理想主义的抒情”。  相似文献   

7.
《花月痕》的主人公韦痴珠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是由他时而激昂、时而凄恻的矛盾性格造成的,是一种性格悲剧。而这种矛盾性格实际上是传统儒家文化里理想人格和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所以又是一种文化悲剧。而这种文化悲剧在晚清出现,又有时代的必然,所以又是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人神恋小说是此时婚恋小说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类别。如果将此时人神恋作品按照主人公是否为士子进行分类比较,可以发现以非士子为主人公的人神恋小说表达的是当时普遍的一种社会心理。相反的,以士子为主人公的作品则着重表现了当时文人士子的特殊心态。具体来说,正是由于作者和小说主人公身份的同一,使该类作品对士子风流自赏的心态有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作,小说女主人公简·爱的性格既自卑又自强,运用美国现代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艾里克·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理论,探讨分析了简·爱的自强,源于她内心的自卑,而这种自卑则来源于她t童年受到的来自环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的德语作家克莱斯特被认为是德国最早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之一,在小说《O侯爵夫人》中,他以超越时代的前瞻性思想和敏锐的笔锋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生存的问题和危机,在德语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巴金的小说创作中,充溢着作者对人生强烈的爱憎,他常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包括书信体、日记体,把这种主观情感在其小说中展现出来,同时辅以主观景物描写,使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渗透了作家的嬉笑怒骂,忧戚容色。  相似文献   

12.
游苔沙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还乡》中的主人公。本文拟从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游苔沙的性格以及她的爱情观三个方面来分析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3.
德国大作家克莱斯特的小说总是密切结合社会现实,字里行间充满着现实的批判精神,其锋利矛头直指封建统治的支柱。细读其小说中的典型女性形象,能观察到作者以独特的笔调展示了当时的女性在父权社会、宗教教会制度及种族斗争等多重矛盾下的抗争与呐喊。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是深层的,多方面的。文章从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中的主人公匹普的成长历程入手,着重分析了他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这些变化对其行为带来的巨大影响,以此来说明文化对个人性格形成所产生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5.
汪淏的小说里,差不多都有一个与作家本人经历极其相似或在性格上极其相近的主人公形象,这些人物的共同的性格全都是与世俗格格不入。他们虽然极力想为社会做些事情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被社会所接受。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所遵循的精神是与现实完全不能相容的。汪淏小说中的所有矛盾冲突都基本上是围绕着一个具有着共同身份的知识者和广大的市民社会的各个阶层的关系而展开的。而且其中的对立主要在于他们各自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世界的互不相容。小说主人公们大都以精神上的追求高于一切,甚至可以为了精神的高尚而不顾一切,不惜一切。汪淏理想的小说就是所谓诗意的小说,而他所追求的诗意的小说,又是以“语言”为根本要素,以“叙述”为根本技巧,以“故事性”为核心构成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6.
根据郁达夫的小说分析其人及小说主人公所具有的双重人格和变态心理,并从性格气质、生活经历和外来思潮等方面探究其双重人格和变态心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小说《店员》是美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穆德的著名作品。主人公莫里斯在事业上是一个失败者。他经营的杂货店生意每况愈下,甚至不能保障家庭的温饱。莫里斯失败的原因是:第一,犹太人民族心理中的"受难精神"造成了他自身价值观的矛盾性,即他对人性抢着完美期望,却对自身的生命持着消极的宿命论。这阻碍了莫里斯的行动力。第二,莫里斯的性格与当时美国的大环境格格不入。莫里斯不能很好适应美国竞争激烈的商业大潮,他过度的牺牲精神阻碍了他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买琳燕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90-91,94
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以主人公伊莎贝尔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作为描述的中心"画像",同时又连带起一组旅欧美国人的"群画像".而主人公在旅欧过程中心理发展的演进,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视野.因此,在成长小说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品味这部"伟大的小说"带给我们的永恒魅力,并从这个新的视角中发现它独特的文学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名著《呼啸山庄》一百多年来掀起阵阵研究热湖。人们对其男主人公褒贬不一,争论颇多。文章从他的性格及报复入手,挖掘其性格优秀可取的一面。确切地说,男主人公是一个爱憎分明、桀骜不逊、具有反抗精神,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的德语作家克莱斯特被认为是德国最早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之一,在小说《○侯爵夫人》中,他以超越时代的前瞻性思想和敏锐的笔锋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生存的问题和危机,在德语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