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离子液体以难挥发、理化性质可调节等特性被应用于很多领域.然而,人们对离子液体与溶剂相互作用的本质和作用后离子液体结构的变化的认识尚不清楚,因此研究离子液体在水中的簇集行为,不仅能够探讨离子液体与水分子之间、离子液体与离子液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还为揭示其它溶剂与离子液体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离子液体微乳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油/表面活性剂、离子液体/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和离子液体/水/表面活性剂等微乳液体系的相态及相关应用,探讨了水、温度及其他因素对离子液体微乳液体系的影响。离子液体种类繁多, 目前尚缺乏对各种类型的离子液体微乳液的全面研究及对其聚集体特性的深入研究。 预期离子液体微乳液将会向开发新体系、深化聚集体特性及应用研究等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3.
离子液体的毒性研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液体因其特有的物化性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认为是环境友好的"绿色产品".但离子液体的潜在毒性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直到最近才有少量报道.综述了离子液体毒性研究的相关情况:介绍了离子液体毒性研究的方法;离子液体的各部分组成对离子液体毒性的影响;提出了今后离子液体毒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离子液体双水相是Rogers等[1]在2003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新型双水相体系.与传统的双水相相比,离子液体双水相具有粘度低、分相快、不易乳化、萃取效率高,离子液体可以回收利用等优点,从而受到学术和工业界的重视.然而,文献中所使用的离子液体均为咪唑类、吡啶类离子液体,这些离子液体对生物体具有毒害作用,因此设计合成生物相容性离子液体成为当  相似文献   

5.
离子液体凝胶是以离子液体为分散介质形成的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的混合材料,离子液体凝胶不仅保持了离子液体原有的性质,而且解决了离子液体外溢的问题,其在形状上较高的可塑性满足了人们对特殊材料的需求,同时拓展了离子液体的应用范围。离子液体凝胶的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物理型和化学型两大类。离子凝胶的结构、特性和应用目前成为胶体与界面科学家研究热点内容之一,也是近年来软物质科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通过综述近年来离子液体凝胶的构筑、凝胶结构和性能与应用研究取得的进展,为未来离子液体凝胶的构筑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室温离子液体的研究是近年来热门课题之一,但关于离子液体在分子溶剂中的聚集行为研究甚少.室温离子液体的聚集行为研究,有助于对离子液体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的特性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为离子液体的分子设计和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酸性离子液体不仅具有液体酸的高密度反应活性位,又有固体酸的不挥发性,近几年来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离子液体结构的可设计性又使其酸性可调,在pH控制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作为离子液体酸性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离解常数pKa是离子液体离解氢离子的能力体现,是该类离子液体应用的前提.本文在合成一系列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基础上,采用pH计法和电位滴定法测定并计算了25℃时离子液体的pKa值(见附表),讨论了烷基链长、阴离子种类等对离子液体酸性的  相似文献   

8.
<正>室温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介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目前纤维素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使得离子液体在纤维素溶解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人们已经发现多种离子液体对纤维素有很好的溶解作用[1-2].离子液体的空间结构以及离子液体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纤维素溶解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微观上研究离子液体的空间结构,明确离子液体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对进一步开发离子液体在纤维素溶解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近年来离子液体固定CO2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CO2在离子液体中高溶度机制进行阐述.系统分析了咪唑盐型、功能型和聚合型离子液体以及支撑离子液体膜吸收固定CO2的反应实质,并指明了离子液体固定CO2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离子液体的特点和吸收CO2的研究成果,并对影响离子液体吸收CO2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各种离子液体吸收CO2性能的差异,着重介绍功能化离子液体吸收CO2的特点,突出其在固定CO2方面的优势,同时对离子液体吸收CO2机理进行讨论,并探讨了离子液体吸收CO2所面临的问题与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1.
液封层Marangoni数对液桥内热毛细对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具有液封的液桥(不相溶混的双层同轴液柱)内的Marangoni对流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采用涡量-流函数法用有限差分格式对微重力条件下具有液封的液桥内Marangoni对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双层液柱主流区的温度场和流场,找出了液封层流体Ma数对具有液封的液桥内的Marangoni对流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2.
将光谱分析方法引入液滴分析技术中,构建研究被测液体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光谱液滴分析系统.通过液滴传感器监测被测液体的液滴生长过程,得到光经过液滴作用后的光强变化信息和液滴形成过程中的瞬时体积信息,同时利用微型光谱仪得到被测液体的吸收光谱.综合这3种包含被测液体特性信息的数据,构造液体的3维指纹图,它体现了液体的综合特性,在确定条件下对同种液体是唯一的,可作为研究液体特性和鉴别不同液体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具有液封的液桥(不相溶混的双层同轴液柱)内的Marangoni对流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采用涡量-流函数法用有限差分格式对微重力条件下具有液封的液桥内Marangoni对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双层液柱主流区的温度场和流场,找出了内、外层流体动力粘度之比对双层同轴液柱内的热毛细对流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4.
强烈段塞流特征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求强烈段塞流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在高4 m、内径50 mm的管线中利用双平行电导探针测试了强烈段塞流的持液率信号,并用互相关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强烈段塞流的液塞速度、液塞长度随气、液相折算速度及下倾管倾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气相折算速度恒定时,随着液相折算速度的增大,液塞速度、液塞长度均线性增大;当液相折算速度恒定时,随着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大,液塞速度线性增大,而液塞长度呈双曲型减小;当气、液相折算速度恒定时,随着下倾管倾角的增大,液塞速度、液塞长度都稍有增大。  相似文献   

15.
强烈段塞流特征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寻求强烈段塞流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在高4m、内径50mm的管线中利用双平行电导探针测试了强烈段塞流的持液率信号,并用互相关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强烈段塞流的液塞速度、液塞长度随气、液相折算速度及下倾管倾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气相折算速度恒定时,随着液相折算速度的增大,液塞速度、液塞长度均线性增大;当液相折算速度恒定时,随着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大,液塞速度线性增大,而液塞长度呈双曲型减小;当气、液相折算速度恒定时,随着下倾管倾角的增大,液塞速度、液塞长度都稍有增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圆盘旋转技术,研究了锌液流速对Fe-B合金耐锌液冲蚀性能和冲蚀界面形貌的影响。在锌液温度和冲蚀角度一定时,随锌液冲蚀速度的增加,与316L不锈钢相比,Fe-3.5B (质量分数,%)合金的冲刷腐蚀率呈现较为缓慢的线性增加趋势,表现出低的锌液冲蚀率。在较低的锌液冲蚀速度下,Fe-B合金的冲蚀率仅为316L不锈钢的1/3,传质过程主要通过锌液在Fe2 B网状间隙中的物理流动而进行;而在较高的锌液冲蚀速度下,Fe-B合金的冲蚀率远低于不锈钢,表现出更优异的抗锌液冲蚀性能,此时的传质方式主要是铁、锌原子在界面前沿直接的扩散反应。界面形貌分析表明,Fe-B合金良好的抗锌液冲蚀性能得益于冲蚀初期基体快速腐蚀所产生的界面前沿裸露、密集Fe2 B抗蚀骨架对流动锌液良好的隔离、阻挡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DV-Ⅱ+Pro型旋转黏度计分别测试了液体氟碳、氟醚及氟硅橡胶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在30~45 ℃的范围内,分子量对端羧基液体氟碳橡胶的黏度影响较大;3种液体含氟橡胶在较宽的剪切范围内均为牛顿流体,黏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低温范围内,端羧基液体氟碳橡胶的黏度远远大于液体氟醚橡胶,当温度达到60 ℃以上时,二者的黏度值相差不大,均在20 Pa·sg附近,液体氟硅橡胶的黏度很低,稳定值在5 Pa·s;黏流活化能从大到小依次为端羧基液体氟碳橡胶,液体氟醚橡胶,液体氟硅橡胶。  相似文献   

18.
高炉内液体流动现象的研究对高炉工艺的控制与开发、炼铁工艺模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液流由非润湿液滴组成、惯性力对运动影响可忽略、液流沿垂直于速度的方向散开等高炉内液体运动的特点,分别给予较合适的数学描述,建立了一个可预测高炉内液流分布和液体流动范围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数值求解网格尺度仅满足数值精度即可,不必和床层填充颗粒尺寸相一致.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高炉模拟中该模型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喷淋密度对吸收塔液体分布器分布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吸收塔液体分布器结构及喷淋密度对塔内液体分布影响很大,从而影响到吸收塔的吸收分离效果。为此,搭建直径1.2 m的吸收塔实验平台,针对管式、槽式和自己开发的新型管槽式分布器,考察不同气相进料风速下,喷淋密度对液体分布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气相进料风速对三种分布器吸收塔内液体分布情况的影响均很小。管式以及槽式分布器在较小的喷淋密度下表现较好,增大喷淋密度时,液体分布会向罐壁方向趋近,越靠近罐壁,液体分布的增长趋势越明显,但不同喷淋密度下槽式分布器的液体分布更加平稳。新型管槽式分布器在喷淋密度较大时有更好的表现,越大的喷淋密度,表现出越均匀的分布状况,对于在工业生产中喷淋密度大都大于实验时的喷淋密度,新型管槽式分布器将有更优异的表现,具有很好的规模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