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信息     
国内最大圆管坯在攀钢诞生攀钢轨梁厂运用连铸360mm×450mm大方坯成功生产出Φ350mm圆管坯。首批200吨圆管坯已顺利通过了攀成钢的坯料质量检验,将用于生产Φ340mm大口径石油套管等高档管材。此前,国内同类型950生产线生产的最大规格圆管坯为Φ270mm-280mm。用360mm×450mm大方坯轧制Φ350mm大圆管坯有装炉困难、轧制工艺复杂、设备能力不足等几大难点。通过优化孔型设计和轧制规程,保证了Φ350mm大圆管坯的轧制质量和规格尺寸,轧制一次获得成功。攀钢轨梁厂根据坯料在攀成钢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工艺、参数优化,以进一步提高Φ350mm大圆管…  相似文献   

2.
组合电磁搅拌对连铸大方坯内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包钢炼钢厂大方坯连铸机上进行的组合电磁搅拌的中试,设计了合理的组合电磁搅拌工艺参数,并分别对结晶器搅拌和组合电磁搅拌作用下铸坯的中心疏松和成分偏析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组合电磁搅拌工艺可以解决高碳钢连铸坯的中心疏松和成分偏析问题,铸坯中心发生集中缩孔的几率和指数降低·因此正确的连铸工艺和优化的组合电磁搅拌工艺对充分发挥电磁搅拌的作用、提高铸坯内部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圆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某一圆坯连铸结晶器,开展了优化电磁搅拌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对电磁搅拌电流和频率这两个主要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研究发现:工作电流和工作频率下连铸坯存在不同的质量问题,2.0级的皮下气泡、1.0级的缩孔及1.5级的中心疏松缺陷的分布比例均为14.28%;搅拌电流由280 A增大到300 A后,铸坯中心区等轴晶率提高约16%,且300 A时等轴晶率趋于饱和;搅拌电流由300 A增大到320 A时,铸坯质量变差.通过试验研究后,给出了优化的电磁搅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连铸圆管坯轧管内折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包钢连铸圆管坯热轧无缝钢管产生大量内折缺陷这一问题,主要从铸坯质量入手,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形成内折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钢水精炼成分[Mn]/[S]过低,浇注过热度△t以及与其匹配的拉坯速度v过高是造成铸坯质量的主要原因,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合金钢连铸坯动态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合金钢连铸坯凝固过程中存在的疏松、偏析、裂纹等问题,以现场实际连铸机为研究对象,依据200mm×200mm合金钢的连铸工艺,建立了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确定了边界条件,初始条件,不同冷却段的表面热流,以及所研究钢种的物性参数·特别是通过把坐标系建在连铸坯之上,解决了计算整个铸坯纵断面上在不同过热度、不同拉速、不同时间、不同位置上动态凝固过程的温度场问题·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铸机上的测试结果吻合较好,从而为调整连铸工艺参数,确定连铸坯末端电磁搅拌器安装位置及电磁参数,提高连铸坯质量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425mm×320mm连铸大方坯二维凝固传热数学模型,模拟了凝固坯壳的长大过程,并通过窄面射钉实验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精确得到了任意位置处大方坯凝固坯壳的厚度分布情况及最终凝固终点的位置,发现经典的凝固平方根定律对于连铸大方坯的凝壳长大进程不再适用.回归宽面中心坯壳厚度与凝固时间平方根的关系式发现,结晶器弯月面至二冷区出口,近似为线性关系,符合平方根定律,二冷区出口至凝固终点,二者为非线性关系,不再符合平方根定律.  相似文献   

7.
连铸坯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对定量分析连铸过程中的热量传递、改善连铸坯质量及实现过程级的动态控制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连铸坯在结晶器和二次冷却区凝固传热的特点;重点讨论了建立连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的主要方法,给出了当前代表性的定解条件及参数确定方法;对凝固传热模型的主要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以及边界元,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进一步开发实用化凝固传热模型,研究连铸坯凝固传热动态控制模型将在高效连铸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连铸坯凝固末端位置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影响连铸坯内部质量的中心缩松、缩孔现象,综合运用数值模拟、实验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深入分析了连铸过程的主要工艺因素对铸坯凝固及其凝固末端位置的影响,建立了描述各工艺因素与凝固末端位置关系的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合理地控制铸坯的凝固末端位置,为实施电磁搅拌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连铸坯热送热装技术,针对长治钢铁公司现有生产系统就实施连铸坯热送热装的工艺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提高连铸坯产量和质量成为连铸技术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连铸由于其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操作灵活以及高质量等优点在全世界的钢铁行业中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几年,高效连铸成为连铸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温度在铸坯凝固传热过程中备受关注,它关系着铸坯的质量和产量,决定高效连铸能否顺利进行.由于铸坯产品的质量与铸坯凝固过程密切相关,而连铸坯的凝固基本上是在二次冷却区内完成的,所以研究二冷热传输过程对了解铸坯凝固行为和保证铸坯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连铸坯裂纹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连铸生产的特点和工艺条件,根据唐钢连铸生产实际的状况,结合国内外一些先进钢铁厂连铸坯裂纹的分析报吉,比较详细地总结了连铸生产中铸坯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连铸坯中心缩孔的形成机理,研究了过热度、拉坯速度、二冷条件、电磁搅拌、轻压下、末端强冷等对缩孔的影响,并归纳总结了部分厂家改善中心缩孔采取的措施,为优化连铸工艺提高铸坯质量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连铸生产的特点和工艺条件,根据唐钢连铸生产实际的状况,结合国内外一些先进钢铁厂连铸坯裂纹的分析报吉,比较详细地总结了连铸生产中铸坯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使用165mm*165mm连铸坯三线切分制生产φ12mm螺纹钢,孔型系统,孔型形状和工艺参数对轧件组织性能的影响。表明采用合理的孔型系统,孔型形状和工艺参数,切分轧制产品组织性能是完全能够得到保证的。  相似文献   

15.
大方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三维电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240mm×280mm大方坯结晶器电磁搅拌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电磁搅拌参数对结晶器内磁场和电磁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磁场在结晶器电磁搅拌器内产生的旋转电磁力在水平截面上形成一对力偶,驱使钢液顺时针旋转;结晶器高度方向上磁场分布呈"两端小中间大"分布特征.数值计算的磁感应强度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提出了杭钢大方坯45#钢电磁搅拌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电流350A和频率3Hz,实验表明在此工艺参数下铸坯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卢峰  陈文达  马丽 《科技资讯》2009,(29):95-96
针对转炉优钢连铸坯中心裂纹特征,分析了形成原因,并提出了设备、工艺、检验改进措施,有效控制了转炉优钢连铸坯中心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的连铸坯质量预测模型训练速度慢、适应能力弱、预测精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的连铸坯质量预测方法,对方大特钢60Si2Mn连铸坯中心疏松和中心偏析缺陷进行预测,并与BP和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BP及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连铸坯中心疏松和中心偏析缺陷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50%、57.5%、70%和72.5%;而基于极限学习机的连铸坯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更高,对连铸坯中心疏松和中心偏析缺陷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5%和82.5%,且该模型具有极快的运算时间,仅需0.1s.该模型可对连铸坯质量进行迅速准确地分析,为连铸坯质量预测的在线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连铸生产过程中,二次冷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铸坯的传热状态,从而在铸坯凝固组织的形成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连铸坯裂纹是制约其生产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缺陷之一.通过对圆坯凝固传热的分析,探索影响铸坯裂纹发生的因素.从而从理论上避免裂纹的发生,保证连铸生产无缺陷铸坯.  相似文献   

19.
作为“金属冷凝、加热过程数学模型研究”的一部分,本文根据水平连铸工艺特点,建立了坯壳应力数学模型。推导了结晶器内、外坯壳应力解,定量地分析了各种工艺参数对坯壳应力状态的影响。评价了引锭力对不同厚度坯壳的作用程度,并初步提出了改善坯壳应力状态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合金钢连铸坯质量的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和重庆特殊钢厂共同承担了,重庆特殊钢厂特钢连铸机"合金钢连铸坯质量的研究"的"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针对45钢、40Cr、55SiMnvB和ICr18NiTi4个攻关考核钢种开展了连铸工艺和铸坯质量的研究工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