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的思维、决策与行为上的偏差引起的。这话一点儿不错,人的思维一旦偏离正确轨道,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决策与行为上的失误。这里的问题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生态问题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和突出的问题。生态问题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问题的出现表明当代人类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类直观自身的中介,依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通过自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展现和确证人的本质,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不适当地改造甚至破坏自然,自然对于人具有了日益突出的反主体效应。这一境况迫使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观与反思,提出两种理论上截然不同、实践操作亦各处窘迫的生态伦理观。解析此两种生态伦理观,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发展,对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阐述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三种伦理观,指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和自然中心主义伦理观的不足和缺陷;只有可持续发展伦理观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公平与和谐才是我们应该实践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家思考的问题,其中必然涉及到“价值”这个概念。一直以来,哲学家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点,在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时,一直将人作为价值主体,但是在当代世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面前,人类不禁反思,人作为主体、自然作为受体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究竟自然本身是否存在其内在的价值?与历史上其他哲学流派不同,生态主义价值观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自二次大战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着征服、改造自然上的巨大成就和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空前严重的危机的困惑。而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问题。如何维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树立一种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之间的有效整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生态危机、环境恶化,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构建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思维,是人类摆脱生存困境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生态危机、环境恶化,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构建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思维,是人类摆脱生存困境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们"与"自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里程:1)"我们"与"自然"的浑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朴素的和谐性质,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和谐"状态之中.隐含有"自然性的人类中心"思想.2)"我们"与"自然"的分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改造、控制自然的性质,表现为"征服性的人类中心主义".3)"我们"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种"理性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创新的和谐性质,追求一种"共荣性的人类中心"价值观念,在此达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和追求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好恶紧密相连,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协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前途与命运至关重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它强调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全面关怀,体现了公正的生态伦理意念,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伦理正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为本"建构生态伦理要求人类尊重自然的权利、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公正,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它坚持人类价值的本位性,强调人在自然生态系统的优先地位和目的地位;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它强调整体和长远的人类利益高于个体的局部和暂时的利益。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理论,在当今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状态下,怎么看待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类是自然历史演化发展的产物,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人既依赖自然而生存,又是改变自然的力量。人类为了在地球上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引起自然界的变化。但是人类对自然的利用与改造又受到自然界的制约,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依存、适应、冲突与和谐。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强化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欲和占有欲。由于片面地按照人类的主观意志或需求去利用和改造自然,往往违背客观规律,酿成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的苦果。随着科技发展而出现的负面影响和环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挖掘培根、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观点可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近代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推崇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对自然采用粗暴蛮横的行为方式,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侵犯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权,加深了人的异化。要走出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阴影,应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3.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通过实践活动变革自然,推动社会发展.在马克思看来,由于主体实践活动直接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人们的实践活动要想顺利进行,就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达到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生息在横断山脉高山峡谷中的纳西人,早在远古时期就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东巴经中,曾提出了人与自然是兄弟,人类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双方才能共存共荣的朴素生态观。东巴经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与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在纳西族东巴经《创世纪》中说,人类曾经历了一次极大的洪水,可怕的洪水退后,白茫茫大地只剩下一个叫“崇忍利恩”的人。形单影只的崇忍利恩后来在神的帮助下,先后娶了两个天女为妻,其中第一个妻子长着一…  相似文献   

15.
王朝科 《贵州科学》2010,28(1):38-42,75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本质上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变迁的历史。河流是产生和孕育人类文明的基本条件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文明的历史也是人类与河流的关系史,所以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学会将自身与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其它要素置于同一个相互联系的平面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审视其它生命形式,唯有如此,人类才能在一个彼此联系的系统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河流承载力理论的提出,就是试图把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由长期以来的定性研究引向定量研究,从而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确定一个客观的标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有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体现着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山鼻祖老子堪称其中的典范,他的"自然之道"思想涉及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这些社会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们没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而造成的。道家老子"自然之道"的内涵是什么?这种思想在当下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这些都是值得考察的问题。通过分析老子的"自然之道"理论,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当下社会发展仍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对人类对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发展的分析,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的论述的基础上,从加强环境伦理教育、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倡导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探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既具有能动性又具有受动性,是两者的辩证统一。科学技术揭示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逐渐从对自然的受动关系走向更加能动的关系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划时代的作用。虽然科学技术在发展和运用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也必须通过发展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只有提高人类的素质,依靠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在更高程度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类”和“自然”是薇拉.凯瑟内布拉斯加系列拓荒小说的两大重要主题。在内布拉斯加大草原上,凯瑟以深情的笔触营造了一个个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互蕴共荣的生态世界,充分折射出其崇尚自然、关爱人类的现代生态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情怀。凯瑟的生态思想主要表现在: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肯定,对人物共融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人与人关系谐和的期盼。  相似文献   

20.
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但人最终是属于自然的.虽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一个统一体,即个体和整体、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然而,这样一个本来是较为简单而又普通的问题,因为人类自身的原因,时常处于模糊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