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列汉诺夫把马克思的地理环境理论具体化为地理环境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人类社会起作用,这被认为是对马克思的发展,但他们的思想在四个方面存在差异:一是人与环境的相关点,马克思认为是生产-劳动,普氏认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是人与环境关系如何变动,马克思用“相互作用”论,普氏用“可变的量”,三是自然向人的逻辑过渡,马克思指出自然与人的本质统一,普氏说明地理环境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四是人自然矛盾的解决,马克思导向了人的自由和人类解放,普氏却在原地兜圈,其政治上的保守性窒息了理论上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2.
普列汉诺夫(1856——1918年)是一位大名鼎鼎而又复杂多变的历史人物。他一生中最光辉的时期,是1883——1903年这二十年。在此期间,他领导创立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并完成了一系列光辉的马克思主义论著。对普列汉诺夫这一时期的思想,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基本上都是肯定的,认为他在唯物论、辩证法、哲学史、历史观以及美学方面,都有精深的研究和杰出的贡献。但在政治思想方面,却认为普列汉诺夫即使在“劳动解放社”时期也没有什么贡献,相反地,却存在严重错误。例如,《红旗》1962年第23—24期合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普列汉诺夫“很少说  相似文献   

3.
人,是一种有自由生命的类存在物。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首先在于他的“生命的生产”。“生命的生产”在种系进化过程中有着显见的持续性,因此,本文认为必须以此为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从文化人类学和比较心理学的角度对艺术起源进行探讨.本文将首先揭橥“劳动说”理论偏颇之所在;然后根据劳动的两种不同形态,提出必须到“萌芽状态”的劳动中去寻找“萌芽状态”的艺术之命题。笔者认为,“艺术的起源”与“劳动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是同步发生的,而研究三者最理想的活化石便是黑猩猩。因此,作为对以往研究对  相似文献   

4.
1 文艺起源问题无疑是文艺学中最烦难的问题之一,它所探讨的是一个在历史攸远的年代中发生的事件。也许正是因为问题的烦难性,才更加引发了人们的强烈的求知兴趣。千万年来,为了揭穿文艺起源的奥秘,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苦苦的求索,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理论。尽管由于原始材料的相对匮乏,这些理论从总体上看都不可避免得带有攻多攻少的思辩色彩和假想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文艺起源的研究投有光明的前途。如果我们能尽量全面地利用现有的材料,并广泛地汲取各种理论的合理性,那么,使这种研究达到一种接近科学性的水平,还是极有可能的。 古希腊以降,在人们提出的诸种文艺起源论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模仿论”、“游戏论”、“巫术论”和“劳动论”。概括起来说,前两种理论偏重于强调内在的的心理因素,后两种理论偏重于强调外在的社会因素。 建国以后,我们一直奉行的是“劳动论”并将其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正宗理论。近10年来,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人们对文艺起源问题进行了重新探索。除了坚持原有的“劳动论”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观点,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一种“综合论”的观点。 “综合论”并不完全排斥“劳动论”,它只是把文艺起源中的劳动因素的唯一性降低为多元中的一元,并给予其他的非劳动因素(模仿、游  相似文献   

5.
普列汉诺夫曾说过:“人的心理本性使他有可能产生审美概念。”起源于很精干的小品文和“诗体的解放”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品格的散文诗是“用散文写成的诗,诗化的散文;诗的内容亘于散文的行间,刹那间感情的冲动,不为向来的韵律所束缚,毫无顾忌的喷吐、舒适的发展而自成格调。”对它的欣赏,读者的心理是不同于对散文、对诗歌进行欣赏时的心理、而是有了新的因素: 做为欣赏的历史渊源的深层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 书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艺术?是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这个问题,在近几年的中国书坛上,一直争论不休。归纳几种不同的理论观点,有这样两类:一是以“书画同源”为依据,断定中国文字的象形因素决定了书法的具象性质,并由此定论中国书法是一门具象艺术。或者更以历史上著名书论中的一些术语为依据,认为不但文字是山象形字进化而来,且其点画都是在直接地表现世间万物,如(千里阵)“云”、(高山堕)“石”、(万岁)“枯藤”,甚至一横如“扁担”、一捺象“大刀”等等。这种理论认为,书法可以而且应当  相似文献   

7.
萨特反对西方传统的模仿说,认为艺术不是对现实的单纯模仿;反对通过虚饰来体现某种意义。认为艺术手法的革新拓展了艺术家的自由,体现了更为深刻的存在。他把绘画艺术分为象征性和抽象性两种,并极力赞扬了抽象性绘画对艺术的发展作用,认为不同的艺术种类对现实的介入方式也不同。他的艺术论根植于现象学想象理论的基础之上。他反对把艺术归结为现实或意义、物等,也不同意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在他眼里,艺术是具有当代性的,艺术是美的存在,体现了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蒋士铨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乾隆三大家”之一.他不仅诗文、戏曲写得好,他的诗学理论也很有见地.在发生论上,蒋士铨认为“自古风骚皆郁勃”,继承和发挥了不平则鸣的传统诗学精神;在创作论上,蒋士铨主张写诗应抒其性情,与时代精神相适应,创造性地提出“人各有性情”的观点;在鉴赏论上,蒋士铨在审美上崇尚自然和豪放诗风,即他自己所说的“真人气”与“风云气”.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财富公式非常著名,他解释了财富的来源:“资本+土地+劳动+企业家才能=财富”。其实,最初在西方经济学之中,并没有企业家才能这一条,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的三要素是资本、土地与劳动。微观经济学则认为,在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时,可以多用资本少用劳动,也可以多用劳动少用资本。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我们认为,审美是瞬时场审美向差距场审美运动的微观心理过程。1912年,瑞士美学家布洛发表了著名的美学论文《“心理距离”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提出了审美“心理距离说”的学说。布洛的学说发展了康德的审美“无利害关系说”,是审美超功利说的集中体现。他把“心理距离”看成是“‘美感’的一种显著特征”,当作审美的一条基本原则,提出距离是“通过把对象及其影响同某人的自我分离开来”而获得的。他认为“距离说却提供了一种运用简单而意义深远的区别:适意是一种无距离的快感。美,最广泛的审美价值.没有间隔就不可能成立”。在他  相似文献   

11.
热力学第二定律奠基人克劳修斯克劳修斯是德国数学物理学家。他于1850年发表一篇论文,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最著名形式:“热不能自发地从较冷的物体转向较热的物体”,并用其研究成果发展了蒸气机理论,两年后提出电解理论。他的观点后来成为电解理论基础。在分子物理学方面,他重申了法国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2.
隋文帝在经济方面实行的主要措施是推行均田制。他是中国历史上在全国推行均田制的第一人。对此事的评价,目前中国史学界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均田制的实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隋文帝时经济繁荣,均田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另一种观点认为,隋文帝时期所推行的均田制、以及输样定籍等措施,并没有使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我认为后一种观点坚持者虽是少数,但是符合历史实际。隋文帝的大搞均田,“砍掉田里长得太高的谷穗”,既不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也不利于中国以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追风人物     
口无遮拦美国传教士最爱“乱放炮”帕特·罗伯逊是美国“基督教联盟”创始人,他号称是布什总统的铁杆支持者,却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大嘴”,频频“放炮”,把自己的阵营搞得鸡犬不宁,弄得狼狈不堪的布什不得不忙着和他划清界限。8月22日,罗伯逊在他主持的电视节目“700俱乐部”中公开表示,政府应该派特工暗杀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这比发动一场战争划算得多。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白宫忙出来辟谣:“这是毫无根据的事。罗伯逊是平民,其观点不代表美国政策。”但委驻美大使阿尔瓦雷斯则不依不饶:“他可不是普通公民,而是布什最坚定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14.
著名艺术史学家E .H .贡布里希所著的《艺术发展史》从古埃及一直讲到 2 0世纪中叶。与一般美术史不同 ,他既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 ,也不是用一些以“主义”为名的概念去削足适履 ,而是描述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他认为 ,艺术家是在不断解决由社会和艺术传统自身所提出的问题 ,从而形成了“艺术”的发展。一开始 ,他就似乎骇人听闻地说 :“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 ,只有艺术家而已。”当然 ,当我们大致读过他所讲述的历史 ,再看到他说艺术的故事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 ,不断改变的故事”时 ,就会真正明白他的意思。这一说法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15.
从孔子的文艺观看中国的诗性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游于艺”是指广义的艺术,具体而言,是指“六艺”,“艺”是传道、行道的重要途径,人要过一种艺术人生,提高艺术修养。孔子的诗论认为,诗能提高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德性,诗是处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最好的导师。孔子很重视音乐,他是主张形式与内容、艺术与道德相结合的艺术观的提倡者,音乐不仅有审美功能,而且有教化功能,这些对后来儒家的艺术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趋同和求同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阿甘别吉扬院士回答笔者提问,讲了他自己见到的一件事。戈尔巴乔夫1987年在华盛顿同美国各界著名人士会见时,加尔布雷思单刀直入地问他:为什么你们这么害怕“趋同”这个词?戈尔巴乔夫的回答耐人寻味:我根本不害怕! 加尔布雷思关心“趋同”问题,并不出人意料。这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趋同论的著名捍卫者。所谓趋同论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各向对方靠拢,有一种趋向于同一的现象,这种理论长期被苏联理论界指责为“资产阶级辩护士的理论”,“帝国主义从内部破坏社会主义的全球战略的‘科学’根据”。直到1988年10月,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梅德韦杰夫担任中央意识形态委员会主席后第一次讲话,尽管承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雅明是一位渗透着强烈现代精神的美学家和文艺学家,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他充分论证了著名的“机械复制”理论,但并没有对这一理论所关涉到的韵味艺术和“机械复制”艺术进行直接地比较。本文从“机械复制”理论出发,将韵味艺术和“机械复制”艺术从中剥离出来,并对其中所蕴藏的隐形比较加以放大。文章最后将探讨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所蕴涵的比较对国内文艺现象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在艺术创作中,审美情感的特征是非常复杂而又难以把握的。许多理论家、艺术家都对此问题伤过脑筋,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见解。最主要的有这样两种观点:自我表现论与人类情感表现论。 自我表现论认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情感的“自我表现”,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自西方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产生之后,这个看法就为许多艺术家所坚持。从英国浪漫派华兹华斯、雪莱到中国的浪漫诗人郭沫若都持这种看法。著名音乐家勋伯格也是主张“自我表现”的,他说:“艺术家所努力追求的只有一个最大的目标,就是表现自己。”即这一派观点的论者认为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只能是自我的情感。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流露。只有当创作者的情感集聚、浓缩、濒于迸发时,他们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这一观点有它合理的东西,那就是就艺术地把握世界而言,艺术家只有通过自己情感的全部投入、燃烧,才能照亮眼前的现实,才能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19.
林彪给他的一个死党写了这样一段话:“温文、豪放、理智,既受于天,且受于人。”并且把它刻在砚盒上作为座右铭。“受于天”,就是说他是天生(即上帝命定)的统治者。“受于人”,就是说他的统治权又是人给的。什么人呢?在阶级社会里,人是划分为阶级的。他只能是代表帝国主义和被打倒的地主、资产阶级,代表那些吃劳动人民血肉的寄生虫。从林彪自称的“既受于天,且受于人”,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他用“天才论”作为反党的理论纲领,鼓吹“英雄和奴隶共同创造历史”的反动观点,是直接继承了孔孟的“天命论”和“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历来奴…  相似文献   

20.
清代文人李渔(笠翁)不仅是著名的戏剧家,而且是很有成就的小说家。孙楷第先生就说“说到清朝的短篇小说,除了笠翁外,真是没有第二人”,他的小说“篇篇有境界风趣”,这境界风趣可用“奇”来概括。他在理论上积极探索、刻意创新,创作上认真实践,写出了许多清新绝妙的文章。本文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奇”是个具有美学意蕴的理论术语,在我国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