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和日常生活,将会是一种什么情景? 移居月球 人们将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探究自然奥秘来进一步提高人类主宰地球的神圣地位,进而向宇宙进发。在若干个能容纳数千人工作、生活的月球基地建成后,越来越多的地球人开始移居月球,并随着宇宙交通体系的更新,开始了对火星和金星、土星等星球的载人飞行。接下来就是从事火星基地的建设和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仍是局限的,甚至是割裂的,世界被分成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等不同的层面和领域.实际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宇宙空间和人类社会,并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如果我们认为大爆炸是宇宙的起点,那么在此之前,物质从何而来?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将宇宙之内的思想理论统一起来的逻辑是什么?本文以不对称原理提供了宇宙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哲学解释.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手稿》中没有直接做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论,主体实践美学认为一切美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学理上极为牵强附会。马克思主义主客体实践美学的新本原论认为,美根源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的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对象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也就是自然化和人化;美的本质就是宇宙自然的非自觉自在的客体实践自由和人类社会的自觉自为的主体实践自由而形成的无限永恒创化的自由。人与自然本质上的双向互动的物质变换关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在掌握主客体辩证互动规律的基础上而向无限永恒的宇宙自然的自由渐趋靠近的终极关怀性的学科。  相似文献   

4.
“活着,做一个活人,做一个完整的活人”。这是劳伦斯创作思想的核心,也是其小说节奏的思想引擎。劳伦斯富有诗人的激情与洞察力,他强调直觉并且着力开掘人的心理深处。其小说充满了蕴涵人物心理的意象与象征,它们诗性地体现人物的内心节奏,在人与人、人与宇宙的心灵契合中,这种诗性的节奏是对机械世界的反动,是对充满生命活力世界的张扬,因此,劳伦斯小说的节奏不仅具有独特的形式美,而且深化 并突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文人词与悲情愁绪本有着不解之缘,李煜和李清照后期词作中传达出的生命感受和生活体验更是带有浓郁的悲剧性,由于个人经历、思想意识等方面的不同,即便同为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怀,其词作却呈现着不同的面貌.李煜置身于生命无常的视点,仰观宇宙自然的永恒,表现了生命的现实悲剧性;李清照则置身于日常生活的视点,直面社会自然的变幻不定,传达了一种生活层面的悲剧性体验.  相似文献   

6.
“宇宙纤维”这个名词对我们听来似乎还很陌生,它并非“宇宙人”的恩赐,而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将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带来无穷的益处.用“宇宙纤维”与棉麻等混纺可织成各种织物,“如“宇宙棉被,宇宙内衣裤、手套、帽”等,人们穿在身上,不仅能保持自然舒爽,而且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相似文献   

7.
清代著名艺术家郑板桥,其元气本体论美学思想,认为气是宇宙的本体,万事万物是由气所构成,人的肉体和精神也是由气形成;其元气创造论美学思想,认为宇宙万物的产生和变化也是由气所推动的;其元气论美学思想,使他热爱自然美,关怀生命关,追求虚实共生的意境关,并采取兼容并蓄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忠诚的儒家学者杨万里,尽管一直以文学成就著称于史,但其重建儒学本体论基础的努力与成就实际上更为重要。他的儒学本体论基础的建构是:天地自然是一种由元气构成的无意志的客观存在,宇宙间并不存在超越一切的“道”或“理”,但人可以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诚”的推动下,认识和把握天地自然的客观规律,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的道理和法则,《周易》便是圣人认识和理解夭地的智慧结晶,儒学理论也正确地反映了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而且业已经过了历史经验的证明,因而是绝对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大宇宙哲学观念与美的根源和本质新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宇宙哲学观念是以思考未来人类的终极存在和发展为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以客体实践本体论和主体实践本体论辩证互动规律的掌握和运用,由地球人转变为大宇宙人而形成的哲学思想.人类目前主要还局限于地球表面的人化方面,人化的范围和程度对苍茫的宇宙来说,还是十分微不足道的.直接或间接把自然力演变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把人类体力和智力的有限性转交为体力和智力的无限无穷性,把人的本质力量对泉化逐步扩展到宇宙其他星系,实现人类与宇宙同在的终极性使命.实践派或后实践派美学主要解说了马克思主体实践本体论思想,对美的根源和本质的思考具有不完备性.美的根源和本质就是客体自然力量和人的本质力量相互契合的自由超越性创造本原.  相似文献   

10.
壮族的哲学思想起源于原始社会,保存于民间的各种神话传说之中。在原始社会,壮族先民依赖自然又与自然作斗争,他们把宇宙万物的变化归结为客观物质“气”,“气本原说”,认为宇宙是自然演化而来,人类起源于也出自于客观自然的物质花,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人是宇宙产生的否定因素、能动力量.有了人,宇宙才有了一面反观自然的镜子,才有了真正的客体与主体的对应,才有了自觉推动沉睡的宇宙向前进的力量.”的确,如果把人类历史比作一部交响乐,那么它的主旋律应该是主体性.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人的主体性萌芽、发展、实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自然者,自其然也。遵循自然规律发展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文字,一人为“大”,一大为“天”,说明中国人最尊重的是自然。中华民族视宇宙为二元,即自然与人,藉人的双重性即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成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主张“人与天调,天人共荣”。  相似文献   

13.
经从宇宙自然的演化,到人类社会的诞生与发展,并从个人、人类社会及宇宙自然三者之间及其各自内部的九种相互作用关系的本源性研究,且作了属于或同类的归纳及无关的排除后,个人及人类社会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关系共涉及:物质、政治(制度)、精神、生态、人生五个方面,即五大文明领域。人类在对“五大文明”领域的正确认识和实践中,逐渐形成:自然、社会、人生、艺术、宗教、哲学六大科学与技术。六大科学与技术,由于不同人群与地域的区别,则往往因时因地甚至因人制宜地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独创性的五花八门而异彩纷呈的多样文化形态。因此,人类社会的历史,其实就是五大文明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4.
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建立五年来,其难得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与适当的技术和规模相结合,调动高山优势,开创了宇宙地面的新局面,本文着重讨论了我们如何以科学态度去宣传羊八井的科学价值,使羊八井的事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微小的物质——分子构成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纸、笔、墨水、空气……乃至我们身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相似文献   

16.
在宇宙万物中存在着节奏的运动规律,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遵循着一定的节奏规律。我们人体的脑波,肠胃的蠕动,心脏的搏动和自律神经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奏。谁能科学合理地掌握体育运动中的节奏规律,利用节奏规律进行教学和训练,谁就能成功地取得好成绩。 一、田径运动的节奏规律 在跑、跳和投掷中,都存在着用力和放松的节奏。把各项的节奏规律加以分析,找出它  相似文献   

17.
壮族摩教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摩教,是壮族先民创造的传统宗教,由布摩传承。摩教崇拜创世神布洛陀为至上神和教主;有整套的法事仪式和相应的经书。摩经是壮族先民企求借助神力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祈求生存和发展的宗教典籍,折射着壮族的社会发展历程,对研究壮族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及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摩经中的三元(天、地、水)说是壮族传统的宇宙结构观念,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摩经中的公(雄)母(雌)观则是壮族认识世界最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布摩还以古老的鸡卜作为人神沟通的中介加以广泛应用,并将鸡卜预测与物候历算结合在一起,发明了多功能的骨刻历算器———“甲巴克”,他们经常用它计算日子,预测吉凶,从而使摩教显得更加凝重而神秘  相似文献   

18.
仪式祭献与共食可常见于仪式中,作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的需要,祭献与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关系紧密;通过仪式共食,神—人,人—人之间建立了一种人为的亲属关系,形成一种具有显著的社会平等、团结、无结构的“共睦态”,不但保证了宇宙自然,神灵与村民之间的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关系,也使人与人之间,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在仪式中得到了升华,通过仪式共食,中国文明中的价值和表述体系也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19.
以日常生活节奏为观察视角,对一个闽西客家村落--上杭县太古村进行考察,分别探析了现代客家村落的日常行事安排、岁时节庆活动和变迁中的日常生活节奏特征.揭示乡村内在秩序和运行法则,阐释客家村落现代化的变迁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已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在跨学科互动的学术发展趋势中 ,生态审美学露出“荷尖”。由袁鼎生、黄秉生、黄理彪主编的《生态审美学》 ,最近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全书 30万字 ,定价 2 0元。该书除前言外 ,共分生态审美学与生态审美场、美与形式美、生态美、宇宙生态美、社会生态美、自然生态美、社会———自然生态美、生态审美能力、生态审美感受、生态审美效应、主体生态美的创造———生态美育、生态环境美的创造等十二章 ,其结语是“大美生于和”。袁鼎生、黄秉生、黄理彪主编《生态审美学》出版@大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