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年生荒漠植物是各种荒漠生态系统中的恒有植物层片,由于生命短暂,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常被忽略。本文从CO2的固定、防治荒漠化、稳定生态系统与生态指示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一年生荒漠植物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探讨和研究了一年生荒漠植物在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应对一年生荒漠植物开展应用生态学及资源利用开发等方面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严重丧失及其后果,至今仍缺乏有代表性的实验结论.放牧是人类施加于草原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干扰因素,从荒漠草原群落多样性、植物功能群多样性以及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3个方面综述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不同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群落多样性、植物功能群多样性的影响过程和作用机制是研究荒漠草原利用与保护平衡的...  相似文献   

3.
人类活动是塔克拉玛干南部地区导致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荒漠化问题是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键,荒漠化的土地又反作用于荒漠化发展过程,继续加速荒漠化过程。这一人与自然的叠加反促作用,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荒漠化加重。文章通过利用大量的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对研究区的环境特征变化成因分析,为荒漠化治理、环境管理与生态调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重点生态系统功能区是位于内蒙古地区维护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本文基于气象、遥感数据,运用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2015年浑善达克防风固沙功能区生态系统结构与防风固沙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对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6年间各生态系统间转换强烈,以草地生态系统转出为主,2005年之前主要向农田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转变,2005年以后得益于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和禁牧封育等措施,主要向草地、森林生态系统转变.研究区以微度和轻度土壤侵蚀为主,风蚀情况整体好转.农田生态退耕、荒漠化程度减轻、草地质量提高等生态系统转换有益于提升防风固沙功能.同时,也揭示了该功能区内生态退耕对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影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呈现荒漠和绿洲邻接共存的独特景观,区域内土壤植被起到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稳定的基础性作用.本文以黑河中游山前荒漠及绿洲荒漠过渡带作为典型区域,设置土壤植被调查样带,在采样分析土壤机械组成、水分、盐分离子、有机质质量分数及植被覆盖度、冠幅、高度等数据的基础上,探究土壤植被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黑河中游样带土壤平均质量含水量在1.49%~5.57%范围内,祁连山前样带北山前样带,体现祁连山区对于荒漠的水分补给;2)祁连山前样带土壤质地主要为粉壤土和砾质壤土,盐分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相反,北山前样带土壤质地主要为砾石土和砂土,盐分和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颗粒组成、盐分、有机质含量等其他土壤属性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植被覆盖度在祁连山前荒漠较高,北山前荒漠较低,远离绿洲方向的样带土壤含水量及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表现生态裂谷特征,威胁黑河中游绿洲生态系统安全;4)植被与土壤属性之间高度相关,主要表现在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水分、土壤细粒径颗粒和有机质含量的正相关关系,以及植被覆盖度、高度和冠幅随盐分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抛物线关系,表明盐分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荒漠化是人为强烈活动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地关系矛盾的产物.塔里木河下游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主要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对塔里木河下游土地荒漠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在塔里木河下游的荒漠化土地中,荒漠化类型以风蚀荒漠和盐漠为主;荒漠化程度以极重度荒漠为主.另外,还根据塔里木河下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荒漠化整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脆弱,光能自养生物在荒漠地区地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藻类和苔藓是荒漠地区地表普遍存在的固碳生物,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同时能够通过特定蓝藻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的氮含量,最重要的是这些固碳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空气中的CO2,是荒漠地区土壤表层固碳的主要贡献者。荒漠地区生态系统固碳量的研究也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固碳量的大小不仅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也与土壤表层固碳生物(主要是藻类和苔藓)的组成密切相关。当土壤中仅有丝状蓝藻存在时固碳速率较低,随着绿藻等高等藻类和苔藓的出现,固碳速率快速增加。本文综述了荒漠地区土壤表层固碳生物组成和影响地表固碳的因素,回顾和展望了地表固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中小尺度荒漠的生态系统服务,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的评价体系和土地用地类型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方法,对有明确边界的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区域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94亿元,其中直接价值即提供食物服务的价值约为12.9×106元;间接价值包括防风固沙、侵蚀控制、固碳释氧和阻滞尘埃,价值约为181.4×106元;各类服务价值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固碳释氧、侵蚀控制、提供食物、阻滞尘埃、防风固沙;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程度与一般认知存在差异,间接服务价值比直接服务价值高出很多.可为荒漠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恢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的荒漠分布在哪?又是如何形成及演化的?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我国的荒漠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荒漠是指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矮小、荒凉贫瘠且地域广袤的自然地带。荒漠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及冻原生态系统同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荒漠跨越的自然环境及其间分布的植被差异很大,故又可细分为半荒漠、典型荒漠(普通荒漠)和极旱荒漠。本文中的荒漠即为以上三者的统称。中国荒漠的分布以沙漠和戈壁为主体的中国荒  相似文献   

10.
1977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荒漠化防治会议,把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划为荒漠化危险性高的地区之一,这引起了许多人的关切和担心,也引起了某些专家们的争论.荒漠化也称为沙漠化.但严格地说,荒漠化与沙漠化是有区别的.由于人为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造成土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叫做荒漠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利用沙漠砂合成硅酸盐材料的优势和重要性,以内蒙古西部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和巴丹吉林4大沙漠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并在沙漠边缘取样,研究了该沙漠砂的理化性质。总结了国内外沙漠砂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利用沙漠砂合成硅酸盐材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出了其发展前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水力侵蚀(水蚀)是土壤侵蚀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领域,研究水蚀作用下侵蚀与沉积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对于评估土壤碳的“源/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总结了水蚀过程中土壤碳循环的研究现状,从侵蚀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定量研究、有机碳迁移与再分配以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等3个方面明确了土壤水蚀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动态,并对国内外土壤水蚀过程中的有机碳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建议未来研究中先对水蚀过程中有机碳的破坏、搬运和沉积等全过程进行精准解析和量化,在此基础上揭示其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共同作用下碳矿化特征的响应机制,全面探究水蚀过程中土壤碳收支的动态,量化土壤侵蚀对全球土壤碳循环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富含硝酸盐(NO3-)等污水的能耗高和成本高等问题,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denitrification-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ANAMMOX)工艺以其能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吸引了国内外研究者们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基于PD/A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研究,分别从PD/A工艺在污水中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和研究应用等角度出发,综述了PD/A工艺在污水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PD/A工艺在污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是根据对外输出比较利益的观点解释城市经济增长的来源,是城市地理学中的经典理论,是城市发展机制与过程的理论总结以及对其研究的理论工具.采用文献调查法对国内外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了解国内外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应用领域;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应用的差异,并总结其特点.研究发现国内和国外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的发展和研究都已较成熟和丰富,涉及对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的剖析和检验、理论分析的方法以及对理论的应用,并且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但二者的研究又有不同之处与不同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5.
在大功率激光焊接过程中,激光辐照金属材料气化而产生等离子体,影响激光能量与工件之间的耦合,从而最终直接影响到激光焊接质量。光致等离子体的研究是大功率深熔焊领域的一个热点,也是焊接过程质量检测自动化中一个很有潜力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基于等离子体特征信号的激光焊接过程动态监控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等离子体信号检测和激光焊接过程建模的方向。介绍了激光焊接中的光致等离子体行为,并对基于等离子体特征信号的激光焊接过程动态监控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地区主要荒漠有毒灌草名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据研究献记载和实地考查,列出了中国西北地区16科73种主要荒漠有毒灌草的名录。  相似文献   

17.
In groundwater-dependent ecosystems,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controls the overall water quality and ecosystem dynamics. Groundwater and vegetation across a 30-km groundwater transect linking oasis, desert and river in an extremely arid area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series of soil profiles drilled into the unsaturated zone to understand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and its control on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surface vegetation in the extremely arid Lower Tarim River, NW China. Measurements have included water-table depth, water chemistry and water isotopes (2H, 18O, 3H) for 15 water samples, soil moisture and chloride content for 11 soil profiles, and vegetation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ndwater in desert zone is characterized by slow recharge rate (pre-modern water), great water-table depth (6.17-9.43 m) and high salinity (15.32-26.50 g/L), while that in oasis (uncultivated land) and riparian zone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fast recharge rate (modern water), small groundwater-table depth (3.56-8.36 m) and low salinity (1.25-1.95 g/L). Stable isotopes show that secondary evaporation takes place during irrigation in oasis. The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coverage, richness, evenness and number of pla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moisture and water-table depth. Groundwater recharge from irrigation in oasis and from river in riparian zone sustains a better ecosystem than that in the desert area, where lateral and vertical groundwater recharge is limited. The more evapotranspirative enrichment may occur in the vegetated and water-rich riparian zone as compared to desert. This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tracers in studying eco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arid regions.  相似文献   

18.
磁性研磨加工工艺及其开发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磁性研磨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及特点,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动向,同时对影响磁性研磨厍中的主要参数进行了研究,对从事机械加工研究的相关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深入了解离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研究材料抗辐照性能以及应用离子束技术的基础和关键.离子的能量沉积是导致材料辐照损伤的根本原因,所以研究离子碰撞过程中的能损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背景和应用价值出发,阐述了有关载能离子在材料中的电子阻止本领的微观机制,总结了基于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低速离子在材料中电子阻止本领的相关模型.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低能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电子阻止本领及电子能损微观机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论述了近几年北京师范大学在有关电子能损微观机制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电荷转移、化学键状态以及内层电子激发等因素对电子能损影响的微观机制,研究了在极低速度下电子阻止本领的阈值行为,为离子束技术的应用和材料抗辐照性能的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建议展望.   相似文献   

20.
对立统一于干旱区的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在降水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不断进行着演化.从长期看,这一演化过程具有不可预测性,短期内却有细微可预见性.现如今在绿洲扩展同时,荒漠也在扩展,整体趋势仍是荒漠在扩展.为维持绿洲的稳定性,促使绿洲—荒漠系统处于一种稳定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分析绿洲-荒漠这对对立统一的生态系统入手,在探讨引起这对生态系统演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自然因素中的降水和人为因素中的政府调控行为为演化的主导因素,初步探索了促使这对生态系统统演化的主导因素作用所具有的非线性关系,这对维持绿洲的稳定性,抑制荒漠扩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