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浩  金文兴 《江西科学》2000,18(3):180-181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南工豆杉嫩枝、针叶、树皮中K、Ca、Mg、Cu、Zn、Mn、Fe、Na、Cr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发现其Zn、Mn含量较高,且树皮中富含K、Fe、Na。  相似文献   

2.
遮荫处理下两种园林植物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遮荫条件下小叶铺地榕和三裂叶蟛蜞菊的盆栽试验,测定并分析了遮荫处理下两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小叶铺地榕在全光照下,Fv/Fm值最低;25%遮荫度下,Fv/Fm值最大。Fv/Fo值中,全光照与其他3种处理的差异显著,而3种遮荫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三裂叶蟛蜞菊的Fv/Fm值和Fv/Fo值均随遮荫度的增加而增大。小叶铺地榕和三裂叶蟛蜞菊叶绿素含量均随遮荫度的增加而增加,在5%遮荫度下,叶绿素含量最高,全光照下叶绿素含量最小。两种植物的叶绿素a/b值随遮荫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4.
为探讨菌根菌对宿主植物光合性能的影响,研究了6种经外生菌根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华美牛肝菌(Boletus specios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紫金蜡蘑(Laccaria aemthystea)、黄豹斑鹅(Amanita pantherina))处理的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菌根苗针叶的叶绿素含量差异 和针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外生菌根菌能明显提高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菌根苗针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ФPSⅡ、ETR)。各外生菌根菌处 理中,美味牛肝菌、华美牛肝菌、彩色豆马勃3种处理对松苗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大,菌根苗的针叶实际光化学效率也较高。马尾松各菌根苗中紫金蜡蘑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 高,湿地松各菌根苗中彩色豆马勃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高,黑松各菌根苗中则以紫金蜡蘑、华美牛肝菌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高。各松种菌根苗叶绿素含量与菌根苗实 际光化学速率(ФPSⅡ)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南方红豆杉组织培养和紫杉醇含量测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比较了从南方红豆杉的芽及幼茎诱导愈伤组织的情况,并对愈伤组织的增殖条件进行了研究,利用HPLC方法测定了愈伤组织合成紫杉醇的能力,结果表明以芽作为外植体在附加2.0mg/L 2,4-D 和0.5mg/L NAA的MS培养基上,产生愈伤组织的速度较快,诱导效果最好,第5天即有愈伤组织发生,且诱导率可达100%,附加0.5mg/L,2,4-D,1.0mg/L NAA和0.5mg/L KT的B5培养基较适合愈伤组织的增殖,生长率达7.74g/L,紫杉醇含量达干重的0.0098%。  相似文献   

6.
北疆主要棉花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北疆6个不同棉花品种田间叶片的净光合作用、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晴天棉花叶片的光化学效率Fv/Fm随着光照强度上升而下降,到14:00左右降到最低值,之后又随光照强度的减弱逐渐回升;光化学猝灭系数qN则于此相反。棉叶在晴天易发生光抑制,可能会引发反映中心的降解等破坏反应。产量较高的新陆早8号和新陆早10号的Fv/Fm和qP的值均高,且正午过后Fv/Fm恢复较快,具有较高的PSⅡ活性和光能转化效率,证明光合器官的光能吸收、传递和转化效率是作物高产的生理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诸葛菜和油菜为材料,研究了6个重碳酸盐水平对两种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K),低浓度的重碳酸盐(1,5 mmol·L-1)使两种植物的光系统Ⅱ(PSⅡ)的参数,如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o)、捕获激发能的效率(Fm/Fo)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等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升;高浓度的重碳酸盐(20,40 mmol·L-1)使两种植物的4个荧光参数下降;在中等浓度重碳酸盐中(10 mmol·L-1),诸葛菜的4个参数上升,但小于对照组,而油菜则呈下降趋势。这说明重碳酸盐浓度升高可能对油菜PSⅡ原初反应的抑制性更强,诸葛菜更适应于重碳酸盐胁迫环境下的生长,此结果选择喀斯特适生性植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紫杉醇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枝、叶、皮、种子中紫杉醇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文献报道的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云南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种子、枝条、叶和皮中的紫杉醇含量分别是0.01256%,0.00193%,0.00102%和0.01483%,它们均有开发利用价值,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枝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红心杉产地的优良红心杉单株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栽培基质、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红心杉组培苗微扦插生根率、平均生根数量、平均根长、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叶绿素、叶绿素荧光参数与生根的关系,为优化和筛选红心杉组培苗微扦插培养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影响红心杉微扦插苗木生根率、叶绿素含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IBA浓度、基质类型、NAA浓度.IBA对平均根长、生根率、叶绿素总含量及F_o,ΦPSⅡ的影响较大,不同水平的IBA对叶绿素总含量和ΦPSⅡ的影响有显著差异;NAA对F_m,F_v/F_o,F_v/F_m及Yield的影响较大,不同水平的NAA对Yield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基质对保存率及平均根数量的影响较大,不同类型基质对各指标的影响均不大.F_o,ΦPSⅡ与生根率呈显著正相关,ΦPSⅡ与叶绿素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处理5(IBA 50 mg/L+NAA 25 mg/L处理苗木,黄心土为基质)为红心杉微扦插育苗的最佳组合,各项指标表现均较均衡.  相似文献   

10.
以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为材料,研究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草莓叶片不同部位之间,一些性状(Fv/Fm、Yield、PAR、ETR(叶正面)、qP))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而其它性状(Fo、Fm、ETR(叶背面)、qN)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但整体看来,正面的一些反应光合作用的因子(如Fv/Fm、Yield、ETR、qP)均大于背面。不同叶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草莓不同部位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的新鲜嫩叶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模板,利用三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克隆测序得到紫杉烷7β-羟基化酶的基因全长。该基因编码区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GA,全长1 692 bp;碱基组成为490 A (29.0%),351 C (20.7%),362 G (21.4%)和489 T (28.9%)。将紫杉烷7β-羟基化酶基因全长序列与细胞色素P450基因家族的其它三个成员进行比对,发现它与紫杉烷2α-羟基化酶基因、紫杉烷10β-羟基化酶基因及紫杉烷13α-羟基化酶基因的一致性分别为74%、68%及76%。它们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的连接区均具保守的GT-AG结构,内含子区的变异性明显高于外显子区。进一步以红豆杉属的13个紫杉烷羟基化酶基因家族成员为对象,利用位点间可变ω(非同义替换率dN和同义替换率dS的比值) 模型对该基因家族的适应性进化进行分析。分支模型、位点模型以及分支-位点模型的分析表明:紫杉烷羟基化酶基因家族的少数分支处于正选择压力下(ω>1),但未检测到正选择位点;而绝大部分位点受强烈的负选择作用(ω<1)。  相似文献   

12.
南方红豆杉种子中发芽抑制物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Lemee et I,ev1.)Cheng et L. K.Fu)种子各部分的甲醇浸提液进行了生物测定,并通过GC-MS联用仪鉴定,以探讨种子中萌发抑制物质与休眠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子中种皮、内种皮和胚乳的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高生长、根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同时,从南方红豆杉种子的胚乳和中种皮、内种皮中鉴定出多种有机化合物,并确定了它们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其中包括已报道的正庚酸、壬酸、乙酸等发芽抑制物质.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子的中种皮、内种皮和胚乳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  相似文献   

13.
南方红豆杉中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得到21株内生真菌,在PDA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后经HPLC检测,发现有3株能够产生紫杉醇,它们是XT5(Ectostromasp.)、XT2(botrytissp.)和XT17(Papulasporasp.),其紫杉醇产率分别是276.75μg/L、161.24μg/L和10.25μg/L.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济虹  姚松林 《贵州科学》1998,16(2):111-115
通过对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进行研究。确定出最佳的扦插季节,最佳的扦条年龄和适宜的生根粉ABT1,处理浓度,为南方红豆杉大规模繁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两种红豆杉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及褐化抑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DPS系统均匀设计的基础上,对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 edia)和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var.mairei)的茎和叶进行愈伤组织培养,并探讨愈伤组织褐化的抑制.结果表明:两种植物茎形成愈伤组织能力均强于叶;同一种红豆杉植物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其直径存在一元线性回归关系;B5培养基添加0.3 mg/L 6-BA和2.9mg/L NAA(曼地亚红豆杉)、0.1 mg/L 6-BA和1.7 mg/L NAA(南方红豆杉)为最适合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培养基;南方红豆杉茎和叶产生愈伤组织平均时间分别少于曼地亚红豆杉茎和叶,其茎和叶愈伤组织平均直径显著大于曼地亚红豆杉;培养基添加0.01~0.2 mg/L抗坏血酸(Vc)能较为有效抑制愈伤组织褐化.  相似文献   

16.
继代时间对南方红豆杉细胞生长和产生紫杉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激素组合正交实验及继代时间的选择对南方红豆杉细胞增殖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胞生长对数期继代比静止期继代细胞增长率提高1.6倍,而紫杉醇产量差异不大,同时在对75个激素处理的筛选实验中证实NAA与6-BA的组合优于,2,4-D与6-BA的组合,其中NAA1mg/L+6-BA1mg/L的处理可获得最大增长率。  相似文献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