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石灰石或石灰湿法烟气脱硫(WFGD)在中试湿壁吸收塔中被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石灰比石灰石有更强的脱硫反应活性。石灰工艺的L/G比可以比石灰石的控制得低些,适合的pH值操作范围分别是55~62和50~55。以中试湿壁塔为原型的石灰石WFGD模型预测的沿塔脱硫率和浆液pH值的变化、L/G比和pH值对脱硫率的影响能较好地与实验数据吻合。石灰石WFGD强制氧化工艺比自然氧化工艺具有更高的脱硫率。强制氧化的副产物97%以上为石膏,其颗粒的名义直径为32μm,而自然氧化的副产物主要是亚硫酸氢钙和10%以下的石膏,其颗粒的名义直径为21μ  相似文献   

2.
在真空感应炉中对Mg,Ca基合金进行系列脱硫实验,对试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对夹杂物进行金相分析和电镜观察. 并对5种不同的合金处理的钢样采集必要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镁钙铁合金都具有较高脱硫率,夹杂物指数以SiCaBaMg处理效果较佳.Mg,Ca基合金同时具有使夹杂物变性的功能,从而改善夹杂物在钢基体中的形貌和分布.  相似文献   

3.
煤炭燃前脱硫技术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脱硫为洁净煤技术的优先发展技术.通过对影响燃前脱硫技术的诸因素分析和项目技术经济比较,构筑了煤炭燃前脱硫技术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采用模糊数学等有关理论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示例表明在采用多种燃前技术脱硫时,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的方法为重介旋流器脱硫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阐述火电厂烟气脱硫项目后评价的必要性和后评价过程的基础上,依据项目后评价的原则及电厂烟气脱硫项目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综合评价二层指标体系。应用综合评价法中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项目后评价模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客观定量评定与人的经验评定有效的结合,能提供直观且全面的评价,同时通过对已完烟气脱硫工程的后评价,可为今后烟气脱硫项目的立项、建设及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金属硫化矿细菌脱硫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采用嗜酸细菌进行柱浸实验。实验方案采用均匀设计法,分析了溶液初始pH 值、布液强度和矿石平均粒径3 个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脱硫实验结果表明,布液强度对矿石脱硫率的影响最大,矿石粒径次之,pH 值最小。对脱硫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布液强度、pH 值与脱硫率为正相关,矿石粒径与脱硫率为负相关,脱硫率预测最大值可达到19.66%。此外,电镜扫描显示,细菌脱硫作用使矿石表面由致密变为疏松,矿石表面的硫含量由43%左右降低至15%左右,表面脱硫率为65%,矿石的可燃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EDTA-Fe为气相硫化氢脱除络合铁催化剂,建立脱硫体系模型.实验考察了脱硫液中碱度、EDTA/Fe摩尔比、总铁浓度、硫代硫酸根浓度对EDTA-Fe催化剂稳定性及脱硫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脱硫液中碱度值的增加降低了EDTA的降解率,降低了脱硫选择性;EDTA/Fe摩尔比的增加导致EDTA降解率增加,脱硫选择性降...  相似文献   

7.
FeSO4溶液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SO2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烟气脱硫新工艺.实验在无其他催化剂条件下进行,FeSO4为脱硫吸收液.脱硫过程中加入铁屑以实现高脱硫率和回收硫的目的.对比实验发现加入铁屑可显著提高SO2脱除效率.连续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脱硫率与吸收液pH的变化同步.吸收液中总铁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问的变化及初始FeSO4物质的量浓度对脱硫率和吸收液pH的影响显示,在保持较高脱硫率的同时,制取高浓度FeSO4溶液是可行的.并调查了吸收温度、液气比、空塔气速和SO2入口质量浓度对脱硫率和吸收液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原油在超声波作用下氧化脱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化剂和破乳剂,对辽河原油进行超声-氧化脱硫研究。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破乳剂用量对脱硫率的影响,并比较超声波作用下氧化脱硫与单一氧化脱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氧化脱硫具有明显的优势,最佳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0 min、氧化剂用量200×10-6(ppm)、破乳剂用量60×10-6(ppm)。在此条件下,原油脱硫率达65.28%。  相似文献   

9.
煤炭的微生物脱硫技术优点很多,如成本较低、能耗较低、脱硫的过程相对简单,反应条件也比较温和、对环境无破坏作用等。本文是利用微生物混合菌群对煤炭进行脱硫工作,探究各种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实验条件。菌种是从阜新海州矿附近土壤中筛出的硫杆菌,将此菌与浮选技术相结合,对重庆市松藻煤矿的高硫煤进行脱硫研究。在实验中,分别研究了菌液浓度、菌液浸泡时间以及煤样质量对于煤样脱硫和脱灰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炭质量在80 g,菌液加入量在150 m L,菌液浸泡时间在60 min时,脱硫效果最佳,全硫脱除率为46.12%。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煤的脱硫成本,提高脱硫效率,以某矿高硫煤为实验样品,考察煤浆质量浓度、电解质浓度、电解时间、电流密度等因素对煤电化学脱硫效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煤在以HCl为电解质条件下电化学脱硫最佳条件。为了优化电化学脱硫工艺,探索使用有机添加剂,以最大限度提高脱硫率。结果表明:电化学脱硫最佳条件为电流密度0.044 A/cm~2,煤浆质量浓度0.02 kg/L,电解时间4 h,电解质浓度0.75 mol/L,在最佳脱硫条件下煤的全硫脱除率达到76.20%,灰分降低20.00%。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渤海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文献检索课的发展,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论述了环境科技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郝卓莉 《科技信息》2011,(25):I0246-I0246,I0284
基于工作过程对《环境微生物》课程进行改革,首先,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其进行模块化设计,以确定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其次,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课程评价打破传统的考核计分办法,采用多元化考核,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社会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内容也在不断的充实和更新。计算机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不可或缺的工具,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大力加强高校环境艺术专业计算机教育改革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该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对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考核等方面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以期能有益于该课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安庆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实际,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的选择等几个方面对《环境工程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资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构建中药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采用教学督导评价,学院领导评价,教研室主任组织教师评价,学生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实验教学各环节形成监督、考核;这样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实践性人才。实践证明,逐步建立中药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以池州学院为例,对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考核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现行教学时数较少;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没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价及考核不全面.提出如下一些建议:增加健美操授课时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新颖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加强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7.
植物类课程是目前许多院校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和环境设计等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然而不同学科背景对于植物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侧重点各不相同.艺术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设置的植物类课程及课时相对较少,在讲授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条件方面与农林类背景相关专业的植物类课程相比差异较大.基于近年来对植物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指出植物类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问题,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授课形式和考核内容等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探索,并提出若干教学改革建议,旨在为艺术类环境设计专业的植物类课程的优化和改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程国斌  赵干卿  李松田  杨维春 《科技信息》2010,(19):I0012-I0013
针对目前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者结合实践,为适应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求,就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法等环节对该课程应采取的具体革新措施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期形成该课程在化学化工专业独特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研究和探讨了化学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以及如何进行实验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从教学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出发,认为目前正在开展的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是军校内部的微观评估,是军队高等教育和任职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教学评估的思想基础是明确教学评估的目的、功能和职能,确保教学评估作用发挥的关键是正确地开展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