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科学地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该文结合多年来创新与创业教育教学经验,以精细化工实验创新课程为载体,采用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模式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探讨"做中学"为理念的教学实践思路。实践表明,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模式的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特点,围绕两校区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问题,探索了以实践教学为基础,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学科竞赛为牵引的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运行新模式。建立了以院领导负责的实践指导小组和常态化课程化的师生激励制度,统筹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开展和培养计划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了工程学科"教学研"的结合,促进了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的发展。结合科技创新实践特色,进行了相关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现有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小组汇报式教学"模式。在"小组汇报式教学"这种模式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充满活力。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基础,对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和口语课程采取了联动教学的模式,探讨了课程联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课程联动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海南师范大学为例,介绍了在新的教学体系下,利用模块化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模式进行的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从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验操作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有机结合,开设更具趣味性和开放性的实验,使理论课程的学习更加形象具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学习、借鉴国外"双元制"教育理念,以课程模式替代过程模式,精练理论教学内容,加大实践环节,将实践教学引入课堂,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双元制"课程教学模式的运用深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促进了教材更新、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等一系列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5):108-111
针对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大规模在线课程)和网络教学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文章将雨课堂和清华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结合,对知识结构重建和分工,构建基于雨课堂和清华在线的深度混合式学习模式。文章以"Access数据库"课程开展了在线教学平台整合的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实施实践,经过学生调研反馈发现混合多平台的学习模式在"Access数据库"课程应用效果良好,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覆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课程关注度,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开辟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碎矿与磨矿》课程是我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本文总结了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碎矿与磨矿》课程在小班授课方面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构建了"课堂教学+知识拓展"模式的理论知识教学、"示范教学+实训实操"模式的碎矿与磨矿设备教学及"实例启发+工艺创新设计"模式的碎矿与磨矿工艺教学框架。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矿物加工人才,对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开展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际典型案例和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以西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为例,构建了"双翻转"工程人才立体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产出为导向构建了工程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双翻转"教学模式,分析了相关教学案例,并创建了学生工程素养、工程意识、工程思维和工程能力等工程综合素质立体培养模式.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达成了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丰富了工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的一门实践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探究式教学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科学探究意识,锻炼组训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结合教学实践,根据课程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课堂教学以问题牵引法和研讨教学法为主;课外借助于信息技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课前的知识储备,以及课后的知识拓展和能力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把"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内容整合为五个项目,以项目为驱动力,结合翻转课堂把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课中、社会实践和课后四个环节,构建项目式翻转课堂新的教学模式,解决高校专业课程传统教学中遇到的学生自学动力不足和理论实践相脱节的问题,通过项目式翻转课堂实践证明,可以提高学生自学、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升高校教师业务水平,加强师生间交流和互动,为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传统教育变革的重要途径,混合式学习迎合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需求,翻转课堂为实现混合式学习提供了新型教学模式.本研究根据近2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实践,总结提炼出基于"SPOC+微课+BYOD"的翻转课堂模式及其应用策略,主要包括模块化教学内容组织、立体化教学资源制作、多样化教学活动安排和多元化教学评价实施等,并分析了翻转课堂应用的效果和面临的挑战,涉及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翻转课堂的普遍适应、自带设备的规范管理和混合式学习的认可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翻转课堂将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颠倒安排,重新规划课堂教学流程,改变了师生角色。以"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为载体,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探索一套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分析的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课程的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资源的质和量,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且还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模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本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的设计,就是课堂精讲、课外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三个环节。这一模式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理论,按照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的设计;是这一课程本身具有的综合性、方法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探究式学习作为课程教学理论视域和课程改革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正日益受到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密切关注。对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笔者通过对探究性学习模式各环节的学科教学实践,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合理对接,提高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互联网+教育的特点,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民族院校特点,对推广参与式教学模式、创新情景模拟模式和交互式教学模式进行精心设计,在课堂上具体实践任务导向性教学,得出在民族院校可以通过推广参与式教学模式、创新情景模拟和交互式教学模式以及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模式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三种模式的运用促进课堂内外的民族融合,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合作学习的要素,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实践,以及在不同课型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Matlab实践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将Matlab实践融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探究式学习、网络学习等整个教学过程,配合提出的"6∶2∶2"考试模式,促进了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使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索型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索性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数学实验-观察思考-归纳猜想-推理论证-拓展交流”,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大力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以实践性教学为目标,结合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学习偏好、学校教学条件等因素,本文提出了《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优化方案,即建立课堂教学、课程设计、企业见习、学术讨论和专业实习等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五个教学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制定了学生学习成绩、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方案.本文为旅游管理专业"科学施教"、"因人施教"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