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超积累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之一,超积累植物能超量吸收和积累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其体内重金属含量是一般植物的100倍以上,超积累植物修复是植物修复技术的关键。介绍了超积累植物的概念、特征、物种资源和开发现状,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概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概念、特点,综述了近年国内植物修复主要研究进展,探讨了植物修复技术目前尚存在的某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是治理污染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的原理、类型与技术以及植物修复的特点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植物提取、植物钝化和植物挥发等植物修复技术类型及植物修复机理,包括植物本身分泌特殊物质来螯合溶解难溶性金属;通过某些微生物或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体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通过一些土壤改良措施如螯舍剂、酸性肥料等的施用增加重金属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效率等做了简要论述。分析了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机理,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方法,指出植物修复技术是治理土壤金属污染的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新兴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绿色植物来固定、提取土壤中的重金属从而降低或清除其对环境的毒害;与传统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相比,该技术由于具有成长低、不破坏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易为大众接受等优点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系统地介绍了植物修复的类型、机理、优缺点、基因工程在提高植物修复能力中的应用等有关内容;最后探讨了植物修复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传统的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治理技术具有技术要求和经济成本高,严重破坏土壤结构等缺点,不适于低浓度、大范围污染土壤的治理及应用.与之相比较,植物修复以其修复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独特的优势正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并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性课题.就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危害、植物修复的原理与优缺点及其研究展望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和扩散进入到环境中造成日趋严重的污染问题由来已久,如何有效消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已成为世界性难题。近些年来一种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型的植物修复技术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当前来看,研究不外乎优良品种的选育、土壤条件的改良、微生物配合投放等,长远来看,植物修复技术的长足发展还需依赖抗重金属或降解有毒化合物的关键基因的克隆与遗传转化,以期获得重金属"超级"积累植物品种来解决土壤的污染治理难题。文章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工作,并提出植物修复技术在今后实际应用中有待突破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对植物提取、植物钝化和植物挥发等植物修复技术类型及植物修复机理,包括植物本身分泌特殊物质来螯合溶解难溶性金属;通过某些微生物或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体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通过一些土壤改良措施如螯合剂、酸性肥料等的施用增加重金属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效率等做了简要论述。分析了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山西省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根据超积累植物可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提出了利用超积累植物防治山西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传统的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年来新兴的植物修复土壤法以成本低、效果好、不破坏环境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强化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刘雷  黄精明 《江西科学》2007,25(2):229-232
由于植物修复效率的限制性因素较多,影响了其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修复强化措施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情况受到广泛关注,该状况在国内外都很严重。植物修复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自然生长植物或遗传工程培育植物来修复重金属土壤环境的技术,它是通过植物系统及根际微生物群落来移去、挥发或稳定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可盈利、对土壤环境扰动小等优点。本文主要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4种植物修复技术,论述国内外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现状,重点涉及植物提取和稳定2方面。超积累植物由于其生理特性适合规模性应用,而与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等修复方式结合能更好地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晚近10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晚近 10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基础研究及在研究过程中表征重金属污染的若干指数 ,简要地说明了重金属对动物、植物造成的危害并分析了影响重金属污染的若干因素 .重点阐述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方法和技术 (植物萃取、根际过滤、植物挥发和植物固定 ) ,剖析了该法的优势与不足 ,最后指出该方法未来的研究趋势 .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电动修复是一种高效的原位修复技术。笔者就电场对植物富集重金属的作用、电场配置方式及其与添加剂的协同影响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多数研究表明:选用合适的电场配置和电场强度,不仅能够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进而促进植物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而且对植物生物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体来说,选用交流电场或是低强度的直流电场不仅能够提高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还能够避免电场给植物造成的不利影响,是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较好的选择。笔者认为,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在于加强超富集植物与电场联合修复机理研究,研发高效低廉环境友好型强化剂,最终形成针对一种或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电动联合修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浅论植物修复技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清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污染现状,简要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并从植物萃取技术、植物挥发技术、植物固化技术3方面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在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的应用,且进一步提出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盘古山钨矿尾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植被的调查分析,了解了生长在污染土壤中的6种植物对Mn,Cr,Pb等重金属的耐受及吸收性。结果表明夹竹桃对Mn的吸收性很好,梧桐对Mn,Cr,Pb的吸收性较高,松树对重金属的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微生物对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综述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及微生物强化超富集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旨在为提供理论帮助生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学调控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作为一种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的修复方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成为环境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早期的研究侧重于超富集植物的发现与实际应用,近来超富集植物重金属富集机理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尽管重金属植物累积的生化机制尚未能被完整阐述,但在土壤重金属生物活性、超富集植物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储存等方面还是取得了大量进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成果,探讨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在有机鳌合剂如有机酸与氨基酸等对重金属活性、耐性和离子迁移转运系统中所起作用等方面尚需要深入研究.如果在植物重金属吸收、迁移、解毒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等重金属富集的关键方面能取得进展,则将大大丰富污染土壤重金属修复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0.
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植物修复与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盆栽法研究植物对土壤重金属 Cd的吸收富集和植物修复效应、土壤重金属 Cd浓度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以及经植物修复后不同时间内土壤酶活性恢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1植物对土壤 Cd污染具有富集和修复作用 ,但种间存在较大差异 ;2土壤脲酶活性随土壤 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3回归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 Cd浓度显著相关 ,可表示出土壤受 Cd污染程度 ;4受 Cd污染的土壤经过植物修复后 ,脲酶活性得到恢复 ,可根据脲酶活性恢复状况判断植物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