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欣 《科学之友》2005,(2):30-30
墨西哥、美国、德国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乘 “莫里斯·尤因”号实验船进入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海域,进一步探索数千万年前陨石撞击尤卡坦之谜。 由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海梅·乌鲁蒂亚率领的 4国科学家前不久进入尤卡坦半岛海域,对闻名于世的“奇科苏卢布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科学家在加拿大西部艾伯塔省发现了一个疑似的巨型陨击坑。由于时间和冰川磨蚀,大部分证据已经被抹去,当时科学家还不能确定这个坑究竟是不是陨星撞击地球所致。最近,经过地质学和地震学研究,科学家宣布,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陨击坑。这次天体撞地球发生在大约7000万年前,它当时造成的陨击坑直径达8千米,深度达1600~2400米。科学家推测,如此规模的撞击一定会把大量残骸甩进空气中,造成全球性后果,而且影响时间可能长达几十年。要是这么大的陨星今天撞在同样的位置,那么加拿大西南部城市卡  相似文献   

3.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就像月球曾经是地球的一部分一样,冥王星的最大卫星--卡戎原来可能也是冥王星的一部分。科学家说,几十亿年前,冥王星可能遭遇过一次大规模的碰撞,组成冥王星的一部分岩石被分离并进入太空,最终形成了卡戎,这一过程和月球的形成过程完全相同。科学家模拟了一颗直径为1600千米至2000千米的天体撞击冥王  相似文献   

4.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千米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10,(7):4-4
<正>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近日宣布,他们对墨西哥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最新研究发现,一颗城市大小、直径约为15千米的小行星在6500万年前撞击了地球,导致恐龙以及当时地球一半物种灭绝。  相似文献   

6.
类地天体上的陨击坑及陨击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中为  陆玲 《科学》2006,58(6):40-43
1994年休梅克-利维9(Shoemaker-Levy 9)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引起了人们关注地球被陨击的问题。虽然地球上已识别的陨击坑不多,但月球、水星、火星等类地天体上普遍存在的大量陨击坑使我们认识到,陨击作用是类地天体的主要地质过程,陨击事件有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广西博白县及百色盆地玻璃陨石裂变径迹年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峰 《科学通报》1994,39(15):1396-1396
玻璃陨石之所以引起各领域科学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介于地球和天体物质之间冲击过程的综合产物,即地球外物体超速撞击地球表面的结果.人类从未观察到玻璃陨石降落或形成过程,玻璃陨石的研究将提供地球历史上天体物质冲击地面的撞击事件,从而推演其母岩和源坑.  相似文献   

8.
<正>一堆被淹没的植物和动物化石生动地展现了6 600万年前那场几乎终结了所有生命的大灾难。6 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在如今的墨西哥海岸撞击了地球。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陨星坑,被称为"奇克苏鲁布",并引发了数千英里外的剧变,包括现在的北达科他州。当时的场景会是什么样子?是大火烧毁了方圆数英里的土地,还是特大地震和难以想象的巨浪?最近科学家在北达科他州发现了大量的化石,这些化石以无与伦比的细节,清晰地捕捉了巨大的末日撞击瞬间: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11,(6):5-5
一项新研究显示,刚果(金)境内的—个圆形大深坑是中部非洲迄今已知的第一个陨击坑,地球上的已知陨击坑总数由此增加至182个。一名德国地质学家早在1919年就描述了这个被称作“累兹”的结构,但当时不可能确定这个17千米宽的地貌是由陨星撞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美国航天局在太空导演了一出绚丽壮观、完美无缺的“焰火”大戏:“深度撞击”,探测器极其精确(误差仅1米)地击中了坦普尔-1彗星,成功地在太空进行了首场人工撞击“表演”。时隔一年,美国航天局在近日又公布了一项撞击月球南极的计划,定名为“积极接触月球表面”,目的是希望能成功找到月球存在水的证据。根据计划要求,2009年1月人类将上演撞击星体(月球)的第二场大戏!到时在月球南极表面会有大约1000吨月面尘埃和碎片冲向64千米的高空,在月面上撞出一个直径30米、深4.5米,有1/3个足球场大小的巨型坑,人们在地球上借助望远镜就能观…  相似文献   

11.
景明 《大自然探索》2003,(10):75-75
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公布了一幅高清晰度的照片。此照片被认为是科学家终于找到了历史上地球曾遭受一颗巨大彗星或小行星撞击的证据。据说,那次撞击在地球上留下一个180千米宽、900米深的大坑。科学家早在1980年就已经注意到这个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的大陨石坑。但由于它藏在石灰石岩层下,即使人走在上  相似文献   

12.
陈力 《自然与人》2011,(1):32-35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地外天体是否对地球发展史产生过影响?天体撞击与生物灭绝的关系又是如何?这些问题听上去有些“杞人忧天”,却并非无稽之谈——事实上,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3.
黄鱼是个“乐天派”,欢喜歌唱。其汛期发声频谱为400~1000千赫,峰值频率为800千赫,在100多米远的海区内,可闻其音。古代田九成著的《浏览志》云:“石首鱼每岁四月末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据科学家研究,它的发声旨在威慑御敌或寻求伴侣。  相似文献   

14.
新知短信     
人类导演"关地大冲撞"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千米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在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来自中国和法国的科考专家及地质学家,围绕东兰的地质资源开展了首次联合科考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科学家探测了一个长达16.5千米的地下洞穴,并在其中发现了一个深度超过420米的天坑。2016年3月3日,科考人员进入天坑进行探险。  相似文献   

16.
<正>科技时代的天文观测技术仅仅问世了几十年,2017年以前,任何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天体都还没有被天文学家观测到,但是在2017年,一颗长长的太阳系外天体闯进了太阳系,它的长度只有200~300米,就像是一艘带着人类好奇心的宇宙飞船,科学家给它起名叫作"奥陌陌"。  相似文献   

17.
太阳系撞击年代学是研究太阳系固态天体表面撞击成坑的时间序列的学科。它是在对地月系、类地行星等太阳系固态天体表面不同地质单元上的撞击坑形态、密度及大小分布的观测和统计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行星表面年龄测定方法。《太阳系拉击年代学》一文介绍这一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09,(2):6-6
天文学家最近报告说,根据“卡西尼号”飞船的探测结果,从土星的卫星恩克拉多斯(土卫二)表面喷出的超音速水蒸气流,都来自那些大小相当于一个专业体育场的喷口。2005年,科学家首次注意到,在土卫二的南极地区正在喷出由水蒸气和尘埃组成的喷流柱。随后,他们确定了这种热水喷泉的喷射速度约为每小时1609千米,并且这些喷射流都来自于同一个长约160千米的条状地带。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度《自然》新闻人物:在应对墨西哥湾泄油事件过程中,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局长简·卢布琴科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的沉着和镇定,成功塑造了科学家的政治及社会角色,显示了科学家应该如何回馈社会的气度——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10,(4):4-4
<正>最近,科学家在梳理人造卫星的探测数据后提出,海平面的轻微起伏表明澳大利亚卡奔塔利亚湾海底存在两个大型陨击坑,它们的直径分别为18千米和12千米,产生于大约1500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