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控核聚变:变出个太阳给你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豫 《创新科技》2005,(3):42-43
<正>自从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竞相发展节能技术,但是人类目前可利用的能源资源毕竟有限,主要能源将在未来几十年至100多年的时间内枯竭。今后几十年里,世界各国为争夺石油资源将不可避免发生国家间的冲突乃至战争,最近的伊拉克战争就是争夺石油资源最好的例子。同时,传统能源还会带来环境问题,如温室气体的增加可引起气候变化等。  相似文献   

2.
探索中的可再生能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资源开发现状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不少国际问题专家预测: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地球上有限的各种资源日益枯竭,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爆发为争夺能源、水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战争。这一预言不幸言中,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及2003年3月爆发的对伊战争,无不带有争夺世界有限石油资源的种种痕迹。  相似文献   

3.
自从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竞相发展节能技术,但是人类目前可利用的能源资源毕竟有限,主要能源将在未来几十年至100多年的时间内枯竭。  相似文献   

4.
天津海水淡化技术国内领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厚军 《天津科技》2005,32(2):8-10
说到海水淡化就不能不谈淡水资源短缺,目前海水淡化已经从用来解决船舶、岛屿、码头等应急引用水发展到解决沿海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成为沿海缺水国家和城市淡水资源的一个重要补充。20世纪初,国际上就有“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石油、21世纪争水”的说法,在经历了石油危机后更有人预言:20世纪人类已经为争夺石油资源发生战争,21世纪将有可能为争夺水资源而再次发生战争。第47届联合国大会更是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号召世界各国对全球普遍存在的淡水资源紧缺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目前,全世界大约1/3的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相似文献   

5.
自从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竞相发展节能技术,但是人类目前可利用的能源资源毕竟有限,主要能源将在未来几十年至100多年的时间内枯竭.……  相似文献   

6.
最近,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伯纳德·F·格罗斯林发表了一部有关世界石油资源的巨著《寻找石油》。在该书中格罗斯林多次指出,拉美的石油资源将超过中东,石油作为影响世界经济力量的杠杆将在今后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逐步由中东转向拉美。格罗斯林认为,从目前情况看,至少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可供开采的石油将超过沙  相似文献   

7.
实行全球能源战略,建立全球供应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能源战略问题是世界各国 ,特别是各大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因为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 ,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也是我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宏伟任务 ,实现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是国际外交舞台上的重要筹码 ,是引发军事冲突和战争的重要因素。当年的海湾战争和今天的伊拉克战争都与石油资源问题密切相关。在当今形势下 ,我国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源的需…  相似文献   

8.
世界电动汽车的发展与种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晨光 《科技潮》2004,(9):38-39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世界范围内汽车工业持续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带动和支撑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汽车尾气排放及对石油资源的过度消耗所引发的环境、能源问题也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汽车以其良好的环保、能源特性开始成为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和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带来的危机以及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生物柴油以其优越的环保性能受到了各国的重视。生物柴油较系统的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得到了大力发展,许多国家都制订了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在世界各国的能源战略中,都把生物柴油作为解决后石油时代的一种新能源。  相似文献   

10.
能源焦点能源已越来越成为世界发展的焦点,电力更是现代社会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从原始社会利用火,到现代社会利用电能、核能,能源每“前进”一步都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社会和谐、国家富强都要靠能源来支撑。目前全世界每天要消耗8400万桶石油,我国每天要消费600万吨以上标准煤。已探明的世界石油资源按目前消费水平仅够40年消耗。我国的能源形势更加严峻,石油资源仅够开采14年,原油进口已破亿吨大关。超级大国为了争夺石油,不惜大打出手,能源已变为维系生命线的战略资源。2005年我国发电量达到24747亿KW·h,…  相似文献   

11.
晨光 《科技资讯》2004,(9):38-39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世界范围内汽车工业持续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带动和支撑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汽车尾气排放及对石油资源的过度消耗所引发的环境、能源问题也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汽车以其良好的环保、能源特性开始成为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和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务委员姬鹏飞同志就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关系的一些问题,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问:在当前紧张的国际形势下,各国人民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十分关心.请你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答:当前的世界的确很不安宁.国际局势动荡多变.两个超级大国争夺激烈,旧的"热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石油资源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社会生活,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到几十年以后。然而我们仍然对这个目前地球上最基本的资源存在很多误解,并且对于石油资源仍然存在诸多疑问与争论。世界石油资源即将枯竭,还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石油储量?石油的时代会在我们耗尽石油资源前终结吗?目前世界石油资源的日消耗量已经达到了最高点,还是已经开始下滑了?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寻找新的能源是目前重要的科研课题之一.由于煤、石油等天然燃料已少得只够人类用几十年——一百年,因此,世界各国对各种可利用的能源进行了广泛的开发和研究,受控聚变能源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受控聚变原料是海水中的氘,对人类来说,可算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了.加之它是比较干净的能源,从原理上来说又是可行的,因此,它以巨大的吸引力吸引了广大科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催化是横跨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在石油化学、材料、环境、能源、制药等工业部门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是产油大国,更是石油的消费大国。近年我国持续的快速经济增长带来的对石油需求的突飞猛进式的提高更是引起世人的关注。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耗竭,以及石油的日益重质和劣质化,加上环保的压力,石油资源的高效、清洁化利用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近百年来,炼油及石油化工中的催化剂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一直是世界催化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近年来在炼油石化的若干重要过程的研发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就总体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能源是人类的一个大问题,曾经发生过的许多战争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争夺能源。每次中东地区一打仗,石油的价格就猛涨。因为,世界上的一次性能源中有40%的能源都是由石油提供的。所谓一次性能源,就是消耗了不再有的能源。据  相似文献   

17.
最近,日本暴发了近万人感染O—157大肠杆菌的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据报道,在日本大阪府几十所小学和保育学校相继有9000多名儿童发生食物中毒,近10人死亡,几百名需要住院治疗,并在其中半数以上患儿的粪便中检出O—157型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经对食品认真化验检查,日本仙台市和  相似文献   

18.
王飞 《世界知识》2022,(16):60-62
<正>世界正处于一场可再生能源革命之中。作为自然界中密度最小、最轻的金属元素,锂(Lithium)由于能够高效储能,被广泛应用于高能电池、石油化工、冶金、航空航天、核能发电等传统和高新技术领域当中。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由于制造电动汽车对电池需求的暴增,到2040年全球锂需求将增长42倍。因此,世界各国加快了对锂矿资源的争夺。  相似文献   

19.
亦冬 《特区科技》1994,(4):29-30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与农业,钢铁、能源、汽车相并列的五大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跨世纪的新兴产业。未来十年,将是世界各国抓住机遇发展信息产业的十年,在未来的十年中,世界信息产业将朝着十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催化是横跨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在石油化学、材料、环境、能源、制药等工业部门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是产油大国,更是石油的消费大国.近年我国持续的快速经济增长带来的对石油需求的突飞猛进式的提高更是引起世人的关注.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耗竭,以及石油的日益重质和劣质化,加上环保的压力,石油资源的高效、清洁化利用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近百年来,炼油及石油化工中的催化剂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一直是世界催化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近年来在炼油石化的若干重要过程的研发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就总体的基础研究水平来说,我国与欧美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