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一部悲剧小说,其主人公祥子的艺术形象是一个悲剧形象。祥子原是一个破产的农民,从小“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生活无着,十八岁那年流落到北平的十字街头,渴望在这“首善之区”寻找一条生活的出路。在北平,凡是以卖劳动力能挣钱的事,他几乎都干过了。最后,看到拉洋车容易挣钱,就以此为自己的固定职业,想在二、三年或三、四年内,用自己挣来的钱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自食其力的自由车夫。“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  相似文献   

2.
试从祥子这个主人公入手,全面深入地挖掘《骆驼祥子》的悲剧意蕴。祥子的悲剧决不仅仅是以往论者所关注的经济上的无法翻身。他的悲剧除了买车愿望不能实现的事业悲剧外,还包括屈从虎妞及不能与小福子结合的婚恋悲剧和最终丧失生活理想、善良品质的“人”的悲剧。祥子的悲剧是社会悲剧。造成祥子悲剧的具体根源有刘四爷的有序剥削、孙侦探的无序掠夺、虎妞的婚姻讹诈等等,总之是那个“虎”吃“骆驼”的“动物世界”。老舍先生对祥子悲剧根源的揭示既是具体生动的,又带有一定的象征色彩  相似文献   

3.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优秀代表作,他真实地描绘了"老实,规矩,要强"的人力车夫祥子堕落的过程,又是一个命运和精神两方面都向车夫群体认同的过程。对这一悲剧充满激情的叙说,透出的是老舍温厚的人道情怀。  相似文献   

4.
正“你期望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拥有正面的信念,一切就会顺利。”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往往存在于周围人的羡慕、敬佩和高度期待中,他们每次也自然不会掉链子。你有没有常听到父母或周围人说:怎么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可笑的是,你每次也都没有“掉链子”。罗森塔尔实验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到一所乡村小学,他从一到六年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代,巴金、老舍的创作就显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文化取向上看,巴金属于思潮情感型,兼辅以人性、文化的内涵,老舍则是以文化风俗为主,又具备了一些政治、伦理的色彩.他们均在多种视角的层面上突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鸣风和虎妞,是巴金的《家》和老舍的《骆驼祥子》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就其反映20年代旧中国的社会生活、体现作家审美选择等方面来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虎妞是一个老北平车主老板的女儿,后来成为一个普通车夫的老婆.带着剥削阶级的占有欲念,她一直追求着自身所理解的“爱情”.由于主人公阶层及文化背景所…  相似文献   

6.
<正>雨天,外面的雨丝透过窗,落在我正翻看的书上,这是我最喜欢的小说——《骆驼祥子》。这部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老舍,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没爸没妈、单纯质朴的年轻人祥子,小说讲述了祥子从农村到城市谋生的故事。祥子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他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坚韧的精神,为了实现梦想不断努力,省吃俭  相似文献   

7.
巡警是老舍笔下城市贫民形象系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舍塑造的巡警形象与其他作家不同,老舍笔下的巡警形象具有属性的双重性与性格的矛盾冲突性,这是巡警在庙堂机构与民间文化中均找不到自己的立场,从而陷入了身份迷失的表现.这些巡警形象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彰显出老舍独特的生活体验与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8.
老舍著作的最大特点莫过于他那纯正,地道的“北京味”了。从他一九二六年发表处女作《老张的哲学》到一九六三年写他最后一部重要著作《正红旗下》,大部分都是写北京,写北京的人,北京的景,北京的情。可以说,他写了一辈子北京。然而,老舍一生到处流浪奔波,伦敦、新加坡、青岛、济南、武汉、重庆、纽约等等,都留下过他的足迹,特别是在他从事创作的几十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身处异域,但不管伦敦也好,青岛也好,重庆也好,举笔所写,几乎都是北京──也就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作家成  相似文献   

9.
“早恋”没什么不好现在好多家长都不准我们在中学阶段谈恋爱,说那是“早恋”,他们看到我和男生在一起,就知道乱吼,却也讲不出什么道理来。你能告诉我一些可以让我信服的理由吗?的确像你说的那样,许多家长都只是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却没有讲清为什么不要做。这就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你会认为他们干预了你的生活,限制了你得到快乐的自由。产生与异性交往的愿望,是中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一般说来,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性的理解和体验大致可分为无知、朦胧、爱慕、初恋、钟情五个阶段。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最冷的时候,我的半年大学生活要结束了。盘点一下,发现关于大学的传说都是流言,我的许多憧憬都落了空。据说,在大学图书馆里,会有人不小心把你撞倒,你怀里的“托尔斯泰,会跌出来,他两眼闪出青碧火星:“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书。”  相似文献   

11.
《骆驼祥子》作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其成功不仅在于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社会意义,还在于作品的语言。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使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是老舍先生在深入生活,深入人物内心基础上的匠心独用,体现了老舍语言的一大特点——实而不华,华而不虚,这些比喻具有鲜明的特色——乡土情结,俗而不俗。  相似文献   

12.
《骆驼祥子》作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其成功不仅在于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社会意义,还在于作品的语言。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使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是老舍先生在深入生活,深入人物内心基础上的匠心独用,体现了老舍语言的一大特点——实而不华,华而不虚,这些比喻具有鲜明的特色——乡土情结,俗而不俗。  相似文献   

13.
《骆驼祥子》的英译确立了老舍在国际文坛的地位,其后的三英译本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海外读者对老舍作品的关注。四译本翻译风格各异,表明译者风格是原文作者写作风格与译者翻译特点结合的产物。四译本中最接近原著风格的译作是King译本。  相似文献   

14.
在滇南部中国与越南交界的大山深处生活着一种人,他们没有族称,没有文字,分布在相隔甚远的四个村寨里,共109户633人。这个鲜为人知的群体,自称“莽人”。不管你从本文中看到的是令人震惊的贫困,还是探索者眼中的原生态的生活,他们都是跟我们身处同一个时代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唐结玲 《科技信息》2007,(24):112-114
本文认为老舍的《月牙儿》在其小说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老舍前期小说创作与后期创作的转折点。笔者以此为基点对《月牙儿》、《骆驼祥子》进行了比较,从作品的社会性、文学意蕴、人物的设置等方面重新做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探讨,论证了《月牙儿》是老舍在创作发生转折时,具有先兆性、带头性的作品,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老舍先生的著名话剧《茶馆》,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旧北京市井人的生活画面,看过的人,都觉得京味很浓。茶馆这种服务业,很能反映古都的风貌。早在元、明之际,北京就有茶馆,不过进入清朝以后,这种行业才鼎盛一时,茶馆兴隆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随着“真龙天子”进关的满族八旗子弟们饱食之余而无所事事,他们消磨岁月的一招便是“坐茶馆”。北京的茶馆有好几种:一种是茶饭  相似文献   

17.
《老赶不上趟》的作者,胡絜青,老舍先生夫人。写作此文时年近八十。年近八十的胡絜青,被人称作“老北京”.她昵,也很自信:“对北京,我知道的不比北京百科全书少。”但是近几年,她不象从前那么自信了——“事事都有赶不上趟的感觉”.可不是!来访的法国朋友谈观感:北京到处在盖新房。她认为“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但实实在在的,光是老舍的故居遗迹,年内就有三处要拆了盖新楼;她想建议开辟个“老舍故居”,主  相似文献   

18.
老舍《骆驼祥子》中的国民性批判内涵,只是作为一个隐性主题存在于文本之中,从根本上讲,还是一部社会人性批判小说。作品中融入的老舍的"本土化平民特质",体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人文人道主义"关怀。文章通过"祥子"这一人物塑造的再解读,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老舍这种对普通人的理想、品格和尊严的高度尊重的创作态度,进而追溯了小说独特的非主流视角和平民化创作风格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学界对老舍创作中的异国影响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对老舍作品中的另一异国因素:异国人形象的塑造仍关注不多。而作为一位旅居英国近五年并在英国生活期间走上文坛的作家,老舍塑造的英国人形象就很值得关注。从老舍的整个创作背景看,老舍是以一种通过他者反观自我的文化思路来塑造英国人形象的;而且在不同时期的文字中他笔下的英国人形象是有所变化的。可以说,这种异国形象的塑造不仅折射出自我与他者的现实关系,也反映了作家对自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郭艳 《科技信息》2008,(34):266-266
茅盾和老舍是20世纪中国文坛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由于二人的早期教育和人生经历不同,在文学创作中,虽同为现实主义作家但表现方法和侧重点却大不相同。茅盾的经典作品《蚀》、《子夜》、《虹》、《林家铺子》表现出他“为人生”主张和“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等;老舍的代表作《二马》、《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则透漏出老舍的“批判”性和偏重对市民社会心理重传统观念剖析的文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