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瑞 《河南科技》1992,(8):29-29,11
<正> 电力、建材、化工、冶金矿山等行业的物料粉碎中消耗大量的球磨机衬板、磨球。在磨球的生产中,我省和全国一样,不仅其材质千差万别,就是其生产工艺也花样繁多。如从材质上讲有:各种白口铁球,中锰球墨铸铁球,低合金马氏体球铁球等铸铁球和A_3钢锻打球,轴承钢锻打球,中、低碳钢铸钢球等等。从生产工艺上分为铸造球,锻打球以及铸锻球。对铸造球,根据铸型的不同又分  相似文献   

2.
以40Cr、65Mn和T11A钢为例,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较深入地研究了淬火温度对显微组织影响的规律,得出:随淬火加热温度的连续升高,依次形成隐针马氏体→混乱取向的细针状马氏体→纤维状马氏体→粗片马氏体+纤维状马氏体→更粗大的马氏体片+大量残余奥氏体.文中充分证实,中、高碳淬火钢在光学显微镜下显现出的纤维状马氏体同低磷淬火钢中的板条马氏体显著不同.此外还重点分析了中、高碳钢的高温淬火组织是全部孪晶型片状马氏体,没有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新型高强建筑耐火钢并提高建筑用钢的耐火性能,研究了Mo合金化和正火温度对低碳耐火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Cu+Ni合金化耐火钢A经过正火处理后可获得490 MPa级耐火钢,Mo合金化耐火钢B经过正火处理后可获得590 MPa级耐火钢,且A2和B3耐火钢分别为A和B系列耐火钢中综合性能最优;A2和B3耐火钢600℃屈服强度分别为345 MPa和420 MPa,高于耐火钢对600℃下其屈服强度不小于常温下的2/3的要求,且B3耐火钢的600℃高温屈服强度明显高于A2耐火钢。B3耐火钢中含有较多的M-A岛和尺寸不等的纳米级析出相,局部可见板条马氏体,纳米级析出相可以起到第二相强化作用,从而保证耐火钢具有较高的室温强度和高温强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45钢混合组织在高温回火后的机械性能以及不同直径试件在冷水和热水中冷却后横截面硬度的分布。发现当马氏体量小于50%时,45钢的马氏体 珠光体混台组织在高温回火后的机械性能已基本相同,它主要取决于高温回火后的硬度水平;直径大于50毫米的45钢制工件水淬时的半马氏体层厚度小于5.2毫米,而调质处理的工件的机加工余量一般为5毫米左右。因此认为:在生产上对直径大于50毫米的工件进行调质处理已完全失去意义;在此基础上,文中较详细地研究了热水处理工艺对碳钢机械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并提出采用热水处理取代调质处理。文中充分探讨了这种技术革新的可行性,依据和优点。  相似文献   

5.
低碳合金钢由于含碳量低,合金成分也低,为提高低碳合金钢的性能,使之达到高合金的性能,低碳合金钢的热处理难度很大也很关键,对于含碳量小于0.25的低碳合金钢淬火若使淬火后硬度达到400HB以上,马氏体含量90%以上,要求淬火液温度不能大于30摄氏度,淬火液水流流速大于0.6米/秒,同时严格控制转移时间,这样才能保证低合金钢的淬火质量。  相似文献   

6.
将60Si2Mn弹簧钢经不同奥氏体化温度淬火后低温回火,对喷丸强化后的残余奥氏体进行了测定,对多冲疲劳抗力指标进行了喷丸前后的对比,提出了60Si2Mn钢经1000℃加热淬火+250℃回火+喷丸处理后的试样,其多冲疲劳寿命与不喷丸相比可提高约3倍.冲击断口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片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混合组织的断口属韧窝型,具有较多的撕裂棱,说明60Si2Mn钢具有较好的塑性,这与微观断裂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Q550属于高强度低碳微合金钢,它在生产制备时采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微合金元素使钢的奥氏体在转变之前的热变形过程中达到了合理的组织状态,在转变后得到更细小的铁素体晶粒,从而使钢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的配合。而金属材料的高温塑性的变形行为是制定其"扭转、轧制、挤压"等热加工工艺的实际理论依据。所以在研究Q550低碳微合金钢的高温塑性和变形时所出现的变形条件、流变应力行为等以及在变形过程中的回复再结晶行为等,为Q550低碳微合金钢轧制等热加工组织、性能控制、工艺制定提供坚实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Q550属于高强度低碳微合金钢,它在生产制备时采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微合金元素使钢的奥氏体在转变之前的热变形过程中达到了合理的组织状态,在转变后得到更细小的铁素体晶粒,从而使钢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的配合.而金属材料的高温塑性的变形行为是制定其“扭转、轧制、挤压”等热加工工艺的实际理论依据.所以在研究Q550低碳微合金钢的高温塑性和变形时所出现的变形条件、流变应力行为等以及在变形过程中的回复再结晶行为等,为Q550低碳微合金钢轧制等热加工组织、性能控制、工艺制定提供坚实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14%Cr-5%Ni-1%Mo马氏体钢热处理后在400℃长期时效,强度增加,韧性降低,合金脆化,经扫描电镜、Mossbauer谱和俄歇电子能谱技术等分析表明,全金脆化与有害元素和合金元素Cr、Ni、C等在原始奥氏体晶界上微偏聚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ANSYS软件对高碳钢马氏体相变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选用非扩散型相变经验公式、等效热容法建立相变过程组织变化、温度的耦合分析模型,通过动力学曲线获得残余奥氏体的分布趋势。结果表明:T12钢试件因含碳量增大,热扩散过程和导热程度明显减少,水淬过程中表面与心部的冷却速度更加均衡,并且相变动力性较弱,相变阻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低碳城市的概念2008年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从此低碳经济理念在很多城市蓬勃兴起。上海、保定、杭州、苏州、无锡、吉林、成都、德州、贵阳、扬州、广元、厦门等城市纷纷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常用热模钢5CrMnMo为研究对象,从控制马氏体形态,获得板条马氏体加下贝氏体组织,防止产生上贝氏体,减小淬火应力出发,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下的组织和性能,以及先经M_s点以下不同温度等温,然后进行下贝氏体等温淬火的复合等温处理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880℃加热、170℃等温、而后于230℃等温、480℃回火的工艺可获得最佳强韧性配合。用复合处理工艺处理5CrMnMo钢高强度螺栓头热镦模,寿命比原工艺处理的模具提高2-3倍,并无一例开裂,变形小。  相似文献   

13.
<正>在环境压力日趋加大的今天,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全面实现低碳生活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本文,笔者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简称洛阳石化)河阳家园小区为例  相似文献   

14.
本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低碳钢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及TX-100对其腐蚀的影响。在30℃至45℃范围内,TX-100随浓度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缓蚀作用,且温度升温缓蚀作用增强。根据实验结果,对缓蚀机理和腐蚀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X-100在低碳钢表面上发生了吸附,这种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式。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而发展低碳经济的保障是低碳技术。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大量投资于低碳技术的研发利用,以期占领低碳经济的制高点,因此,我们也必须重点发展我国的低碳技术,才能在未来的低碳世界中获得"话语权"。本文阐述了在我国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的重大意义以及当前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住宅的发展以低碳化、智能化为趋势,其中,低碳是基础性要求,智能是实施低碳基础性要求的必要手段。一、住宅低碳的提出背景目前,世界住宅建筑的发展以低碳和智能为主流,国内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多为50年,因此,在设计阶段就需要通盘考虑住宅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住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载体,居住环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感;住宅是为人们提供憩息的港湾,其设计与建造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的高低。亲近自然、环保可持续的住宅设计才是未来住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N_2气氛中,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不同平均粒径(12~100nm)的Fe-29wt%Ni合金超细微粒样品.它们是马氏体α'(bcc)和奥氏体γ(fcc)的混合体.每个微粒是一单晶体(bcc或fcc).随样品的平均粒径减小,马氏体体积分数明显增加.在加热过程中,随平均粒径减小,α'→γ逆马氏体转变温度(A_s和A_f)降低,转变温度范围(A_s-A_f)变窄.在冷却过程中(直到77K),没有发现γ→α'马氏体转变.对奥氏体稳定化和马氏体及奥氏体的产生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低碳并不一定舒适,同样,舒适并不一定低碳.在全球低碳环境下,社会追求的是低碳旅游,但旅游者往往看重的是舒适旅游.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低碳旅游与舒适旅游的相关概念,阐述了低碳旅游与舒适旅游的特点,以人为本,基于利益相关者原理,从宣传与观念、管理与服务以及规划与技术等方面探讨了低碳旅游与舒适旅游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本文就建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严格遵循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对钢铁企业低碳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建立钢铁企业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神经网络构建钢铁企业低碳供应链绩效的模糊评价模型,借助该模型对福建省5家钢铁企业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合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