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血栓类疾病已日益严重,成为当今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基于溶栓药物的治疗是血栓类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概述了血栓的类型、形成机制及溶栓酶溶栓机制,然后总结了溶栓药物的发展、新型天然溶栓酶及制剂、溶栓酶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获得溶栓效率高、成本低的新型天然溶栓药物是未来血栓类疾病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溶栓剂蛋白质工程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溶栓剂蛋白质工程方面的新进展,主要涉及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链激酶(SK)、葡萄球菌激酶(SAK)、DSPA及TSV-PA的研究进展。一些PA突变体及新型溶栓剂,如K2P、TNK-PA和STAR等的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在延长体内半寿期、增强对血纤维蛋白选择性和溶栓效率等方面有较大的改进。但溶栓治疗造成的颅内出血等局部性出血问题仍是目前的难题之一,说明新型溶栓剂的研制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院前和急诊CCU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前和急诊CCU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必要性.方法:院前与急诊CCU确诊急性心肌梗塞,排除溶栓禁忌证即开始溶栓,以“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为标准判断疗效.结果:院前与急诊CCU溶栓时间提前,其3h,3~6h溶栓率、再灌注率明显提高.结论:院前及急诊CCU有必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及时溶栓.  相似文献   

4.
芽孢杆菌纤溶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芽孢杆茵纤溶酶是一种微生物来源的新型溶栓酶,作者研究了pH,温度,金属离子及某些有机物质对该酶稳定性的影响,应用“系统数值化及数值全面反馈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系统行为控制实验,优化了酶复合稳定促进剂.同时,为研究其作为溶栓药物的应用前景,在模拟人体胃肠环境中对该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胃环境中酶活损失较大而肠道中相对稳定,有望开发为肠溶型溶栓新药.  相似文献   

5.
观察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40列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检测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论尿激酶有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源纤溶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栓疗法是目前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安全可靠并且有效的方法,采用传统的溶栓药物在治疗血栓病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应用也受限制.目前,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纤溶酶制成新型的溶栓药物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从不同微生物中所提取和纯化的纤溶酶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生物学活性及开发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7.
H Van den Bossche 《Nature》1978,273(5664):626-630
Although several good antiparasitic agents are available, new drugs are needed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such as chloroquine-resistant malaria, Chagas' disease, leishmaniasis and filariasis. The 'semirational approach' should be the basis for their synthesis.  相似文献   

8.
血栓形成过程与其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凝固过程结构状态改变及其密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物理学方法,对新血样标本,取其自然凝结的血栓,对凝血块密度参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栓密度伴随血凝块形成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使其密度随血栓凝龄的延长成正相关,反映了血液凝固状态的变化伴有物理参量的明显改变。结论研究表明血栓密度具有随凝龄改变的特征,这对于研究血液凝固结构状态变化,提高血栓超声消溶效果及其临床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线虫实验模型系统研究调节器官发育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基因,且发现这种基因在人体中也存在,这一成果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的发现为艾滋病、肿瘤和癌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寻找新方法的可能,将在人类战胜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血栓动脉内溶栓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近些年随着溶栓药物的应用,介入导管技术的快速发展,动脉内溶栓技术已经成为急性血栓的主要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上广为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网络与知识传播网络互动的集群超网络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集群中社会网络和知识网络如何相互作用的问题,构造了由社会网络和知识网络构成的超网络模型.根据超网络中的社会关系水平和知识传播种类2个决策变量,建立了个体基于知识种类、社会关系价值、知识传播的风险、收益、成本等不同偏好下的多目标最优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得到同时满足所有个体最优目标约束条件的社会关系水平和知识传播种类的分布(流),发现了超网络的均衡状态.最后,通过对浙江产业集群发展内在机制的剖析及对南浔周边麻业集群的实证结果,佐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血栓前体蛋白(TpP)是血栓中不溶性纤维蛋白的直接前体,对TpP指标的监测可以为临床早期发现血栓形成,实施临床早期抗凝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TpP不仅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常见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上显示出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半衰期长的优点,在其他一些相关疾病领域,也开始得到重视。随着TpP在临床诊断领域意义的逐步显现,将会有更多相关的研究开展起来,为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探讨了知识经济中知识的含义,认为知识经济是产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新阶段已悄然降临.然后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区域性和综合性等几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Identification of the platelet ADP receptor targeted by antithrombotic drugs   总被引:97,自引:0,他引:97  
Platelets have a crucial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normal haemostasis, and perturbations of this system can lead to pathological thrombus formation and vascular occlusion, resulting in strok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unstable angina. ADP released from damaged vessels and red blood cells induces platelet aggregation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integrin GPIIb-IIIa and subsequent binding of fibrinogen. ADP is also secreted from platelets on activation, providing positive feedback that potentiates the actions of many platelet activators. ADP mediates platelet aggregation through its action on two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subtypes. The P2Y1 receptor couples to Gq and mobilizes intracellular calcium ions to mediate platelet shape change and aggregation. The second ADP receptor required for aggregation (variously called P2Y(ADP), P2Y(AC), P2Ycyc or P2T(AC)) is coupled to the inhibition of adenylyl cyclase through Gi. The molecular identity of the Gi-linked receptor is still elusive, even though it is the target of efficacious antithrombotic agents, such as ticlopidine and clopidogrel and AR-C66096 (ref. 9). Here we describe the cloning of this receptor, designated P2Y12, and provide evidence that a patient with a bleeding disorder has a defect in this gene. Cloning of the P2Y12 receptor should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better antiplatelet agents to trea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综述了脑卒中治疗药物的临床使用现状和研究进展.笔者从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纤和抗凝药物以及神经保护药物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研究概况和研究热点,分析了脑卒中治疗药物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脑卒中药物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查询重组是数据集成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模块之一 ,关于数据源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联系的描述 ,是其首要任务 .在基于IA(InformationAgent)的数据集成系统中 ,可以利用多Agent系统中的匹配 (Matchmaking)机制来实现查询重组 ,本文首先给出在这种环境下查询重组模块的工作流程 ,然后提出一种知识表示中的框架来描述数据源和用户查询 ,以便系统高效地进行框架匹配和查询改写  相似文献   

17.
首先回顾了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综合评述了相关阶段的特征,然后,在分析国土资源信息化应用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知识管理与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关系,指出知识管理是国土资源信息化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最后,初步规划了国土资源知识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附壁血栓的危害性众所周知,其临床中的诊断、治疗手段已经日趋先进、完善.现就如何预防,从流变学的角度对附壁血栓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野生动物为病源的SARS的暴发和流行,使得人们更加关注野生动物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尤其是近30年来新出现的各种传染病的自然宿主几乎都是野生动物,新的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出现。迫切地要求我们如何避免和对待这种疾病的再度发生,如何处理人与野生动物之问的关系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人类应该认识自身的位置,尊重自然和其它生物。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措施,保障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安全接触.人类要懂得,只要保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健康,才能真正维护人类自身的继康.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疾病基因的发病机制和基因重组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作为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为生命科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的技术手段,也为工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医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