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X射线的发现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它们被称为19世纪末实验物理学的三大发现。这三大发现引发了20世纪前30年的物理学革命——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1928年狄拉克创立了量子力学,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记者:提起您的名字,我们想到的不仅是您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您还是当今国际实验物理学领域的佼佼者。可以谈谈实验物理学与百姓生活有什么样的关联吗? 丁肇中:你问得好。这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100多年前,居里夫人发现了X光,那时大家都认为X光是没有用的东西,但你看看过了30年,X光广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天然放射性的发现(1896年),同X射线的发现(1985年)和电子的发现(1897年)一道,突破了经典物理学的旧框框,使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由宏观、低速领域推进到微观、高速领域,改变了人们关于物质和物质特性的传统观念,在物理学的发展中产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揭开了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天然放射性的发现(1896年),同X射线的发现(1985年)和电子的发现(1897年)一道,突破了经典物理学的旧框框,使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由宏观、低速领域推进到微观、高速领域,改变了人们关于物质和物质特性的传统观念,在物理学的发展中产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揭开了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天然放射性的发现(1896年),同X射线的发现(1985年)和电子的发现(1897年)一道 ,突破了经典物理学的旧框框,使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由宏观、低速领域推进到微观、高速领域,改变了人们关于物质和物质特性的传统观念,在物理学的发展中产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揭开了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文章用X射线实验仪系统研究了X射线强度的衰减规律,讨论了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物质厚度的关系,以及X射线的衰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对于利用X射线实验仪系统开展X射线系列实验和促进原子物理学教学改革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现代物理学的开端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这三大发现打破了物理学已经达到最终绝对真理的迷梦,揭开了物理学革命的序幕,从而使物理科学由原来的宏观、低速领域向微观、字观和高速领域进军。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物理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理论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结构和基本粒子等的发现将物理科学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物理科学的长足进步促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1995年是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1845年3月27日—1923年2月10日)诞辰150周年,也是他发现 X 射线100周年。为了纪念和宣扬伦琴为人类物理学及医学做出的巨大贡献,德国政府专门发行了面值为10马克的纪念币。币的正面印着伦琴像,背面是伦琴用 X 射线拍摄的他夫人手掌的照片。  相似文献   

9.
自X射线被发现以来,射线检测设备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射线检测技术大致可分为3种,即射线照相、实时成像和射线层析。医院里的透视、X光底片、CT及海关安全检查等都是这些技术的应用。工业用射线检测装置的射线能量要高得多,加速器能量高达15Mev,能穿透600mm左右厚的钢板。工业CT装置用于航空工业中复合材料和复合结构以及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工程陶瓷和粉末冶金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材料成分变化的检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据华尔街日报网站克莱夫—库克森(Clive Cookson)日前刊文报道,科学界正在开垦电磁光谱领域最后的一块处女地。一种强大的成像新技术将以兆赫兹辐射为基础,在安全、医学等领域发挥广泛的应用。T射线能穿透衣服,不仅能发现隐藏的武器和炸药,还能区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正如100年前发现了X射线一样,科学界正在探索T射线许多新的用途,前景十分令人振奋,”剑桥大学物理学教授迈克尔-佩珀(Michael Pepper)说。频率在1兆赫兹左右的T射线填补了微波和红外辐射之间的缺口。它本身携带的能量比X射线少许多,因而使用起来更加安全。但是,电子学方…  相似文献   

11.
γ(伽玛)射线的应用,是原子能和平利用的一个组成部分。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次年即发现X射线对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于是人们很快就利用射线来杀死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昆虫,进行食品加工储藏的研究。γ射线和X射线本质上是空间运动着的光子,与光和电磁波完全一样,都是电磁辐射。从194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用射线对汉堡包辐照处理的研究开始,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渐趋于成熟,形成了一门新兴产业——辐照加工业。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特别是在工农业、医疗卫生和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12.
辐射技术是对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和开发一门技术,是原子能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环保等国民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以来,开始了用射线进行保鲜食品、灭菌消毒和化工材料改性的应用研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进入了实用阶段,并形成了辐照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上海光源中心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理论提出了一种产生涡旋X光的方法。研究表明,仅仅通过增益失谐的调节,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的输出就可以从传统的高斯光变为涡旋光。相关成果以研究快报的形式发表在美国光学学会权威期刊《光学》上(影响因子为11.1),这也是该期刊发表的第一项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锥束X射线CT投影的蒙特卡罗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锥束X射线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投影的蒙特卡罗计算方法,对X光子逐次抽样并以随机步长跟踪,将探测器区域内的沉积能量转化为投影信号,使用蒙特卡罗计算工具EGSnrc执行后台批处理计算,得到符合成像物理学的仿真投影.经过合理加速和参数优化,计算量较通用默认设置降低了2个数量级.对生成的锥束投影进行重建,结果显示出预期的射束硬化和散射伪影.该方法易于进行二次开发,贴近真实设备,是锥束X射线CT原型机散射校正的基础.将仿真投影与真实的物理设备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平均误差为1.18%.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的生物物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生物物理学的现状和发展。生物物理学是物理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近十多年来发展很快,它在未来生物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在迅速上升,新近美国不少名大学纷纷成立物理学与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院以及Nature杂志1999经一,二期接连对此所作的显要报道和评论,更令国际科技界瞩目。  相似文献   

16.
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谱仪及其对松针中元素的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小型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谱仪,它是由导管X光透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谱仪组成.谱仪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能量分辨率.使用本谱仪对松树针叶进行了微区分析,得出各种元素沿松针长度方向和横切面径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使用X光透镜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可以实现植物样品的微区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与元素迁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玻璃对X射线的折射率接近1,无法使用传统的光学透镜对其进行会聚或平行调控.将大量毛细管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组合,在符合全反射原理的情况下,对点X光源发射的X射线进行调控;着重于研究整体毛细管X光平行束透镜,利用光线追迹法进行数值模拟,设计仿真模拟程序,模拟出X射线在整体毛细管X光平行束透镜中的传播路径;通过改变毛细管的子管参数和排列方式,使毛细管X光平行束透镜的出射光束出现光束坪区,并设计出出光均匀性80%以上的毛细管X光平行束透镜;通过试验分别使用等径和变径毛细管X光平行束透镜对X点光源进行成像,验证了变径优化对出射光束均匀性的改善作用,其中变径X光平行束透镜的出射光束的发散角低至11.7 mrad.   相似文献   

18.
以硝酸锰为前躯物,采用传统浸溃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锰含量的Mn/MgO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Raman光谱、X射线吸收光谱(XAS)及程序升温还原(H2-TPR)对负载锰氧化物的分散度、氧化态、配位环境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Mn负载量是控制负载锰氧化物分散度和配位环境的重要因素.当Mn负载量小于...  相似文献   

19.
关于SS433     
SS433是一颗星的名字。自从1978年发现它的X 射线及可见光谱具有一系列奇异的特点以来,各国的天文工作者对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可见光、红外、射电、X 光和γ射线各个波段都进行了观测。发现如果我们对SS433奇异的性质能够作出满意的解释,那么,我们就能对天体物理中一些疑难问题给以解决,比如黑洞,就能得到证认。同时,如果我们讨论它  相似文献   

20.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实验中意外发现X射线,这成为20世纪物理学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先导性贡献.伦琴因为这一发现获得了历史上首个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年度).50多年后有位中国作者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中国古人早已发现X射线[1].这篇文章中指出:"稽之我国古籍,确有类似于X光线神奇之物的记载;惜乎缺乏公开的研究,与深造的精神,致湮没不闻,今试举此类文献以考之."这位作者所举文献有以下诸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