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采用化学混凝-SBR法处理含油废水,通过实验考察了物化混凝阶段最佳混凝运行务件,探讨了生化阶段不同曝气时间、污泥质量浓度、温度及pH值务件对系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盐质量浓度对系统活性污泥质量、有机物的降解以及微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混凝和电渗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西山某矿的矿井水进行处理,混凝法主要去除矿井水的浊度和悬浮物质,电渗析法对混凝处理后的矿井水进行脱盐处理.选择了氯化铝、硫酸铁、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丙烯酰胺(PAM)等混凝剂进行混凝处理,然后在不同电压条件下用电渗析法去除矿井水中的硬度和硫酸根离子.结果表明:PAC的混凝效果最好,且吨水处理成本最低;PAC的最佳投量为4 mg/L,浊度的去除率达到了97.71%;电压为10 V、反应时间为100 min左右时,总的离子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经混凝和电渗析法联合处理后矿井水满足饮用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混凝法的机理、影响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及混凝剂研究新进展,对其处理城市污水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混凝-Fenton氧化法对两种不同模拟水样的处理效果,筛选了最佳的混凝条件及氧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混凝-Fenton氧化法对亲水性染料和疏水性染料废水都适合;pH值对混凝-Fenton氧化法影响较大,混凝的适宜pH值为8~10,而Fenton法氧化的适宜pH值为3左右;废水CODCr与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适量的月桂酸硫脲咪唑啉季铵盐(SUDEI)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剂热法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乙二醇中140℃反应24h,制备出了花状的SUDEI-CuS混凝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与UV-Vis等进行了表征,对SUDEI-CuS混凝球形成机理、结构的材料性能进行探索。同时发现SUDEI-CuS混凝球,具有较强的紫外可见吸收。  相似文献   

6.
混凝-气浮与混凝-沉淀法处理含油乳化废水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冷轧车间高浓度含油乳化废水,采用PAFC混凝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药剂用量、pH值、处理时间、原水水质等因素的考查,比较了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气浮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混凝气浮法的综合性能及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混凝沉淀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混凝法分别联合芬顿(Fenton)和O_3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生化尾水。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分别研究聚合硫酸铝铁(PAFC)、H_2O_2以及O_3的投加量对化学耗氧量(COD)、总氮(TN)以及苯酚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分析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当PAFC投加量为2 000 mg/L时,混凝法对COD、TN以及苯酚的去除率分别为10.19%、2.36%以及2.13%;当H_2O_2投加量为0.07%时,Fenton强化混凝法对COD、TN以及苯酚的去除率分别为81.08%、22.49%以及95.84%;当O_3投加量为1 000 mg/L时,O_3强化混凝法对COD、TN以及苯酚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2.63%、30.29%以及100%,对废水起到了良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后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经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采用混凝絮凝法进行后处理,结果表明:混凝絮凝法对难降解有机质的去除十分有效,COD去除率可达到60%以上,特别是微生物絮凝剂的用量少,不产生二次污染,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特别是给水难降解有机质的去除工艺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石灰—聚合氯化铝混凝法,石灰—硅藻精土,纳滤膜法对高硬度矿井水中的硫酸根进行去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聚合氯化铝混凝法由于受石灰自身溶度积的影响对硫酸根的去除率不高,石灰—硅藻净土价格低廉,受自身影响小,故去除效率要高于石灰—聚合氯化铝混凝法,且经济性能高。纳滤膜法去除高硬度矿井水,处理效果极佳,去除效率高,且不用引入杂质离子。  相似文献   

10.
分析、总结了采用混凝气浮结合复合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宰杀废水的工程设计、调试和实际运行情况。实践表明,混凝气浮结合复合生物接触氧化发处理宰杀废水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低温低浊期净水处理过程中药剂及水动力学条件的影响,并对呼延水厂的絮凝工艺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2.
刘飞 《科技信息》2011,(1):375-376
传统的同步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存在着诸如泥龄矛盾、碳源竞争等问题,污水进水的低碳源更是给脱氮除磷带来不利影响。文章综述了目前脱氮除磷新工艺的发展动态,介绍了双污泥—诱导结晶工艺、CDPR-BAF工艺、CWSBR工艺和接触氧化—强化混凝组合工艺,并对新型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内电解-混凝-生化工艺处理长毛绒染色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进行了用内电解-混凝土-生化工艺对长毛染色废水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可生化性很低的废水COD和色度具有较高的去除率,而且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在原水CODCR为400-700mg/L时,出水CODCR低于100mg/L;原水色度为200-300倍时,出水色度低于50保。  相似文献   

14.
血液凝固过程压电响应机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在压电晶体上的凝固,伴随晶体表面质量,粘弹性应力等性能的变化,由血凝阶段的夺电参数变化规律,和血凝过程的生化变化,并注意到压电传感最敏感部分为其他极表面,阐明了血凝三个阶段的复杂压电响应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压电传感方程,及从血凝压电特征曲线上提取血液流变学的信息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温度。  相似文献   

15.
压电法对血液凝固动态过程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在石英晶体电极上微滴血的血凝过程,测定了在血凝过程中压电响应的特征曲线,提出了描述血凝过程的特征压电能参数。  相似文献   

16.
薛郁  陈光旨 《广西科学》1997,4(1):10-12
用联合集过程的动力学方程,讨论了当核为Kl(i1,i2,…,il)=(i1i2,…,il)其中Kl体的结核时,联合聚集过程的胶凝相变的判定和长胶凝点集团尺寸分布的渐近行为。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好氧共基质工艺、厌氧-好氧工艺、混凝以及Fenton试剂处理工艺用于维生素类制药废水的处理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在好氧共基质条件下,葡萄糖人工配水和制药废水的最佳COD浓度比为1:5;厌氧反应器的串联使用提高了反应器中的生物降解效果,有利于反应器的长期稳定运行;混凝工艺适合作为生化处理的预处理工艺,Fenton试剂则不适于处理此种制药废水.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混凝法对陕北某原油处理厂采油废水进行处理。选用三氯化铁作为混凝剂,研究了FeCl3投加量、温度、pH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为:常温条件,废水的pH为8,FeCl3浓度为25 mg/L,PAM浓度为0.75 mg/L,250 r/min的搅拌速度下,快速搅拌2 min,30 r/min的搅拌速度下,慢速搅拌5 min,静置30 min。此时,废水COD由3815 mg/L降到1034 mg/L,去除率为72.9%。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低浊度的某江水为原水,采用一种新型的聚硅酸金属盐混凝剂(Polysilicic acid,Alu- minium and Ferric Salt,缩写为PAFS)进行净化试验.通过试验测定投加不同Al与Fe物质的量的比值的聚硅酸金属盐混凝剂混凝沉淀后水的余浊、色度、残余铝质量浓度及总铁质量浓度,比较了Al与Fe物质的量的比值对聚硅酸金属盐混凝剂的影响,及所表现出来混凝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了PAFS混凝机理是吸附架桥和电中和作用共同结果,初步验证了这种混凝剂处理低浊水质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取吸附-生物降解(AB)工艺B段曝气池进水,投加硫酸铝(AS)和聚丙烯酰胺(PAM)进行化学除磷小试实验,考察了不同投药量下总磷、COD、氨氮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确定了最佳投药量以及化学法和生物法在去除总磷、氨氮、COD和浊度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AS和PAM复配对B段污水中总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AS投加量(以Al2O3计)为9.45mg/L,PAM为0.05mg/L时,TP、COD、氨氮和浊度去除率平均为89.2%、37.7%、71.6%和2.41%。曝气过程中投加AS和PAM复配化学强化除磷,总磷、COD、浊度去除率分别提高了7.3~59.2%、5.0~20.3%、10.9~34.7%,但不能提高氨氮的去除率;在溶解氧足够时,本研究投加量范围的AS和PAM的加入对硝化作用无影响;后置混凝对TP、COD、浊度的去除效果优于同步混凝,但需增加混凝沉淀设备,因此同步混凝更适合于于AB工艺的化学强化除磷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