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相传印度阿育王治斋宴请天下僧道,众人皆已来过,惟独平炉尊者延至日落黄昏之时.王乃问道:"缘何你来得这样迟?"  相似文献   

2.
一切皆禅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云水僧道:"你年纪太小不行。"侍者沙弥道:"年龄虽小,智能  相似文献   

3.
杨群 《科技资讯》2006,(17):158-158
本文列举的三种现象应当说都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独有的现象,不论是英雄群体现象、僧道现象、还是续书现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现象的一种折射,显示的是“中国特色”。续书现象与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有紧密关系,而深植于中国民众中的随大流的现象又与前两种现象大有渊源,这是需要我们深加体会的。  相似文献   

4.
蒙元灭金之后一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只有元太宗举行过一次科举考试,这次考试议自丁酉年,戊戌年举行,起因是丁酉选汰僧道,并且由于考试的不规范性,部分地区延续至己亥年.  相似文献   

5.
宋人岳珂辑《金陀粹编》卷19《家集》10里,收有其先祖岳飞的《金沙寺壁题记》,谓:“余驻大兵宜兴,沿干王事过此,陪僧僚,谒金仙,徘徊暂憩;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往。然俟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建炎四年四月十二  相似文献   

6.
潘之恒在黄山的交游既有结伴登山、赋诗行文的文人之游,也有僧道往来、山中习禅的开山之游,并著述《黄海》,被誉为黄山"山史",为黄山的扬名及黄山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卓著贡献。将潘之恒在黄山的交游著述活动作一考察,既可深化对潘氏文学活动的了解,也对明后期士林交游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7.
《愧郯录》是南宋学者岳珂的一部考证笔记,书中所记内容都是宋朝自建立起至宁宗时的史实,阐发先贤和朝廷所制定的典章制度。该书考证内容十分广博,涉及职官、舆服、礼仪、宗室、科举等制度,此外还保存了地理、宗教、经济、儒学、科技等方面的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书征引的文献亦相当丰富,除前代正史、杂史和笔记外,还有宋代官修史书和官方认可的私修史书以及大量私人撰述,有些文献今已散佚,《愧郯录》所记的内容则保存了这些文献的局部面貌。  相似文献   

8.
《全宋文》、《全宋诗》是汇集宋代诗文的巨著,它们的面世,对促进我国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由于参与整理的队伍庞大,包容的材料相当丰富,编排的体例不一等原因,难免存在着疏漏.根据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可补《全宋文》沈辽散文七篇,由沈辽《云巢编》附录可补《全宋文》蒋之奇散文一篇、补《全宋诗》蒋之奇诗歌一首.并对《全宋诗》收录的沈括三首诗进行辨证,且从《全宋文》中辑录沈括诗歌七首.  相似文献   

9.
银杏树是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古老树种.千百年来中国人崇拜银杏树,主要表现在:视银杏树为福树而广植于宅院、祠堂、文庙、行道、名胜古迹、园林、坟地,视为神树而极力保护,视为圣树和佛树而受僧道推崇;视为神奇和科第吉兆;用作地名、省市县树.中国人崇拜银杏树的原因同其特殊的用途、寿命长、生命力旺盛、内在风韵及传其可帮助人们救难脱险和风水树崇拜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伟 《科技知识动漫》2009,(7):F0003-F0003
相传印度阿育王治斋宴请天下僧道,众人皆已来过,惟独平炉尊者延至日落黄昏之时。王乃问道:缘何你来得这样迟?平炉回答:我赴了天下人的筵席。阿育王奇道:一人如何赴得天下筵席?尊者言:这你就不知了!遂作偈: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相似文献   

11.
李玉洁 《开封大学学报》2005,19(2):13-14,22
艮岳是宋徽宗在位时期用20年时间在国都东京修建的一处胜景。宋徽宗不惜耗尽天下之财富,不惜把人民推向水深火热之中,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然而,当艮岳筑成之时,北宋王朝也走向了灭亡。宋徽宗被俘掠至金国,受到历史无情的惩罚和嘲笑。  相似文献   

12.
金人的音乐建构及礼乐倾向是中国古代乐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音乐制度及用乐实践而言,立国之初便进行大肆的文化移植,礼乐制度成熟之后则努力掩盖宋之影响并凸显民族音乐的主体地位;就金朝乐论而言,金人则更多以乐表现真情实感,重视乐之"兴",在美学层面尚"淡"求"真"。宋、金乐论思想是两个并行的体系,制度层面的沿袭并未形成理论层面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北京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来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测试了10个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化学组成,并和浙江南宋时期龙泉大窑青瓷、寺龙口越窑仿官瓷数据一起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可能来自于南宋龙泉大窑区,少数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可能来自于浙江龙泉其他窑区.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胎、釉料来源和南宋寺龙口越窑仿官瓷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浙东宁绍一带为古越国核心区,汉代起这里出现大量烧制成熟青瓷的越窑,且在汉宋千余年间持续发展.分析了浙东越窑制瓷业集群发展的区位和自然环境,认为当地优质的瓷石矿产分布是越窑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方便的河流运输和丰富的植被分布成为越瓷生产的前提条件;江南独特的人地关系是越瓷装饰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15.
南宋临安城存在三种主要寺院:佛寺、道观和民间信仰。其分布特征主要是分布集中和地域差异,集中分布区为:南山区、北山区、吴山区、城西北区和灵隐区,这五个区的寺庙种类和功能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分布格局与历史地理、官府城市规划、城市形态、居住区人群、寺院功能等各要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叶适,南宋永嘉学派著名学者。其早年即接触佛教,中年读佛经千卷,对佛学造诣颇深,晚年出资重修温州佛教名山松台山寺院,游居其间,并作《宿觉庵记》,流露出他对待佛学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叶适认为佛学为“世外瑰奇之说”,与本朝治乱本不相关: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佛学造诣颇为自许,对学者学佛不得要领多有讥讽。  相似文献   

17.
杜诗“逃禅”一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逃禅"一词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宋以后,文人多用之,但其意义却多有不同,历代注家对此词的理解也多有歧义。杜诗"逃禅",其义实为"逃出禅戒",后引申发展为"遁世而参禅事佛",即逃入禅,同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第三义:禅坐,有类似禅定之状态。  相似文献   

18.
傅建文所著的《长征谣》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它以"长征"这一宏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作为背景,描写了秋水、栀子、柯复古、乔弹匠四个不同经历、身份和内心世界的小人物,在这段特定时期的人生历程和命运走向以及其内心拥有的坚定的信仰,对爱的执着,并愿意为此苦苦追寻,付出青春和牺牲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9.
词与燕乐(俗乐)结合,使得词本身的风貌整体上呈现出民间文艺的特征。南宋时,雅乐的介入,使得词风开始更深程度地转向“骚雅”;而原本的俗乐慢慢融合到其他民间曲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