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复杂构造区,通常应用3D叠前深度偏移。但长期以来这是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近来,随着巨型并行计算机和软件方法的不断发展,使得此项应用成为现实。在较短的处理周期内,我们应用一个实例,利用3D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在估计和验证与逆掩断裂区有关的速度深度-模型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并在最后给出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古龙断陷位于松辽盆地西部断陷区,中浅层采集地震资料在深层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深层偏移距不够,造成深层成像困难,导致基底结构和地层分布特征认识不清,难以满足深层勘探。为此,我们开展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研究,本文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原理以及偏移速度模型精确建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高密度自动速度分析、叠前时间偏移孔径试验及偏移距分组实验,讨论了影响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效果的因素,选择合理的处理参数,对本区资料进行了处理。处理结果表明,与老剖面相比,新剖面深层的成像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杜宏 《科技信息》2011,(35):192-19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性能PC机群的出现,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作为常规偏移成像处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善构造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成像效果的一种有效处理手段。我院在2005年引进了具有64个CPU的PC-CLUSTER计算机系统,使用CGG叠前时间偏移技术(KIRCHHOFF积分法)。其优点是速度分析快捷,运算效率高,适应能力强。通过最近几年对煤田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可明显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显示出其在构造复杂区优越性,较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忠 《科技信息》2012,(29):411-412
在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不大地区,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已成为改善成像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GPU/CPU协同并行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它集GPU硬件的多处理器优势及先进的地震处理算法于一体。GPU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包含的模块有GETOFFSETGROUPPARAM、SEND、CACULATION等。在模块参数中选取偏移网格、最佳偏移孔径、拉伸算子、反假频算子、倾角等。对比GPU叠前时间偏移与叠后时间偏移效果可见.GPU叠前时间偏移比叠后时间偏移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成像效果明显、陷落点反映清晰,解释的陷落柱边界准确.  相似文献   

5.
杜宏 《科技信息》2012,(19):127-12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高性能计算方面出现了一项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技术:GPU/CPU协同并行计算。中国煤炭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引进了恒泰爱普公司基于GPU/CPU协同并行计算的叠前时间偏移软件,将其纳入常规煤炭地震数据处理流程,满足了生产需要。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此偏移技术经济成本低,运算速度快,地震资料处理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渤海西部海域发育复杂的断块小油田群,其中歧口18—2油田是这类小油田群的典型代表,此次研究重点从偏移方法和偏移速度求取2个关键方面展开。通过研究,成像效果改善明显,新识别多个油田内部小构造和小断层,更新了对油田地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以水平层状为假设的常规速度分析和倾角时差校正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倾斜地层反射点弥散问题,而高精度共散射点道集速度分析方法则可以很好地解决。研究优于常规方法的椭圆展开共反射点叠加速度分析方法,用它获得的速度场作为高精度共散射点道集速度分析方法的初始输入。同时,研究等价偏移距单平方根旅行时方程的推导,以及共散射点道集的提取过程及基于共散射点道集的速度分析方法与叠前时间偏移。通过两种方法的组合,从模型和实际资料的试算可以看出速度谱精度得到提高,获取得到高精度速度场,并且获取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的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煤田深部地层由于岩浆岩侵入导致煤层下覆地层结构复杂,同时勘探区内地表存在村庄等障碍物,施工中无法使用规则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叠后和叠前时间偏移都无法确保成像的精度和正确性,导致煤田地质和地震解释工作者对井田整体构造以及岩浆侵入区构造认识不清,进而无法有效保障煤田正常的安全生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中在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思想指导下,结合地质、测井和钻井等资料,按照叠后时间域、叠前时间域以及叠前深度域的速度迭代求取和建模步骤,精确求取地层速度,使用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完成构造成像研究。最终结果使得深部构造和岩浆岩侵入区地层接触关系更加清晰,对于揭示煤田整体构造,特别是深部岩浆岩侵入区翼部陡倾地层的构造成像有了较大的提升。为煤田地质工作者对井田岩浆岩侵入区构造的正确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认为,在煤田复杂构造地区开展叠前深度偏移研究,对改善和提高岩浆岩侵入区的构造成像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理论和实践证明,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是目前最精确的地震波场成像方法。该文在二维叠前深度偏移及偏移速度模型建立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变范围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叠加方法和软件。用三维相移加校正方法在炮集上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并根据三维速度模型构造形态,自动确定偏移后成像孔径进行变范围偏移叠加,提高三维构造形态清晰度。该方法属全波动方程偏移,具有成像精度高,对模型适应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混合法深度偏移是一种精度较高的偏移方法,它在频率空间域和频率波数域交替实现波场外推,具有适应横向变速和陡倾角的优点.Fourier有限差分法(FFD)是一种典型的混合法,但计算表明,该方法用于三维SEG/EAEG模型的叠前深度偏移时,由于速度的剧变,波场外推会产生不稳定现象,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混合法偏移,计算表明,该方法比Fourier有限差分法更加适应横向剧烈变速情况,没有不稳定现象.用该方法对SEG/EAEG模型的炮集数据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取得了较精确的成像效果,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赵喜彬  史春玲 《科技信息》2013,(7):495-495,497
三维地震勘探的适用领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应用的越来越多,如干旱沙漠区、黄土塬地区、山区、岩浆岩屏蔽区、沼泽、水库以及湖区等,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介绍了三维地震勘探在复杂地震地质条件煤矿(湖区)采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谢宏亮 《甘肃科技》2010,26(19):44-46
在处理深层断裂带资料时,首先要做好数据准备阶段,包括建立合理的浮动基准面;解决静校正问题;做好叠前去噪和叠前保幅工作。时间域处理工作的好坏严重影响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效果。通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对深层断裂带的准确成像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油田的精细化勘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最优Born近似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动方程法中的叠前深度偏移是实现复杂构造和岩性地震成像的关键技术。其中,广义屏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它基于散射理论、屏近似和一般Born近似,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是条件稳定的。为了提高算法的稳定性,提出了基于最优Born近似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即对散射波场成像所使用的介质速度横向扰动公式不做任何近似,并且采用与两个延拓深度层中间位置处的地震波场最接近的波场代替层间的平均波场,而不是用上一延拓层处的地震波场代替层间的平均波场。模型试算结果表明,最优Born近似法对复杂地质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保证计算效率和成像精度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东濮凹陷断裂复杂,多断块、多套生储盖组合,叠后偏移成像效果不佳。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这一复杂断块区的应用可以改善成像效果。研究提出了一套以速度迭代为核心、地质信息为约束的求取偏移速度场的改进方法,提高了偏移速度的精度;通过对偏移孔径、最大偏移角度、射线路径、去假频4个关键参数处理的分析,得出适合东濮凹陷地震资料特点的经验参数,减少了以后处理过程中的试验工作量和参数试验的盲目性,有效地提高了处理效率。通过叠前时间偏移,提高了复杂断块地区成像精度,能够准确地落实断层位置和认识断块之间的关系,与井资料的吻合程度较高,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VTI介质角度域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支持VTI介质下的振幅随偏移距/入射角变化(AVO/AVA)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射线追踪的VTI介质角度域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方法。从VTI介质反射波时距关系出发,通过稳健的射线追踪算法建立反射走时和界面上入射角的数值表,进而估算射线路径对应的双程走时及入射角,利用脉冲响应叠加方法实现叠前时间偏移,得到构造图像和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由于在振幅加权因子求取时考虑射线弯曲效应的影响,因此成像保幅性更好。所提方法获得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同相轴平直,且有效入射角度范围更宽,有利于后续的AVO/AVA或反演处理。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测试结果展示了方法的优越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在频率波数域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叠前深度偏移是理想的改善复杂地区和强横向速度变化的地震资料成像技术,对于复杂变速介质成像,常用的时间域成像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必须借助于深度域成像方法,特别是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推导了三维叠前深度波场延拓算子公式,指出其实质含义,并通过模型测试进行了验证,介绍了一种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实现方法,最后进行了偏移算子的误差分析.理论分析与实例计算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勘探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属于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地表复杂,地层倾角较陡,激发条件差,野外施工困难,采用野外静校正、地表一致性反褶积、自动剩余静校正等处理手段,查明了主采煤层的赋存状态,预测了煤厚变化情况,查明了区内落差5m以上的断层,解释了落差3~5m的断点原因。  相似文献   

18.
梁栋  唐小彪 《科技信息》2009,(24):I0088-I0089
本文综述了叠前深度偏移的发展历程,就Kirchhoff积分法、波动方程法、共聚焦技术,概述了其中常用方法的发展历程、优点与不足乃至实现方法的关键技术问题。当前成像研究的热点——保幅偏移也有所涉及。此外,还简述了叠前深度偏移的配套技术:速度分析、基准面校正、验证模型等。  相似文献   

19.
孤西断裂带地质构造十分复杂,速度横向变化较大,该区已进行了三维连片处理,但潜山的构造背景及准确细致的构造形态仍不清楚,制约了对该区带的深入地质研究和评价。采用匹配滤波、叠前数据规则化等技术对叠前连片道集进行精细处理后,再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迭代,并利用层析成像法对层速度模型进行校正,成像剖面信噪比较高、潜山归位准确,内幕清楚,发现和落实了多个圈闭构造。  相似文献   

20.
在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中,西北部复杂的地表地形条件,尤其是在沙漠和基岩出露地区将直接对数据采集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地区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试验对比,选择良好的激发、接收条件,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优化采集参数,获得最佳采集效果;做好每一个处理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处理成果的质量;优化解释流程,采用人机联作解释的方法,不断深化研究,获得了比较好的勘查效果,为矿井采区划分提供了准确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