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评述以科学为中心的“第三种文化”和以人文为中心的“第三极文化”基础上,从文理跨学科的视角,提出了以科学与人文互补为中心的新文化理路。  相似文献   

2.
浅谈人文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绿”色教育。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互通互动,相异互补。人文是为人之本,是民族存亡之根.文章主要着重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人文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指出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出对社会、对人民、对自己从事的事业高度负责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斯诺在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两种文化”,也就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在当时显得弱小,在两种文化之间也存在隔膜。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有人认为,现在科学文化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大行其道。实际上,面对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面对中国越发强势的官本位,面对中国扭曲和破碎的市场,科学文化不是过分,而是不足。当代中国,有待坚守进而弘扬科学文化,由此方可改造传统文化,推进人文文化,以最终推进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美国校园文化的八大特点和三大发展趋势,并从中得到一些豁然开朗的启迪:中国高校应根据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重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协调发展,并加快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外来文化与高校校园自身文化高度整合的步伐,力图使人文文化围绕科学文化形成一种“新人文主义”校园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以世界上最早的两部兰花专论为个案,从研究其富含的人文思想及哲学底蕴,揭示中国科学不发达的原因,并进而审视现代科学“人文文化”精神的缺失。我们不必为过去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感到羞愧,也不应因我们重人文理性而科学理性姗姗来迟就以为别有一方“绿洲”。以现代人文理性和科学理性完成新的“天人合一”──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系统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赵玲 《科技信息》2008,(20):34-34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两种文化不可否认都有自身的特点、功能、作用、价值:因此二者的融合途径并非显而易见.而是以非常隐晦的方式在进行。本文以科学文化走向人文文化与人文文化走向科学文化地方式分别从价值途径、交叉学科途径、人才途径来探讨两种文化融合的途径问题。并将其隐晦的方式明朗化、清晰化。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广泛的文化思潮,以“文化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西方后现代主义”,近年来已经以不可抵御的态势渗透到了我们的文化、人文学术与精神的各个方面,致使一些人文工作者弃学从商、抛荒学术,因而造成了人文学术的危机与人文精神的失落。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中国的人文工作者,一方面应当营造自己独立健康的人格、以增强防腐拒诱的抗力;另一方面,则必须守住传统文化精神这个行将沉沦的最后的家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建立、给人文学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既要批判拒斥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人文学术的渗透以及它对人文精神的噬食,又要开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文学术,当然,这是极艰难的事情。但也唯其艰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文学术才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创新科技》2005,(11):6
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教授盂建伟近日提出,科技领域的创新文化旨在最大限度地激励人们创新。既然这种创新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科技创新,那么它自然要充分体现科学精神。然而,这种创新文化并不是科技文化本身,而是一种激励人的创新精神的文化,所以,光靠科学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整个人文精神的资源,为创造者提供良好的人文氛围、人文动力和人文关怀,让创造者实现人文价值。概括起来,就是最大限度地将科技活动人文化,从而以人文精神推动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9.
创建中国先进文化的关键是对文化观念的创新 ,这集中体现在以科学观念和人文观念为核心的文化观念创新。这组成了决定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现代先进文化的核心。在创建中国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并举。  相似文献   

10.
“书评”栏目由《中华读书报圹书评周刊”主编王洪波先生主持.发表图书评论文章.被评论的图书以高级科普、学术专著及科学文化图书为主,兼顾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技哲学、科学人文、科学家传记、经典科学著作、科学通俗读物、科学道德等内容的图书。欢迎投稿,择优刊登。每篇书评以2100字左右为宜,需配书影,并含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出版年份、定价等信息。栏目责任编辑:陈广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人文价值的角度出发,就2008年北京奥运“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目标,分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奥林匹克追求真、善、美,追求美好光明的精神内涵以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的意义,阐述了现代体育特有的体育景观。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愉悦人们身心的特点,从而说明了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优秀成果,是人文奥运的归位。是把民族的演进为人类的一次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文化中,数学一直是作为“真”、“善”、“美”的典范。然而,本文指出,数学同样是西方文化危机的认识论根源:机械论、怀疑论、科学对人性的丧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都根源于怀特海称之为“实际性误置”的错误。数学与诗歌、逻辑推理审美直觉的协调发展,是人类文明健康延续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3.
对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探讨了“渗透式”和“专题式”教学内容的组织,提出对数学文化教学内容组织的观点:以揭示数学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间的关系为主线,以揭示数学内容的文化意义为手段,以塑造学生的精神文化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白晶 《科教兴省》2008,(1):54-55
渭河.黄河最大的支流,陕西的母亲河。全长818公里.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一支血脉。滋润了三秦千年历史文化。哺育了两岸华夏儿女。 然而.渭河又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二大悬河”。这是无论如何也让人高兴不起来的。多年的灾难让渭河满目疮痍,太多的文字和语言也无法负载渭河在人们心中的沉重了。 “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这曾是诗人眼中的渭河。“上游水干了,中游污染了,下游淤积了。”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渭河。 2007年世界水日,“渭河健康生命行”大型公益活动在西安启动。成千上万的群众在“关注渭河,保护渭河”,“拯救母亲河”的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呼唤人们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持渭河健康生命的有限承载力。 愿实现“生命渭河,人本渭河,和谐渭河”的最终目标。 愿清波荡漾,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美丽渭河早日重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谈到科学和文化,许多人会认为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不仅有较为清晰的界限,而且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孟建伟教授有着独到的见解: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科学有其深刻的文化本性。但由于人们往往更加关注科学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即知识层面的和功利层面的形而下的部分,而忽略了科学中包含的精神内容,即文化层面的形而上的部分,再加上人们通常以为自然科学才是科学,在谈到文化时更多地会想到是人文社科的东西,结果,科学文化的问题通常被大家所忽视。孟教授认为,科学的精髓是文化。当前我们不仅需要强调科学知识的应用和传播,更需要科学文化、科学精神的教育和引导,要让科学的灵魂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灵之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发挥文化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追求科学文化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梦想”,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科学人文主义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是人类进步的双翼,二者的不平衡将使社会无法平稳行进。科学工作者应警惕对人文文化的霸权主义,宽容地理解科学文人对科学负面影响的批评。人文工作者则要警惕对科学文化愚昧无知的妄自尊大,去除狭隘的偏执态度。使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和谐发展,走向汇流与整合。  相似文献   

17.
王直华 《科技潮》2010,(3):48-49
我爱书,也爱读书。碰上一本好书,就像“找到了文学上的爱人”。这引号里的话,是林语堂先生说的。当然,读书不限于寻找文学上的爱人,也可以寻找科学上的爱人、艺术上的爱人。科学文化,人文文化,合起来就是整个人类文化。因此,碰上一本好书,就像“找到了文化上的爱人”。  相似文献   

18.
金慧慧 《奇闻怪事》2006,(6):43-43,41
本着“以校为本,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原则;以“文化立校、特色显校”为办学理念;结合本土文化的特色和学生的人文发展要求,以盆景文化为特色的校本文化在我校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9.
“书评”栏目由《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主编王洪波先生主持,发表图书评论文章,被评论的图书以高级科普、学术专著及科学文化图书为主,兼顾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技哲学、科学人文、科学家传记、经典科学著作、科学通俗读物、科学道德等内容的图书。欢迎投稿,择优刊登。  相似文献   

20.
“书评”栏目由《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主编王洪波先生主持,发表图书评论文章。被评论的图书以高级科普、学术专著及科学文化图书为主,兼顾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技哲学、科学人文、科学家传记、经典科学著作、科学通俗读物、科学道德等内容的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