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中非丝状菌膨胀的原因以及此类膨胀对污泥混合液过滤性能的影响和通过污泥黏度、胞外聚合物和污泥颗粒粒径三方面对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污泥混合液进行了分析;运用死端过滤实验方法,研究了非丝状菌膨胀时污泥混合液过滤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沉降性能与污泥黏度有较好的相关性,活性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是引起非丝状菌膨胀的关键因素;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因反应器中累积的高浓度胞外聚合物所致;非丝状菌污泥膨胀极大影响了污泥混合液的过滤性能,污泥膨胀后过滤阻力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2.
张晓娜  白明松 《科技资讯》2010,(23):117-117
通过研究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污泥负荷、沉降比等数据,找出了引起污泥膨胀的原因。通过添加药剂,调节污泥浓度,污泥负荷、溶解氧等措施,成功地控制了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在氧化沟内投加填料来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载体,考察了系统在投加填料后氧化沟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发现:通过在系统内投加填料,系统的抗冲击负荷、有机负荷和硝化和反硝化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也有效地抑制了污泥上浮和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4.
ABC活性污泥法即是将污泥负荷分为高负荷、一般负荷及低负荷三个区间运行,根据污泥负荷与污泥容积指数的关系进行设计,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净化效率,还防止了污泥的膨胀,是目前理想的生物处理新工艺。  相似文献   

5.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稳定性及其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学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进行了定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构型的反应器对不同类型的冲击负荷具有不同的效应,基质浓度冲击下反应器的稳定性参数值是水力负荷冲击下的1.68~5.44(平均为2.9)倍;ANAMMOX反应器的抗水力负荷冲击能力明显强于抗基质浓度冲击能力;不同构型的反应器对同一类型的负荷冲击也有不同的响应;颗粒污泥床的抗基质浓度;中击能力最强,生物膜反应器次之,厌氧序批式反应器(SBR)最弱;SBR的抗水力负荷冲击能力最强.颗粒污泥床次之,生物膜反应器最弱.模糊综合评价表明,颗粒污泥床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最强,生物膜反应器次之,SBR最弱.  相似文献   

6.
活性污泥膨胀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是最为普遍的处理工艺,而污泥膨胀是该工艺运行中最易发生危害最大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污泥膨胀的类型、诱发机理.指出了污泥膨胀的主要因素有污水水质、溶解氧、污泥负荷、冲击负荷以及运行方式和处理工艺等.并归纳了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污泥膨胀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污泥膨胀的最新成果与研究动态。系统介绍了污泥膨胀的类型,影响因素,相关理论和控制措施,通过对国内外污泥膨胀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该课题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活性污泥法异常现象的探讨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外活性污泥法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对于低负荷,低溶解氧和高负荷种情况,就污泥膨胀现象与污水水质及工艺运行条件的密切关系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和工程实践,对污泥膨胀现象采取相应措施,如药剂法,环境调控,代谢控制及补充元素和选择器等,使污泥异常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供从事设计和操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孝明  汪葵 《科技信息》2010,(36):98-98
本文以丝状菌、运行参数、环境因子和废水水质作为污泥膨胀监测对象,提出用污泥沉降比、负荷、溶解氧、泥龄、温度、pH值及废水水质等指标来预警污泥膨胀,并给出了指示范围。  相似文献   

10.
《太原科技》2006,(9):F0004-F0004
太原大学水污染控制中心结合目前城市污水水质特点和城市生活污水回用现状.将膜工艺与高速厌氧反应器——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结合,对膜-EGSB反应器的快速启动、运行特性、污染物的去除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功开发出膜膨胀颗粒污泥床生活污水回用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性、经济性、稳定性,是适合我国北方节能环保的污水回用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1.
UASB反应器中高效能厌氧产酸污泥颗粒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5,29(5):165-169,186
在产酸UASB反应器中,以配制葡萄糖废水为基质能够快速培养得到高活性、高沉降性的厌氧产酸颗粒污泥,形成高效能的产酸颗粒污泥床,反应器体积有机负荷达210gCOD/L·d时,酸化率为93%;观察研究了产酸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生物相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产酸污泥颗粒化的主要控制条件是在反应器启动初期控制反应器内的PH为4.0左右;最后,探讨并提出了产酸污泥颗粒化机理.  相似文献   

12.
商丘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量八万吨,进水水质变化幅度不大.但在生产运行期间,由于实际需要,在工艺调节方面可能会造成水力负荷变化较大,污泥膨胀发生.致使污泥沉淀性能变差,SVI值不断变大,二次沉淀池内污泥界面上升,回流污泥浓度较低.如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控制活性污泥会严重恶化,对生产运行造成不利影响.通过五年的运行经验,采用沉降曲线法,能直接发映出活性污泥的凝聚和沉淀性能,对控制污泥膨胀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普曝工艺的非丝状菌膨胀问题,对比水质,分析后得出污泥膨胀由于:(1)F/M低;(2)C/N比偏低;(3)吸泥不畅;(4)有消化污泥进入曝气池。控制方法是:控制好参数,加大排泥量,减少消化污泥进入曝气池。本文是对包头市东河东水质净化厂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前后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认为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后受到冲击,C/N值较低是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并实践得到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深圳市滨河污水处理厂采用的传统活性污泥法不能有效进行除磷脱氮、在运行中容易引起污泥膨胀、低活性污泥浓度运行时抗冲击负荷能力差、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弊端,依据相关数据,提出用AB法替代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预期结果为:氮磷去除率大大提高,运行更稳定,增强了抗冲击负荷和抗污泥膨胀的能力,也容易实现自动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康丽萍 《甘肃科技》2010,26(12):90-93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由丝状菌过度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与丝状菌污泥膨胀相关的微生物学和丝状菌生理生态学进行了讨论;介绍了现有的解释污泥膨胀的基本理论,并对丝状菌膨胀的控制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氨氮污泥负荷影响试验和DO影响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浓度亚硝化系统氨氮降解率及亚硝化率均随着NH4+-N污泥负荷的增高而下降。HRT<2d系统随NH4+-N污泥负荷增加,氨氮降解率迅速下跌到25%~29%;HRT≥2d系统随NH4+-N污泥负荷增加,氨氮降解率缓慢下降到50%~60%;HRT=2.5d和HRT=3d的系统中亚硝化率随NH4+-N污泥负荷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不甚明显;HRT=5d系统中亚硝化率的下降是由于污泥产生适应性的造成。因此高浓度亚硝化反应系统的NH4+-N污泥负荷不宜过高。2)随着DO的升高,高浓度亚硝化系统的氨氮降解率一直逐步升高。DO<0.7mg/L是不利于氨氮降解的;DO>2mg/L时氧化的NH4+-N都转变成了增加的NO3--N,亚硝化率下降。将DO控制在0.7~1.3mg/L之内可保证较佳的NH4+-N降解率和亚硝化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SBR工艺耐冲击负荷,通过检测SBR工艺过程中的COD值、系统污泥浓度,30min污泥沉降比(sV)以及污泥容积指数(SVI),研究连续两个周期的有机物负荷冲击对SBR工艺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SBR活性污泥系统能够耐受一个周期的进水高浓度有机物负荷冲击,但不一定耐受连续两个周期的进水高浓度有机物负荷冲击。对此的解释是活性污泥对于有机物COD具有一定的贮存能力,并且这个贮存能力有一个最大的限度。内源氧化是造成清水冲击SBR工艺系统COD数值曲线波动的因素。有机物高浓度冲击期间系统污泥的污泥容积指数有下降倾向,而在清水冲击时则有上升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污泥膨胀的成因和生物选择器的工作机理,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絮体负荷设计方法,并论述了生物选择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A2/O工艺内部系统运行参数和外部系统约束条件的研究分析,找出影响污泥脱水困难的因子是非丝状菌过量增长和污泥结合水过高;而非常见导致污泥膨胀的丝状菌。并对其发生因素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对策,工艺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20.
关于活性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污泥膨胀的特点和引起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几种目前比较常见的有效防止丝状菌膨胀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