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现有林木采伐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推行林业伐区调查设计制度,加强林木采伐限额管理的对策措施,主要是加强林木采伐限额管理,把伐区调查设计列为限额的首要措施,加强林业调查设计队伍建设,强化伐区管理,降低林业费用,简化采伐手续,方便群众办理。  相似文献   

2.
黄荣灿 《广东科技》2013,(20):159-159,132
目前的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林木部分。而这些林木主要是通过对森林采伐得来的。那么对森林的采伐是整个社会生产得以继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森林采伐作业又肯定会影响到森林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森林采伐作业如何完成林木的收获以及维持森林生态完整性.减少环境影响成为当下森林经营者和生态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森林采伐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意识到到对森林采伐作业进行有效管理的必要性,并相应的提出了如何改善森林采伐作业,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汇集林木采伐许可证信息,通过计算机编程语言(DEL PHI),构建基于客户/服务器的网络(C/S结构)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林木采伐许可证信息的网络化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4.
从微观经济学的供需均衡理论出发,运用经济分析和数学推理的方法,在分析以年均木材产量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林木最佳采伐年龄数学模型「A(t)=T′(t)=M(t)」以及以木材价格为常量、以木材价值现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林木最佳采伐年龄数学模型「i=T′(t)/T(t)=M(t)/T(t)」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森材价格为变量、以木材价值现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林木最佳采伐年龄数学模型「i=T′(t)/T  相似文献   

5.
郑云生  李云利 《科技信息》2011,(9):I0354-I0354
林木采伐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森林由目的树种和优良立木组成,提高林分的生长量和林木质量。促进林木生长,缩短工艺成熟年龄;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木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加强森林防护及其他有益的效应。抚育采伐既是培育森林的措施,又是获得木材的手段,具有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森林的再生作用,当林木达到一定成熟期。立即采伐利用,然后通过人工造林或天然更新,培育下一代森林。通过采育结合,及时更新,每年将成过熟的林木采伐下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可使生态环境维持良好状态,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就如何合理的采伐及更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轮式林木联合采伐机底盘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林业机械研制的落后现状,采用SolidWorks软件为平台设计了我国首台林木联合采伐机底盘,完成了底盘的设计、制造和调试。所研制的CFJ-30I林木联合采伐机的基本参数为:整车全长6 740 mm,全宽2 800 mm,全高3 639 mm(可调整),最大高度(带臂行驶)4 200 mm(可调整),轴距3 520 mm,轮距2 200 mm,整车重量18 000 kg,最大行驶速度25 km/h,最大作业距离10 m,采伐径级200~500 mm,对比美国John Deer公司生产的轮式联合采伐机,该型林木联合采伐机与国外同类产品基本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8.
森林是地球上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过量的采伐,致使森林大量减少、环境不断恶化。而森林采伐限额是国家按照合理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对森林和林木实行限制采伐的最大控制指标;其目的是通过对森林采伐数量的控制来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我国实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实践显示,虽然该项制度本身的价值是不容怀疑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项制度与林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相应提出了完善该项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杜谦泰 《科技资讯》2009,(29):132-132
林权和林权制度改革对一个国家林业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应从解决"林权"这个核心问题入手,合理组织林改地块采伐经营活动,改革林木采伐管理机制的原则,积极探索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的新模式等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洋玉林区的作业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林区的青海云杉根径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利用根径可计算出材积.从而对盗伐和采伐迹地调查被采伐林木的材积测算提供了一种方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毛竹林带状采伐可实现竹林机械化经营,研究不同采伐宽度毛竹立竹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为毛竹林带状采伐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12月模拟机械采伐对不同宽度条带内的毛竹林实施全林皆伐,2020年8月统计试验毛竹林不同采伐宽度带(0、3、9、15 m)内新竹数量、胸径、枝下高和竹高。调查新竹枝、叶、秆生物量,分析伐后新竹地上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异速生长关系。【结果】 随着带状采伐宽度的增加,新竹数量先增加后减少,9 m采伐宽度带新竹数量最多,新竹竹高降低,胸径减小,枝下高及相对枝下高降低,立竹鲜枝质量、鲜叶质量、鲜秆质量及总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带状采伐可以提高立竹出叶强度、相对竹高,尤其增加叶分配占比和叶相对生物量。带状采伐未改变立竹秆-总生物量的等速生长关系,但对枝-总生物量、叶-总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产生显著影响,由异速生长关系转变为等速生长关系。【结论】 带状采伐致使毛竹通过生理整合作用权衡各构件资源分配关系,改变其异速生长关系,诱发新竹形态可塑性变化,9 m采伐宽度的新竹数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民间谚语中蕴藏了许多科技知识和生产经验,林业生态知识就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三峡民间谚语中关于林业的生态知识涉及人与森林的关系、森林的功能作用、林木的栽培与管理、林木的采伐与利用等。三峡民间林业生态知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切实的指导性、极强的约束性、现存的活态性、认识上的非系统性,对今天的树木栽培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曹丹琦 《科技信息》2012,(6):162-162,164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处于过渡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是否科学合理,关系着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针对这一市级新增建设用地的指标分配问题,选取对指标分配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并计算影响因素指数,然后通过加权聚合,求出各县(区)影响指标分解的分配定量系数,最后通过公式确定出分配给各县(区)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相似文献   

14.
泰山古今林木变迁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记载和当今林木发展与保有的实际情况看去,泰山地区种植树木除了一直都有美化环境追求的一致性之外,以清末民初为界限,可以主要分为为政治治理服务,和主要为了发展经济的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前期,从有文字明确记载的春秋时期开始,泰山地区种植的林木大都与统治者或思想家们所提倡的树的种类有关.后一时期内,与中国其他地方一样,泰山地区虽然也仍然未完全摆脱政治控制社会的古老窠臼,但林木种植的目的已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包括为了收获更多的干鲜果品、为了采伐更多的木材与收获更多的茶叶等.对泰山古今林木变迁的考察不但有经济学生态学的意义,同时也有文化与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季节采伐试验,获得杉木伐桩休眠芽始萌发期,萌发量,萌发动态及越冬萌条生长状况的数据,经统计分析,揭示了采伐季节对杉木休眠芽萌发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了杉木林萌芽更新的适宜采伐季节和最佳采伐季节。  相似文献   

16.
人工林采伐作业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合理确定森林生态采伐作业方式,将物质 流的分析方法应用到人工林采伐作业系统中。在国内外物质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物质流;依据伐区木材生产工艺,绘制了木材生 产作业物质流程图;根据人工林生产作业的特点,提出了定点观察法分析人工林生产作业物质流,并且提供了可参考的分析指标。人工林物质流分 析的方法和指标可用于指导在伐区生产采用清洁化技术,研究林区物质减量化模式及进行人工林采伐系统生命周期评价。  相似文献   

17.
使用森林资源清查、林业投资和限额指标等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采伐限额对林业投资和森林保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限额对林业投资存在抑制效应,并突出作用在社会投资和外资利用两个方面。同时,投资抑制又在采伐限额与森林保护之间起到遮掩效果,抵消了限额管理的政策效果,对森林保护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森林采伐限额政策的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研究我国东北国有林区近20 a的森林资源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作为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虽然该区森林资源总量有所增加,面积和蓄积占全国森林面积和蓄积的比例达到13%和18%,但林种结构、树种结构变化极大,用材林面积比例仅为31.45%,而防护林和特用林占68.55%;落叶松和桦树占51%,水曲柳等珍贵树种仅占2.72%;森林质量严重下降,林分平均胸径逐渐降低,仅为13.2 cm,平均郁闭度0.61;第八次清查与第七次清查相比,虽然林木采伐总量下降了6.84%,但采伐发生面积却增加了35.12%,原因是采伐小班每hm2出材量下降了42.76%;采伐65%发生在中幼龄林,采伐量占总量的46%,而中小径材量比重达到47%.一些林区已经无材可采,中、小径级采伐量已占采伐量的52%,林相越来越稀疏,采伐径阶越采越小的隐患明显.科学的森林经营措施是加大珍贵树种资源培育,加强森林采伐监管,合理划分林种结构,坚持调减采伐量,使森林资源得到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19.
林木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国内外林木抗旱性研究现状,综述了林木抵御干旱的机制、抗旱性指标、抗旱性鉴定技术、抗旱树种和优良种质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林木抗旱性研究领域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机理性研究、常规方法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根系研究、林木抗旱性选育、林木抗旱性的动态跟踪分析等与林木抗旱性相关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仅靠我国现有采伐机械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大量使用多功能采伐机械。本文对多功能联合采伐机的结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