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防卫意识是人的一种本能,正当防卫是始终关注“人”的一项保障权利,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作为一种积极的法律行为,正当防卫高度体现了目的的正当性与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主观上的防卫意图与客观上的防卫行为的统一、社会政治评价与法律评价的统一。鉴于我国目前治安状况的严峻形势,新刑法确立了新型的“特殊防卫权”,赋予人们更宽泛的防卫权利,但并不意味着新的防卫权是无限度的。  相似文献   

2.
特殊防卫权是正当防卫权的一种特殊形式,两者之间具有包容关系。特殊防卫权除具有正当防卫权应有的基本特点外,还有其独具的特点。通过对特殊防卫权若干问题的研究,可以确定实行特殊防卫权的范围,对于确保公民防卫权的正确实施并防止防卫权的滥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特殊防卫权是正当防卫权的一种特殊形式,两者之间具有包容关系。特殊防卫权除具有正当防卫权应有的基本特点外,还有其独具的特点。通过对特殊防卫权若干问题的研究,可以确定实行特殊防卫权的范围,对于确保公民防卫权的正确实施并防止防卫权的滥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剖析并驳斥了对无限防卫权的种种质疑,认为湖北省交警总队发布的有关群众打死车匪路霸不负刑事责任,公安机关还给予奖励的通告,合乎刑法典关于无限防卫权的规定,是一种合法的行政奖励行为。对无限防卫权的质疑既没有合理的依据也没有现实的必要,反而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令人无所适从。因此,从正面肯定对无限防卫权的行政奖励并推而广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如何理解该款关于特别防卫权或无过当防卫权的规定,理论界和司法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观点纷呈,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6.
1979年虽然确立了正当防卫原则,但规定的笼统、原则,使正当防卫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地发挥。因此在1997年的新刑法中确立了特殊防卫权。特殊防卫权是一种特殊的正当防卫原则,对于威慑犯罪分子,鼓励公民积极行使防卫权,同不法犯罪分子作斗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特殊防卫权的构成需要一定条件,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条文的疏漏,使人们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存在一定缺点,需要在今后的立法工作中积极完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防卫不适时犯罪的故意心理状态,详细分析了防卫不适时与假想防卫、防卫过当、正当防卫的区别,同时探讨了做犯罪准备的人对事先防卫者实施的侵害是否有正当防卫权问题。  相似文献   

8.
无限防卫是新刑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它对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鉴于刑法对无限防卫的有关规定存在诸多弊端,目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仍未取得一致看法。从立法本意出发,从严解释和严格把握“无限防卫”的适用前提,有利于防止滥用无限防卫权,从而提升司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设立了特殊防卫权,可以说,该条款从设立以来就一直是刑法学理论争议的焦点,对其进行研究也是有所必要的.在对特殊防卫相关理论进行简要梳理时,不难发现存在着称谓与成立条件的争论,其与一般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都有所区别.在此基础上对特殊防卫权的立法争议和立法价值进行了论述.当然,不可否认,特殊防卫权的立法存有缺陷,主要体现在条文用语的模糊、举证责任的不明确等,因而,有必要针对上述缺陷予以相应的完善,同时建议引进“退避原则”.  相似文献   

10.
论逆防卫     
1997年新刑法对正当防卫进行了修改并设立了特殊防卫,加强了对受害人的保护力度,但同时。也对犯罪人的人权构成了威胁。因此,用我国刑法理论和实务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正当防卫理论。从均衡犯罪人与受害人权利的保护角度出发,对逆防卫理论存在的合理性、逆防卫的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是好人的大宪章;另一方面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保护其合法权利,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并有刑法基本原则为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奠定了法制基础。而无限防卫权制度的设立,在重视保护被害人利益时,却忽视了对犯罪人权利的存在,亵渎了犯罪人人权的保护,有悖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不符合世界防卫权规定的发展趋势,不应在刑法中规定。  相似文献   

12.
正当防卫权是法律赋予公民在紧迫情况下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权利。弥补国家公权力保护的局限性、不及时性,及时防止紧迫的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有利于国家、社会和个体之间的利益和谐,彰显社会正义。然而,就连作为执法者的人民警察在自己的人身权利遭到危险时都很难有效地采取正当防卫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本文论述了现实社会中人民警察的防卫现状、人民警察实施正当防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保障警察履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设了袭警罪。与此同时,理论界与实务界就警察防卫行为是否适用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讨论,形成了“正当防卫说”、“职务行为说”两种存在争议的观点。职务行为说原则上排除警察防卫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可能性,而正当防卫说则认为正当防卫制度当然可以成为警察防卫行为的合法性依据。根据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设计,深入思考警察防卫现状,同时考虑比例原则、明确性原则、最小限度原则、权利与义务等方面问题,“正当防卫说”更为合理,警察防卫行为的性质应当被界定为违法阻却事由中的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4.
偶然防卫——披着“防卫”外衣的非法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偶然防卫的表象深究其本质,认为偶然防卫只不过是披着防卫外衣的非法行为。笔者在对偶然防卫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在过失罪过的情形下也可成立偶然防卫。同时在对偶然防卫的处理方式上,提出不得将“有利的违法结果”作为量刑时的从轻或减轻情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正当防卫条款重视对防卫人的保护而忽略了对不法侵害人的保护,逆防卫恰能弥补这一缺陷。本文仅就逆防卫的概念、提出依据及成立条件等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以期对逆防卫有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是好人的大宪章;另一方面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保护其合法权利,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并有刑法基本原则为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奠定了法制基础。而无限防卫权制度的设立,在重视保护被害人利益时,却忽视了对犯罪人权利的存在,亵读了犯罪人人权的保护,有悖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不符合世界防卫权规定的发展趋势,不应在刑法中规定。  相似文献   

17.
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是好人的大宪章;另一方面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保护其合法权利,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并有刑法基本原则为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奠定了法制基础.而无限防卫权制度的设立,在重视保护被害人利益时,却忽视了对犯罪人权利的存在,亵渎了犯罪人人权的保护,有悖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不符合世界防卫权规定的发展趋势,不应在刑法中规定.  相似文献   

18.
警察控制与防卫技能是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制服擒获犯罪嫌疑人,保障执法自身安全的重要技能,研究警察控制与防卫技能的特点,正确认识控制与防卫技能的作用,从而使警察控制与防卫技能在公安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赋予了正当防卫制度以新的内容 ,然而,从立法和实践上看,尽管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立法的疏漏,造成不少在司法实践中不好把握的问题.因此合理地界定"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范围,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拟从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对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的含义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合理的界定其范围,并阐述特殊防卫权存在限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体能,心理,组织、装备、战术和技术是决定现代警察控制与防卫能否取得胜利的要素,科学、客观的研究和揭示现代警察控制与防卫要素的规律,对全面提高警察的控制与防卫水平,确保实战中克敌制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