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斑节对虾肝胰腺和血淋巴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的肝胰腺组织及血淋巴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结果表明肝胰腺细胞培养共传3代,促肝细胞生长因子效果不明显.血淋巴细胞原代培养很成功,血淋巴细胞90%多为贴壁生长,其中圆形悬浮生长细胞可见分裂相,少数瓶细胞传代6次,生长时间达半年之久,加入PHA后,对细胞没有明显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2.
斑节对虾白斑症的发病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虾白斑症的病程及病症特点,方法:对健康斑节对虾进行人工感染,同时用套式PCR检测感染后斑节对虾血液中病毒核酸的相对含量,结果:斑节对虾感染白斑症病毒后,依次表现出厌食,不活动、体色变红、甲壳出现白斑,反应迟钝直至侧卧死亡,濒死对虾的典型症状为空胃、红体、甲壳白斑、甲壳下水肿及甲壳易剥离;感染对虾出现拒食后,其血液中白斑症病毒(WSSV)DNA的相对含量急剧增加。结论甲过同步不肿和甲壳易  相似文献   

3.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对虾为实验材料,研究影响对虾淋巴组织原代培养的一些因素,研究中发现,用75%的乙醇浸泡对虾就可以达到淋巴组织培养无菌的要求,当组织块的接种密度为240-260块(25cm^2)^-1时最适,当原代细胞培养30d左右,细胞会因接触抑制而停止生行长,当接触抑制消除后,细胞仍可持续生长,另外,还进行了以N-甲基-N'-亚硝基胍(MNNG)对原代细胞进行诱变的尝试,发现诱变后有的细胞呈现出转化细胞的形态,并形成转化灶。  相似文献   

5.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 B V) 和肝胰腺细小样病毒( H P V) 在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中的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M B V 在斑节对虾的仔虾、稚虾及养成期虾中的感染率均接近100 % ;在日本对虾养成期虾中平均感染率为750 % ;中国对虾仔虾未检出 M B V 包涵体 H P V 在中国对虾仔虾中感染率为5600 % ;在斑节对虾仔虾中感染率为2875 % ,稚虾为3611 % ,养成期虾平均为6525 % ;日本对虾养成期虾的平均感染率为2000 %  M B V 与 H P V 在斑节对虾中可出现合并感染的情况,其合并感染率为:仔虾2857 % ,稚虾3568 % ,养成期虾6454 % 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中未发现 M B V 与 H P V 合并感染的现象结果表明, M B V 是斑节对虾的主要病原体,而 H P V 是中国对虾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斑节对虾虾苗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鉴别斑节对虾虾的活力枯健康的虾苗有较强的趋光性和集生,用显微镜观察可了健康虾苗体表清洁,肌肉透亮,肠胃有食物,附肢弹跳有力,用毛巾包埋15min后健康虾苗仍活动正常,反应灵敏,放养在瓶子内,不投饵,不换水,健康虾苗也能存活7天。  相似文献   

7.
在多种虾池环境进行多次研究总结出在瘟疫包围中养好斑节对虾(Penaeue monodon)的经验.放苗前用0.5×10-6安绿宝杀死敌害甲壳类,20×10-6石灰中和酸性和改良底质,30×10-6漂白粉抑制病毒和消灭细菌,0.05×10-6孔雀石绿消灭真菌和原生动物,3×10-6碳铵和0.5×10-6过磷酸钙培育饵料生物.每m3水体放养9~12尾虾苗.养殖期靠雨水或纳进海水保持水位,用漂白粉、二氧化氯、石灰、光合细菌、沸石粉、孔雀石绿处理水质和底质.结合合理投饵,科学管理,保持养殖水体中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斑节对虾处于生态平衡并相对稳定,恶化病原体繁衍环境,优化斑节对虾生长发育条件,有效地控制虾病暴发.连续3a先后在26.26hm2虾池养殖斑节对虾成功,在14.6hm2虾池基本养殖成功(出现过虾病,盈利),产30984kg虾,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25万元.  相似文献   

8.
报道海南省临高县文科虾场、广西北海横路山虾场、北海市海水养殖综合实验场斑节对虾白斑综合症的防治实验。认为放苗前用二氧化氯消灭病毒,用漂白粉消灭病毒和细菌,用孔雀石绿杀死真菌和原生动物,用石灰中和酸性,用尿素和过磷酸钙培养浮游植物。养殖期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用水质稳定剂净化底质,合理投饵,科学管理,保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恶化病原体繁衍条件,优化斑节对虾生存环境,可以成功地预防斑节对虾白斑综合症,对早期轻病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斑节对虾防病养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了斑节对虾防病养殖模式的研究,采取消毒海水的半封闭养殖和消毒海水冲淡的半封闭式淡化养殖以及地下咸水和浓缩海水冲淡的封闭式淡化养殖.由于养殖用水均无携带致死的对虾白斑病毒.虾塘彻底消毒和使用经PCR和核酸探针检测的健康虾苗,养殖过程投喂配合饲料,并防止飞禽等偶然带毒入池,从而切断了白斑病毒传播途径.放苗时,养殖用水起点盐度分别下调至12‰~10‰、8‰~6‰和5‰~4‰;捕虾期间最终盐度下降至6‰~5‰、3‰~2‰和2‰.淡化养殖虾塘环境因子的变化范围为透明度为58~40cm、水温为23.0~30.5℃、pH值7.8~9.0、DO为4.8~7.6mg/L、COD为4.0~7.6mg/L、NH4-N为0.01~0.05mg/L、NO2-N为0.001~0.05mg/L.水中和底泥弧菌数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0×101~8.0×102个/mL和2.0×102~8.5×103个/g;水中和底泥异养菌数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34×103~8.6×103个/mL和1.5×105~8.6×105个/g,在养殖过程中,养殖前期的总菌数<养殖中期>养殖后期,这与采取捕大留小养殖后期存虾数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试验了几种特殊蛋白源:青霉素渣、B12渣、Vc渣、酪蛋白、喷干血粉在斑节对虾幼虾饲料中的效果。在室外水泥池养殖初始体质量为0.2g左右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70d,从存活率、增重率、蛋白质保留效率、饲料系数等指标评估表明,效果优劣依次是喷干血粉、Vc渣、酪蛋白、青霉素渣、B12渣,但它们的效果都比用鱼粉差。饲料组成影响斑节对虾全虾蛋白含量,但不影响虾体总必需氨基酸与虾体总蛋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鹿茸皮肤及肉质部分组织块的培养及继代培养方法、从鹿茸各组织中分离细胞的方法及分离细胞的原代培养和继代培养进行了研究。由鹿茸皮肤细胞建立的细胞系已在体外培养了近四个月,传至第三十代,由鹿茸的肉质部分建立的细胞系已在体外传了二十几代。传代工作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益生素制剂对中国对虾的作用.抑菌实验表明益生素制剂对对虾致病菌——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口服益生素制剂可以促进对虾的生长和增重;通过测定对虾血淋巴中的抑菌、溶菌、PO及SOD活力,证实口服益生素制剂可以提高对虾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肝细胞的快速分离和原代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一种快速分离大鼠正常肝细胞的方法,从刺杀动物到接种肝细胞总共只需用二小时。接种培养后,在有地塞米松的培养基内,肝主质细胞能存活到一周左右。从32例大鼠分别取材的肝细胞培养中,11例(34%)两周内出现克隆性增殖上皮细胞集落,其中的8例(25%)四周内长成汇合状态。所有能长成汇合状态的细胞群体都来源于150g以下的大鼠。本文对肝细胞的两种主要类型以及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15.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经6-BA(2.0mg/L)和2,4-D(20.mg/L)预处理,野大豆(GlyCine Soja)的上胚轴、子叶和子叶节外植物的愈伤组织在含6-BA(1.0~5.0mg/L)和 IAA(0.5~1.0mg/L)的 MS 培养基上分化出根和苗,获得再生植株。培养基中加入 KT(1.0mg/L)可提高苗的分化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对虾配合饵料营养价值的化学评价法进行了研究。评价内容包括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蛋白价(PS)、必需氨基酸比例和必需氨基酸供求比。通过各种分析结果及实际投喂试验的比较,认为利用几个化学指标综合评价,能反映饵料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方法较简单,省工省时。  相似文献   

17.
在烟草花药培养中诱导胚状体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花粉在不含激素的Nitsch培养基上,可直接形成胚性细胞或胚状体;在含0.4-0.8mg/L,2,4-D的Nitsch培养基上,能提高胚状体发生频率;在添加腺嘌噙4mg/L和谷氨酰胺800mg/L的Nitsch培养基上,能促进胚状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以大花君子兰(clivia miniata) 瘤状结构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单细胞培养来源,在附加2 mg/LKT、1mg/L2 ,4 —D 及3 % 蔗糖的MS基本培养基上培养,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经同一诱导培养基长期继代培养后形成幼苗,将较大的幼苗转入状苗生根培养基( 附加0-5 mg/LKT 和0-1mg/LNAA的1/2 MS培养基) 上继代培养形成再生绿色植株。绿苗再生频率随继代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象山港中国对虾(包括人工放流群体和自然繁殖群体)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放流群体的生长特征与自然繁殖群体基本相同;人工放流群体雌、雄虾的体重生长拐点分别为8月3日及7月28日;人工放流群体的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  相似文献   

20.
大蟾蜍(Bufo bufo garguri(?)s Cantor 耳后腺组织培养的结果表明:实验所设计的耳后腺组织培养的条件(包括培养基、平衡盐溶液等)和方法,均适合于大蟾蜍耳后腺组织在体外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